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与输出

2018-04-09  本文已影响11人  山西胡杨
输入与输出

输入越多越有意义,输出越自然越顺畅

最近,写作群里桃花老师每天发一些有深度的文章,供大家分享,想让大家从中获取更多写作的信息。比如,毕飞宇的《我的阅读从仰望星空开始》,吴秀波的《三国是我对生命话题的探讨》,等等类似的文章。

群里有243位书友,分小说组、散文组、童话组三大板块。群里有能够给书友们讲写作课的老师,有潜伏着的写作大咖,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写作新秀,有为群里的公众号无偿编辑的小编们,但大多数还是正行走在写作路上的菜鸟们,比如我。

因为我的知识面和对文学的认知能力都不足,往往对于老师发的探求思考能力和阅读能力的文章,我只是一知半解地默默看着,对于作者怎样将他的思考渗透在文章中,老师希望我们从中得到什么收益,我往往找不着头绪。因而在群里一句回应老师的话都不敢讲。

老师说,写文不是写你能看到的,而是要写你通过看到的从而能够想到的,也就是要有思考后的表达。

那什么是思考?怎样才能将自己的思考表达到位?

思考其实就是对信息内容的再加工。就是你看到一篇文章或者一条信息,会利用自己已有的综合素养对里面的内容进行再加工,然后按你加工后的内容表达出来,就达到了思考的目的。

一般来说,只要思考到位了,表达就顺其自然了。

而写作,是最好的思考。

叔本华说,写作是思考后的造房子,你要设计好房子的外观和内饰,才可以开始。

我觉得那些深度好文的作者们,内心都有很丰富的资料与各种素材,然后通过巧妙的布局展示给读者。

那些深度与广度,是我根本不敢奢望的。

因此,我自己在写文章的时候,就只能是一知半解地陈述一番,自己看着都觉得太浅显,根本不能够说服大众。

这就说明,自己的输入还是很欠缺。因而限制了思考的空间,影响了思考的表达。

老师说“见多识广”,见得多了,才会有认识上的递进,理解是综合因素的作用。也许各种文章各种层次的思想读多了,对于某一篇文章,自然而然就会有了认知与感觉。这是老师说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道理吧。

那我们怎样通过输入才能提高思考能力呢?

大量阅读。

那我们阅读怎样的书籍和文章才有意义呢?

叔本华说,把宝贵的时间用来阅读大思想家或大作家的名著,远比痴迷于畅销书有意义的多。学会不烂读,是对自己时间的尊重,更是对自己思想的尊重。也许你最初会看不懂,看不进去,但沉下心来继续去看,总有一天你会豁然开朗,从中悟出你人生的真谛。

这才是阅读真正的意义。

书读多了,内心才不会决堤。而有思考地读书,则会让人进步得更快,收获得更多。

当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自然而然就会有了输出的欲望和能力。

当理清自己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前进的方向了,那下一步就是坚持不懈地进行输入了。

期待自己能够从一滴水开始,慢慢积累成一篇海。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