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历史国学与传统文化

三国

2018-04-24  本文已影响269人  慕尧VIVIENNNE

一直没有看过《三国志》,对三国最初的印象,一直停留在《三国演义》的印象里。但是前两天在图书馆,发现了《三国志》,拿起来看了一会之后,突然发现,不管《三国演义》多么精彩,始终是野史,始终无法与正史比肩。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可能都会觉得《三国演义》的前半部分比后半部分精彩,就好比是郭靖一心报过,且有黄蓉辅助,掌握武穆遗书,但最后却憋屈在襄阳城,完全没有“万人敌”的气质。甚至,黄蓉这种能把西毒忽悠瘸的人,却搞不定一个吕文德。又或者是杨过心怀天下,是神雕大侠,飞石打死蒙哥,有这能力,十六时间,都够带着宋朝军队打到开罗去了,但是他偏偏要回那个根本没理由回去的古墓。

因为历史必须回归正途。

《三国演义》也是如此。

小说中关羽张飞万马军中取上将头颅如探囊取物,曹操是明显的最大的反派,但是关羽一个人在曹营的时候却不想杀曹操。曹操对他再好,他一点都不在意,到华容道突然又很感恩。

诸葛亮料事如神,一出山,就敢让刘备带着残兵败将打夏侯惇的先锋,还只准输。写两小纸条就敢送刘备去东吴结婚,到子午谷奇谋,就突然就生平谨慎了。

再怎么精彩的《三国演义》它的结局依然摆脱不了“三国归晋”的宿命。

因为历史必须回归正途。

《三国演义》中,主角发光发热的部分,都是在历史基础上的夸大或者挪移,比如颜良文丑的死、比如周瑜的早亡,比如火烧赤壁。

所以当历史本身不是如此的时候,能操作的空间就比较小了,诸葛亮从神人变成可怜人。

从实质层面看,《三国演义》虽然由罗贯中成书,但是有很多内容是从民间的评书、传奇故事中来。

这就得明白,为什么传统的评书、传奇故事特别喜欢讲前面一段,到北伐之后的故事,就很少了。

这是因为编这些故事的人,不是因为爱三国历史,才编这些故事,而有他们自己的心结,三国的这段历史刚好符合了他们的心结,因此借演绎三国来抒发胸臆。

三国故事的某一部分和南宋时期文人、百姓的心态出奇的一致。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等于北伐中原,还都汴梁。

南宋的士人借此来抒发对在历史上是对契丹的仇恨,和对南宋政权的失望。

影射到小说《三国演义》中就体现为对曹操的憎恨,和对东吴政权的失望。

曹操必须是奸猾、残暴,东吴必须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而一心北伐的蜀汉就自然成为小说的主角。

尊刘贬曹的背后,是南人光复故土的心愿。

正是因为如此,经由无数文人创作、无数底层百姓筛选,被小说家写成文,被点评家修改以强化这个逻辑。

试看三国演义中:无父子情、无兄弟情、无夫妻情、无朋友情。

有的只是忠、忠、忠。

桃园三结义,只不过是理想中平等的君臣关系罢了。

有的只有光复故国的愿望,和半亡国的悔恨。

使得《三国演义》这部最不谈感情的书,成为最有感情共鸣力的书。

因为它的作者们是如此深爱自己的国家。

反过来,看三国中的人物,我觉得从关于关羽的死的那一刻开始,罗贯中的“三国梦”开始了“幻灭”。

三国演义尊蜀,刘关张三人流离半世,终于在关羽水淹七军的时候达到了巅峰。蜀中刘备进位汉中王,荆州关羽威震华夏。

小说里的剧情都是怎么写的?从此横扫中原,活捉渣权,三兄弟登上人生巅峰。

继承东汉大统,成就千古佳话。

然而并没有。

活生生的美梦幻灭在这一刻。

关羽死得悲壮,然之后张飞死得窝囊,再然之后刘备死得凄然。

连黄忠也中了暗箭跟着走,马超更是一笔带过病死蜀中。

故事接着发展就没意思了,诸葛丞相无力回天。

七擒孟获有什么用?小打小闹的,火烧藤甲军把自己的寿元都烧尽了。

六出祁山有什么用?上方谷一场雨浇熄最后的执念。

点灯续命有什么用?这灯注定是要被吹灭的,魏延无辜担了个罪名罢了。

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

丞相在五丈原军营,想起关云长威震华夏时那差一点点就能实现的先主伟业,心里会是什么滋味。

再然后呢,姜维穷兵黩武,殚精竭虑,偏是他死得最惨烈,死无全尸。

最后安乐公在晋帝面前笑着说,此间乐,不思蜀。他可会想到,这天下差一点点就是他的?

给所有读者一个梦想,在最宏大的时候活生生捏碎,罗贯中你是什么意思?

关羽死之前你看到的是越来越明晰的希望,但他死之后你看到的是越来越无奈的挣扎。

读者看了大半本的《三国演义》,怎么能接受桃园梦断,就此幻灭?倒宁可小说结束在关云长意气风发的那一刻,像石头记一样存个半本也就罢了。

我想罗贯中也是想写个美好的结局的吧,可就算他把丞相写得呼风唤雨,无所不知,一把古琴退三军,连死了还能吓退个活司马,但却还是敌不过板上钉钉的历史事实。

三国其实是个机关算尽到最后一场空的故事。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任你英雄一世,你的算计,你的隐忍,你的奋斗,在历史的长河中其实什么都不算。曹刘孙三位斗了一辈子,一举一动都关系到天下苍生的命运,然而最后一个都没成功统一,子孙后代没几个出息的,一辈子打下的家业便宜了司马家。诸葛亮六出祁山,结果天不借命,出师未捷身先死。再想想桃园结义,曹操刺董,三顾茅庐,年轻时雄姿英发,壮志凌云,最后却一个个惨淡收场。

而书中那些四平八稳的叙述背后是白骨蔽平原,是无尽的血泪和生命;而那些所谓的忠肝义胆、阳谋正气,最终都付给了笑谈。

多无奈,是历史,也是人生。

三国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