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青春一起走过

实战演练

2023-12-18  本文已影响0人  徐立华

今天在课堂上我们学到compliment这个词,这个单词有“恭维”和“称赞”的意思,学生对“恭维”和“称赞”分不太清。

我就让他们查一查词典中“恭维”和“称赞”的概念。《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对“恭维”的解释是:为讨好对方而奉承。“称赞”的解释是:用言语表达喜爱、赞美。让学生把查到的词语大声读出来之后,找几个同学随便说说他们对于这两个词的理解,大家畅所欲言,怎么想就怎么说。大家说完之后我表达了自己的个人理解,我个人觉得“恭维”目的是为了讨好对方,所以在夸奖的时候,有夸张和虚假的成分。而“称赞”是对看到的人、事或者物真实表达欣赏和赞美。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掌握compliment这个词的两个不同含义,我让学生做了一个小活动。先让大家推荐一名学生,被推荐的同学到班级前面,在我们上课时一直使用的学生名单卡片盒儿里抽出一张名片,名片上有班级同学的名字。抽卡片的人要对被抽到的同学分别进行一番恭维。之后其他同学来做观察者,说说这位同学是否做到“恭维”对方?点评这个同学的恭维的表现如何。看看这个同学是否达到了恭维对方的目的,对方的真实感受是什么?是否感到满意或开心,如果不满意请给说明原因。

第一名被推荐的是一名男同学,被大家推荐的同学大大方方地来到班级前面,他在卡片盒里抽出一张名片,拿起来一看,是班级里一位非常文静的女生。我邀请那位女生从座位上站起来,他看了看那位女生,对女生大声说,“你长得真好看。”

女生听到这句话笑了。

女生旁边的一位同学站起来点评,“我觉得这句话既有恭维的成分,也有称赞的成分在里面。”大家一听都笑了。

我询问那位被恭维的女生听了这句话的感觉如何?女生非常平静地回答,“没啥感觉。”

男生听了女生的反馈信息,无奈地挠挠头皮,脸上露出一点小失落的表情,回到座位上。

接下来被推荐的第二位同学是一位中等个子的男同学,他抽到了班级后排的一名男同学。他抬头对那位男生说,“你长得真高啊!”

一位同学点评说,“我觉得这是一种称赞,根本不是恭维。”

我用眼睛扫视了大家一圈,询问大家的看法如何,大家也觉得那位同学说得有道理。

我问被“恭维”的同学感觉如何,男生说他对这个“恭维”感觉不太满意,感觉对方不够走心。第二位同学笑着说,“没想到看起来挺容易的事情做起来还挺不容易。”说完他默默回到座位上。

这时候一位班级非常活跃的男生主动站起来,说,“老师,这个我行,我来!”

大家一看都笑了,我也笑了,“好的,你来试试!”

他走到班级前面,直接点名一位女生的名字,满面笑容地说,“哎哟,这位美女,你的皮肤真好,怎么如此细嫩?好像一捏就能出水儿似的。”

同学们一听都笑了。

大家纷纷点评,“这明显就是恭维了,而且水平还挺高。”

“我觉得他get到了让对方为之自豪和满意的点。”

“见识了,见识了,这恭维的水平不一般。”

“这难道是江湖中传说的忽悠哥吗?果然出手就不同!”

再看那位被恭维的女生脸都红了,不管大家怎么询问感觉如何,人家竟然一直不说话。

做完三组表达恭维的练习,我们继续来做称赞的活动,规则不变。

第一位上来的同学是位女生,她抽中的也是一位女生,而且她们两个平时关系很好,她走到那位女生面前,弯下腰摸了摸女生的外套,说“你穿的这件衣服可真好看,大方得体,刚好衬托出你白白的肤色。能告诉我你在哪买的吗?”

大家的点评是这位同学的表达中既有恭维的成分,也含有称赞的意思,但是恭维的表达更明显。

再问被称赞的对方感觉如何,那位女生笑着反馈,“非常满意!”

第二组是一位男生称赞另一位男生,他的称赞是“你打篮球打得真好,每次都能盖对方帽。”

同学点评说,这句话既是称赞,也有恭维的意思,要看场景和两人关系,如果是好朋友或熟人直接就是称赞,如果是上下级关系可能就是恭维的方面更多一点。

我觉得大家的观察和分析越来越仔细和深入,支持他们自由表达。

再看那位被称赞的男生,他站起来给称赞他的男生竖起大拇指,表示很满意。

第三组是一位女生抽中了一位男生,女生站前面想了一下,然后抬起头来,满脸认真地对那位男生说,“你的字写得真漂亮,令人羡慕。”

大家对这位同学的点评是,“这是发自内心的称赞。”

那位被称赞的男生满脸愉悦,他说他的感觉是特别开心。

经过这三组小练习,大家对于恭维和称赞的理解清晰了很多。

对比恭维和称赞这两组活动,我发现学生们在恭维的时候,明显有些感到力不从心,不知道从哪下手去恭维对方,能让对方心情愉悦。这完全符合他们这个年龄段的心理特点,他们正处于青春年少的个性张扬阶段,很多孩子不会在生活中花心思去思考这方面的事情。他们在平时与人相处的时候更多的是真诚的、坦率点的、单纯的表达,所以让他们刻意去恭维他人会比较困难。而在称赞这组活动中,学生做得相对好一些,但同时我也发现了一个问题,虽然在一个班级已经共同学习很久了,有些同学对其他同学还是不够很了解,站起来称赞对方的时候要花费思考时间来思考,努力地想发现对方身上的优点,所以在称赞对方的时候,还不能做到信口拈来。

通过今天的这个活动,我的感觉到,同学接触多数都是自然而然因为一些交集产生的,所以他们对一些和他们经常有接触的同学比较了解,像同寝室的,同组值日的,座位周围的……对不常接触的同学就停留在认识的层面上。这让我认识到,老师应该给他们多创造机会去互相深入了解,尽量打破他们之间原有的小友谊圈子,让他们更多的融入到集体的大团体中,增加接触,更多发现对方的优点,也更多地看到和欣赏他人。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