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下的理发店
楼下的值班室也是一个理发店,开店的是一对老实巴交的夫妻,因着他们是学校的教工子弟,反正大门也要人值班守门,就把值班的任务交给了他们,一来大家都是低头不见抬头见的熟人,用着也特别放心,二来可以免去他们门面的租金,增加了收入,与双方都是有利的法子。
这两口子理了几十年的发了,从一个极小的门面开始,理一个发只收五元钱,因为价格极为亲民,所以每天生意极好,常常要排很久的队才能轮到,至于手艺 如何,我就不好作出评判了。
我家先生也是他们的拥趸,最近几年不知吃错了什么药,每回非得剃得近似个光头,于是理发的频率更高了,十天半月就要照顾一次他们的生意。有几次我望着他狗啃一样的发型,实在看不过眼了,委婉地劝说:“咱是光荣的人民教师,又不是演艺明星,那个,还是得稍微注重一下个人形象吧,要不咱换个地方试试?”
先生回答的义正言辞,“肥水怎么能流外人田,人家小吴就指着我们这些老主顾吃饭,这么着也该照顾一下吧,再说人家收费才五元钱,全城都数他最便宜了,换什么换啊!”
今天晚饭后下楼散步,看着值班室里忙碌的夫妻俩,我问先生,“现在小吴理发还是五元吗?”,先生说“现在一个12元,涨了三四年了!”
我一听,有点咂舌,感情现在都跟着水涨船高,价格翻了一倍多了,于是我跟先生帮他们算了一笔账:小店平均一天最少能理50个发,染发的不算,那一天收入就是600,一个月就是18000,水电基本上不要钱,加上还有值班的工资,应该是两万出头,一年二十几万的收入,很不错嘛!
先生说,这账不能这样算,人家两夫妻,从早忙到晚,一站就是一整天,中午都没有休息,一年360天,基本上不关门,这样的劳动强度一般人都吃不消,而且像去年疫情期间,一两个多月没开张,没有一分钱收入,生活没有保障, 压力还是很大的,即使人家赚点钱也是幸苦钱,应该的。
这样一说,也很在理,尽管现在人家涨了一点价了,但价格在理发行业里也还是偏低,属于很廉价的了,说到底,他们也是在用身体拼,等到再过几年,身体扛不住了,没有了收入来源,生活还是没有保障,这大概就是底层人的现状了。
不过他们还是很知足,吃着最简单的饭菜,过着最简单的生活,跟每一个客人真诚地说笑,店里每天顾客盈门,抽空把整栋楼打扫的干干净净,尽心尽责地履行着门卫的职责,每天进进出出都能看到他们的笑脸,这就是最真实的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