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 日(散文)
周末的冬日,阴森寒冷。天色未明,浓雾先到。想着今天尚有工作,醒来后稍微停顿了一下(网络上是这样强调的),起床,洗漱,出门。
脑子像机器,加油是必须的。右转,再右转,尽管经济下行,早餐点的生意似乎没有受到什么影响。一碗半熟的牛肉面下肚,身上热乎了许多。打开办公室,冷水烧开,泡上茶叶,去往集中乘车地点。
几台中巴车已经在等待。负责服务的人员在忙碌着。一册薄本子发到手中,这是半天的日程。大家到齐之后,车辆鱼贯而行。平日里走过多次的道路,此时再走,多了一层仪式感。
冬日的山峦,苍茫迷失,枯叶替代了绿色,垂败更迭了生机。曾经满眼苍翠的茶山,这一刻也进入冷静蓄能的时光。一群人来到一个村庄,忍着冷风走在村庄的道路上,乡负责人手持话筒,把人们领到一处印有文字和图片的几块板面前,依着这些板面,介绍更多的情况。然后,人们开始继续走,边走边看边指点,有几位女士还拿出手机,对着码放整齐的木柴拍照。这次活动的主题是观摩人居环境,将山山水水间散落的村庄再规整打扫一下,现在必要,过去必要,将来也必要,弄干净点总归是没错的。据传过去也这么弄过的。
看完了一个村庄,接着坐车,去往下一个村庄。七拐八抹之后,再次来到排成一排的几块板子前,一个高高的青年已经在介绍,一群人同样是专心的或者漫不经心地听着。板子前的泥地上新铺了沙子,走上去软软的。村子里人很少。一副大铁门敞开着,院子很大,一位妇女面无表情地看着我们。不远处的竹林边,两只鸡若无其事地走着。看完了板面,大家接着走,走过几户居民的房屋,又坐回车上。车下的人向车里的人招手,这一段时间算是结束。
之后,是进入会场。会议更讲究程序。先是几个领导讲,主要是通报情况,听过通报,好的差的立马分明。然后是做的好的上台领奖,介绍经验,差的上台表态发言,好的和差的都是有分数的。阿拉伯数字自从进入中国以后,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重要,重要到令人为之茶饭不香寝食难安。加上小数点和百分比符号,数据构成现代社会一个不可或缺的杠杆。会议最重要的环节是讲话,这是高潮。前面的讲了三大点,每一大点里又有三小点,合计九小点。后面的再次强调,三大点九小点。经常有会议,会议讲话都是几大点几小点,可见写稿子的人也是不容易的。过去还有些年岁大的秘书,现在都变成年轻人了,毕竟一岁年纪一岁人,年纪大的精力自然要差一些。
眼看着十二点临近,听得出来,要讲的内容还有不少。因为是周末,听众的注意力慢慢地有所放松。这时,主讲的人会提纲挈领式的做出调整,标题一般是不会省的,讲稿以外准备发挥的内容适当减少,注意听的听者也是能理解主席台上人的苦心的。除非声色俱厉,否则听者更多考虑的恐怕还是中午吃什么饭喝什么汤的。
大概十二点三十几分,主讲人觉得时间也差不多了,于是会议戛然而止,利索收尾。人们络绎退出会场,各自回家。
半日到此为止。大家继续考虑下午的会议。也许下午的会议开得比这还要长。
2022年1月8日于漫长会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