感受五柳先生的超然
2023-02-06 本文已影响0人
李羽姝
五柳先生的《桃花源记》是许多人的向往,人间难寻,只能是我们心中的那块净地。
身处人间闹市,能耳听烦音心却静,桃花源就会在心底呈现,那也就超然了,如五柳先生一般。这几天读了五柳先生的《饮酒 其五》,对五柳先生的超然脱俗很是钦慕,在此记录分享。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五柳先生说自己虽然居住在人世间,但并无世俗的交往来打扰。为何处人境而无车马喧的烦恼?因为“心远地自偏”,只要内心能远远地摆脱世俗的束缚,那么即使处于喧闹的环境里,也如同居于僻静之地。
他在自己的庭园中随意地采摘菊花,偶然间抬起头来,目光恰与南山相会。“悠然见南山”,按古汉语法则,既可解为“悠然地见到南山”,亦可解为“见到悠然的南山”。所以,这“悠然”不仅属于人,也属于山,人闲逸而自在,山静穆而高远。在那一刻,似乎有共同的旋律从人心和山峰中一起奏出,融为一支轻盈的乐曲。
傍晚时分南山景致甚佳,雾气峰间缭绕,飞鸟结伴而还。五柳先生从南山美景中联想到自己的归隐,从中悟出了返朴归真的哲理。飞鸟朝去夕回,山林乃其归宿;自己屡次离家出仕,最后还得回归田园,田园也为己之归宿。
诗末两句,五柳先生言自己从大自然的美景中领悟到了人生的意趣,所谓“忘言”,实是说恬美安闲的田园生活才是自己真正的人生,而这种人生的乐趣,只能意会,不可言传,也无需叙说。
过自己的人生,体会、感悟只为内心的喜悦和满足,无需与他人言,与山相守,与花交流,与月相思。虽处闹市不闻车马喧,守自己的一份宁静!
![](https://img.haomeiwen.com/i27528357/3f3ecc324435a21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