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和赏识使孩子愿意完成任务

2022-11-17  本文已影响0人  蓝色多莉

阅读笔记第302/365天

今日阅读《不抢跑也能超越》

作者:杨霞

法则六:鼓励和赏识使孩子愿意完成学习任务。

1.怎样和孩子沟通?

孩子的许多行为都是从父母那里习得的,父母的态度、习惯对孩子的行为方式有很大的影响。父母和孩子能够顺利的交流思想,对于相互之间保持良好的关系非常重要,因此,做父母的要学会与孩子沟通的技巧,同时也要教会孩子表达自己的思想与倾听别人意见的方法。

1)父母和孩子沟通时应注意的两个原则。

·谈话要有针对性。

一次谈话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通过谈话孩子需要知道他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家长最好的做法应该是采用温和的语气,直截了当的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如果孩子已经做错的事,也要明确的告诉孩子,应受怎样的处罚。

·根据孩子的年龄和成熟程度决定沟通的方式。

我们要针对孩子的年龄和心理发展阶段,随时改变沟通方式和技巧,一般来说对于年龄小的孩子应侧重于具体管教,而对于年龄稍大的孩子要侧重沟通。

2)沟通的策略。

·保证说到做到

·保持目光接触

·要心平气和,但严肃的对孩子讲话

·不要采用问话的方式

·谈话用词要简单明了

·让孩子了解你的态度

家长用“我”而不是“你”开始讲话。这样既可以避免对孩子的批评、指责和攻击,同时又能有效地表达出你的不满情绪,让孩子在知道做错了的同时又能感受到家人的担心,减少孩子的逆反心理。

2.怎样和孩子说话。

除了行为,语言是成人与孩子进行沟通和对孩子进行教育的另一个途径。从成人的语言信息中,孩子可以了解到他们的态度,从而影响自己的行为方式。

1)避免使用不当的语言。

任何一个人在被他人责难、批评、取笑、品头论足时,都会感到挫折和打击,所以家长和老师要避免使用以下不当的语言:

·责难,对人格进行攻击的语言

·轻视和嘲弄的语言

·评论和刺激自尊心的语言

·说教和指示性的语言

2)不当语言产生的消极影响。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上述这些类型的语言或多或少的都会影响孩子的生活态度,使他们受到挫折。这些语言强调孩子的缺点,攻击孩子的人格和自尊,它们都会对孩子产生一系列消极影响。比如:

·产生自卑感,认为自己真的很坏,真的不行,从而自暴自弃。

·认为父母或老师不公正,从而产生逆反心理。

·认为父母或别人都讨厌自己,不喜欢自己,产生被抛弃感。

·为自己的行为辩护,不认为自己有什么错误。

·以攻击成人的缺点来平衡自己。

·丧失自尊和自信,产生无能感。

3)科学有效的表达方式。

那么,父母和老师应该采用什么样的语言才能科学有效的教育孩子呢?

家长和父母应该用一种指向自己的语言,将“我”的感受告诉自对方:“累的时候,妈妈不想玩”“时间来不及了,还没准备好,我真担心!”“干净的房子搞脏了,我好失望!”

以“我”为主的语言表达方式,可以减少孩子的抵触情绪和对抗心理,孩子的某个行为错了,与其直接批评他,不如说出这种行为给别人带来的感受,这么说也可以避免攻击孩子的人格。

3.怎样鼓励孩子?

鼓励是改善家长与孩子之间关系最重要的技巧之一,通过鼓励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和自尊,使其成为能正视现实,克服困难而不是过分的追求完美主义的人。作为家长总是希望孩子完美无缺,因此往往把注意力放在孩子的错误行为上,总是对孩子的表现不满。其实,家长应该变消极态度为积极态度,在孩子失败或遇到挫折时,变训斥为鼓励,变嘲笑为指导。

如何用积极的态度对待孩子?

1)不要给孩子消极信号。

2)不要对孩子提出不合理的高标准。

3)不要设置双重标准。

4)家长必须学会接受孩子的一切,包括他们的缺点。

5)给孩子一个积极的态度,而不是代替干预。

当孩子正在尝试着解决一个问题或正在做一件事的时候,家长不要去干预,更不要包办代替。如果孩子请求你帮助他,你应该用建议的方式表达你的意见,而不是开“处方”式的给孩子现成的答案。如果孩子为了得到你的注意,不愿独立思考和行动,而请求你帮助使你,应该告诉他,你对他的能力充满信心。只有你相信孩子的时候,孩子才会相信自己。

6)重视孩子的贡献,自身价值和优点。

要想使孩子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家长应客观的评价孩子,肯定孩子的长处,帮助孩子用自己的特长为家里做出一份贡献。

7)鼓励孩子的每一个进步,而不是关注其最终的成就。

家长需要对孩子的每一个进步都进行鼓励,使他们的正确行为得到强化。

总之,鼓励应着重于内在的评价和个人的贡献,在鼓励中教会孩子接受和认识自己的不足,使其充满自信,在做贡献中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4.怎样表扬孩子?

