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道德经》

随记:老子家里有什么

2019-08-28  本文已影响0人  们那们那个们那那

今天看道德经

四十七章

不出户,知天下;

不窥牖(you3),见天道。

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是以圣人

不行而知,

不见而名,

不为而成。

忽然有个巨大的问号:这一集说的是谁呀?这么牛?!家里有矿啊?

最近发现道德经里面有一个线头:是以圣人如何如何

换句话说:道德经的内容大多是描写圣人的状态

这一节也有圣人如何如何。

我们先看它的前半段: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这一段里面没有提到圣人,也没有提到任何人,它说的是谁呢?

应该是老子总结出来的一个普遍规律,也就是他认为任何人都能,都应该做到这句话。

但是,如果是你,你做得到吗?能够接受吗?

所以,不妨先把这半段理解为老子自己的心得,这样比较容易理解了。

老子是干什么的?

按照历史的材料记载,用现在的话来说,他是国家图书馆馆长。

国家图书馆里面有什么?最高档案,绝密文件等等,都是一个国家最高级别的档案材料,包括大事记、人文、地理、历史等各方面的顶级材料,而且还在不停的扩充。

这一来的话,就清楚了: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这对于在职在岗的老子来说,是手到擒来的事。

为什么?因为他手边有足够丰富的材料啊。

我们现在的年代,由于有网路,信息技术比较发达,基本具备了“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的硬件条件。

但是在信息的搜集、辩识、归类、整理方面却存在很多严重的问题。比如:

如何找到我们需要的材料?

怎么保证我们找到的材料是真实可信的?

等等

而,老子不一样,他的材料是国家档案,有一个团队链条在搜集,筛选,甄别,管理汇集上来的材料。他看到的材料至少在准确度,广度,时效性方面有很高质量的保证。再加上很多历代积累下来的关乎国家安危的最高机密性质的材料,只有极少数人才能看到。老子有这个条件。一般的老百姓很难达到这个境界。

所以,念这半段,我们可以知道:老子家里有的材料,我们不见得有。换句话说,老子很宅。但是他老人家宅,人家有资本呀!我们可不能只学人家,也宅在家里。

一些题外话:

有个句型,叫做“一入……深似海”。从学习的角度来说:

第一,但凡你司空见惯的一个事物,你只要开始琢磨它,就会发现它不只是一片大海,简直是一个无边无际的世界。

这是说做学问要一门深入

第二,每一门学问或是技艺它又不是孤立存在的,那么就要求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去理解。也就是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要有门户之见。

第三,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不是说你走得越远,知道的越少。而是什么?

是:当你对一个专业了解得越深越远,你会发现相关的材料越少了。

就好比念书,小学的参考材料很多,中学的也不少,大学的就相对的少了,等到你研究某一个领域到了最前沿的阶段,你会发现可以拿来参考的材料会越来越少。

后半段说的是“是以圣人……”,圣意难测,不说也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