有些家长担心表扬多了会使孩子骄傲,过多的表扬确实会造成孩子以自我为中心,所以做到表扬恰当至关重要。那么什么是恰当的表扬?

1)表扬孩子的行为,而不是表扬孩子的人格。

表扬得尽可能具体,这样才能使孩子了解自己具体的优点,实实在在的表扬可以增进孩子的自信心。

2)要表扬孩子每一个微小的进步。

对于每一个微小的进步都给予表扬,孩子就会时刻得到进步的动力。同时,当孩子的一个好的行为固定下来后就不用表扬了,而应该关注他的其他方面。

3)表扬的方式要恰当。

表扬的方式一定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符合孩子的需要。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反应来判断表扬的方式是否合适,如果孩子表面上对你的表扬不当回事,实际上还是按着你表扬的行为继续做了,这就表明你的表扬方式是恰当的。

4)表扬要及时。

及时表扬是对一个好的行为的反馈,可以及时巩固这个行为。

5)充满无条件爱的表扬。

父母应该让孩子感受到之所以喜欢他的这个行为,是因为这个行为是对的,要让孩子把注意力放到自己的行为上,而不是其他人的评价上。

5.怎样奖励孩子?

对孩子的好行为进行适时适当的奖励,可以使孩子感到愉悦,从而使孩子愿意重复这样的行为。

1)进行奖励的方法和要点。

·了解孩子的需求

·交替使用不同的奖励方法。

·奖励要及时。

·用奖励的方法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需要耐心和时间。

用奖励纠正孩子不良行为时,切忌急于求成,一蹴而就;或者在孩子刚有了一点进步时,就失去继续执行奖励办法的耐心,造成半途而废。

2)使用奖励手段的原则。

·明确要求。

·及时奖励,每日奖励,长期奖励相结合。

·逐步提高对孩子的要求。

·定出新的标准后,就不能退回到以前的标准。

·逐步取消每日的奖励。

·用其他鼓励方式和表扬代替奖励。

6.怎样处罚犯错的孩子?

培养孩子的好行为需要奖惩并用,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奖励和表扬可以从正面告诉孩子应该如何做才是正确的,而处罚则是从反面告诉孩子不能做什么。但处罚也不能任意使用,我们提倡的是适当地运用合理的处罚手段来管教孩子。

我们不赞成把打孩子当做处罚孩子的手段之一。

处罚的方法和原则。

1)要选择有效的处罚方式。

能够使孩子的不良行为减少的处罚手段才是有效的。家长要注意观察处罚的效果,如果不良行为因为施惩而减少,说明孩子确实受到了惩罚,反之则应试试其他方法。

2)不要轻易使用处罚。

3 )奖惩并用。

在从反面教育孩子的同时 ,也要从正面鼓励孩子。处罚本身并不能让孩子知道应该怎么做,要想让孩子知道正确的做法,必须耐心详细地告诉孩子正确行为的方法,一旦孩子做到了就给予表扬和奖励。

4)要及时处罚。

及时处罚能让孩子把处罚与做错的事联系起来,错误行为才能受到控制。如果你认为需要处罚孩子,那么越及时越好。

5)讲清后果。

家长必须让孩子知道你不允许他做哪些事情,如果做了他将会受到怎样的处罚,把要求和后果都交代清楚,并且在孩子不能实施时,一定要说到做到。

6)给孩子改正错误的机会。

在处罚后要给孩子时间和机会去改正错误,如果把处罚时间拖得太长,则会使孩子无法表现他们已经改正了错误。当孩子改正错误后,要表扬和鼓励他的表现,这样孩子就能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

7)体罚时间要短,要有节制。

在大多数情况下,不要轻易体罚孩子。但是在当孩子在玩电源插座之类的危险东西时,就要立即终止他 ,并打他的手。

家长在清醒的时候,可以理智地有节制地打孩子几下,但绝对不要用板子,皮带,棒子之类的东西,而且只能打手或屁股,当然最好能用其他方法取代体罚。

7.怎样使用“过度纠正”法改正孩子的坏习惯?

心理学家内森博士发明了“过度纠正”法来对付孩子的顽固陋习。这一方法的特点在于利用处罚的手段,纠正坏习惯的同时教会孩子好的行为。使用这一方法的关键是让孩子尝到自作自受的苦头,要求他按照你的要求多次重复一个动作,直到他再也不想这样做了为止。

“过度纠正”法应注意的原则。

1)让孩子自己挽回损失。

2)让孩子练习正确的做法。

在纠正孩子错误做法时,别忘了同时教他学习正确的做法,这样才能建立起好的行为习惯。

3)要监督孩子的练习过程。

在孩子练习正确的做法时要监督他的行为,及时纠正和指导。

4)在必要时,手把手地教孩子正确的操作方办法。

5)及时表扬和奖励。

当孩子以减少调皮破坏行动时,应及时给予鼓励。鼓励的目的是让孩子了解到做正确的行为,能得到相应的鼓励和奖品。

6)不要代替孩子去做事。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