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200

2019-02-16  本文已影响18人  果大喵喵

#GLOBALIZATION

"The boom in  international  commerce  and  outsourcing exacerbate  inequality,  accentuate labor market risks, and erode the social compact within nations. These conflicts need to be managed, through more extensive social programs and better international rules.  "

- 《The Globalization Paradox

今天的这个话题很不好讲,它很重要,重要到真的关乎每一个人,即使多数人的感受不明显不深刻;但它同时又可以很大更宽泛,稍不留神讲的浮夸了,就变成“北方的哥后座儿上聊时政”,比看泡菜剧还让人生厌。

1. 一个“倒儿爷”发迹的年代

如果早个一二十年,谈起全球化,加入世贸,不仅听起来很“世贸(时髦)”,更重要的是许多生产劳动者确实享受到了政策开放,全球贸易带来的红利。这一点在沿海城市,南方小商品和轻工业制造企业等感触是尤为深刻的。

现在的小朋友可能对“倒儿爷”这个词很陌生。可是在刚刚改革开放的年代,一个人随便倒进倒出的倒腾点儿什么,都能发家致富。

我们通过自己的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将大量印着“中国制造”的商品流向了几乎全世界每一个有人的地方。商品市场的全球化一度可以称为是中国制造的全球化。

除了商业和贸易,文化的相互交流也更拓宽了我们的视野。早在七八十年代,听说谁家能有留洋的访问学者,甭管国民有没有听过都觉得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那时的出国留学叫“深造”,叫“镀金”。而现在随着全球化交流的深入,在国内,甚至在家门口都可以享受到外教的专业化服务,甚至是全世界顶级教育系统的理念和方法。越来越多的国家对“出手阔绰”的国人降低进入门槛,不管是学习还是旅行,出国都变成了一件既容易而又稀松平常的事。小时候看到春晚里讲文中的大山,仿佛看到“外国版”的熊猫。而现在,影视剧没有几个欧美跑龙套都不好意思播放。

全球化带来的不仅是这种可见的变化,更是人们想法和观念的革新。不同的思想交流碰撞,人员的流动加速了交换,激发了创新。而在这背后驱动的,还有更快速更新的科技力量,我们早已不陌生的摩尔定律,本质上是市场需求的动力引擎。在全球化这个大环境下,有廉价劳动力,有大规模量产能力的地区使得制造成本进一步下降。激烈的竞争作用于科技进一步的提升和进步。这也正是早期全球化为我们就业、贸易带来的福祉。

2. 福祸相依

有些趋势来的快去的快,有些则像洋流,缓慢深沉,但你很难一下子看清它带来的都是什么。

悄悄的不知从哪一天起,生产地更多的印上了“印尼”、“孟加拉”这些字样。然后忽然有一天,听到很多沿海的轻工制造厂大批的倒闭破产。你可以乐观的宣称这叫“产业升级”,只要自己没在这条价值链条里的前端。商业市场终归是零和博弈,有输有赢。资本永远是逐利的,就像有磁石效应一样,永远流向能聚集和产生更多利益的地方。全球都变成了大市场,如果本国的商人能在另一个国家找到便宜多的劳力,不再多花成本雇用本国人才是对他的“理性选择”。欧美人说,我们抢了他们工人的饭碗。而现在我们的工人,何尝不是遭受同样的困境?

生产与服务都在外包,你做自己擅长的事,把其他事情交给那些“他们”更擅长的事情,这不仅是节约资源和精力,也是整个系统优化的必然趋势。诚然一位高管可能既会写代码,又能协调组织资源,更会决策战略,甚至还能上厅堂下厨房。但ta毕竟时间是固定而稀缺的,精力是有限的,他把厨房交还给厨师,把编程交给程序猿,把打扮捯饬交给太太,自己做价值产出最大的。这才是他的理性选择。(如果他很喜欢玩水(洗碗)那另当别论。。)这就是经济学里的比较优势。全球化,只是让这个外包的范围变得更大。你如果不想被更专业更廉价的外包替代,就必须要么精进成外包业内的小笼包,要么成为十八般武艺的瑞士军刀。

交换与流通不会只带来好事,同样流动的还有传染病,有毒的思想,暗网的蔓延。你能去的地方越多,突然消失的可能越大,而想找回你的难度越高。这个世界其实有很多我们不知道的危险,有太多的土地还不平安宁静。新的未知事物可能是五彩斑斓,但我们天生就知道,自然界里那些颜色越艳丽的家伙们,毒性越大。开放自由了,保护你的天然屏障也同时变弱了。雷默在《第七感》里就提醒过我们:效率,开放,安全性是一串联动指标,你想拨上去哪个,就必然会有其他的降下来。开放了网络,加快了速度,就不能再保证安全性; 你想自己的隐私受保护,不交出信息,那就最好呆在家里,不要连社交媒体,更不要联网。(就连远离人群的果大也做不到啊。。)

全球化带来的,还有因为人类活动伴随而来的毁灭性破坏。看过贾平凹《怀念狼》的人都知道,研究生物多样性,为了追逐和保护最后一批野生动物的人,最终结果是走到哪里就把狼捕杀到哪里。日本的海啸和核泄漏事件后整个地区被关闭,大自然母亲终于可以暂时逃离人类熊孩子的折腾,重新把那里变得生机勃勃。一百多年前有个叫梭罗的人比果大还离境,文艺青年都很羡慕他,只是没数过他具体砍过几百棵参天大树。。连珠穆朗玛峰,也因为越来越多人盘攀登,会逐渐有个新的世界之最:海拔最高的垃圾场

如果你真的环保主义,力气用在剁馅儿切菜上,老老实实在家看《探索》是对环境最大的爱护。

人是奇怪的生物,靠近什么就会伤害什么。你爱自然,爱环境,就请远离它吧。

3. 新形势下的机遇与挑战

未来全球化会不会开倒车,我们更多只能拭目以待,但待的后面,却不一定要接“坐以待毙”。除了享受消费升级带来的红利,继续利用大规模量产的优势进行技术和产业升级,个人则要学会主动和利用趋势。不要抱怨城市化带来的脏乱差,感恩那些为我们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时,观察和利用这中间带来的人口结构变化,消费偏好改变的红利。聪明的人会看到满眼都是机会。有人一直不赞同果大的“随波逐流”,那并不是让你浑浑噩噩的态度上随大流,而且学会不要和科技和趋势作对。在漩涡里越挣扎越会下沉,最好的解救办法就是放松,水浪会把你举高,也把你推回岸边。

不要抱怨全球化下的外包,有了节省下来的时间精力,补充和完善自己更有优势的技能与知识,让自己成为更高阶的“外包”。经济学教会我们成本收益分析,稀缺永远是王道。科技是快变量,人却是慢变量。不要忘了千万年来我们的进化速度,你追不上科技,但你可以比其他人跑的快一点。

最后,要始终保持警醒,关闭会带来盲目的乐观自信,会让人忘记忧患自欺欺人;而开放与流动,也会带来更大的贫富差异和社会动荡。

通识精读32

丹尼·罗德里克,《全球化的悖论》。

这些书也值得读:

2. 丹尼·罗德里克,《全球化走得太远了吗?》(Has Globalization Gone Too Far?)。

3. 丹尼·罗德里克,《一种经济学,多种药方》(One Economics, Many Recipes: Globalization, Institutions, and Economic Growth)。

4. 丹尼·罗德里克,《经济学规则》

5. 斯蒂芬·格罗斯比,《民族主义》。

6. 查尔斯·曼恩,《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

7. 达龙·阿西莫格鲁,《政治发展的经济分析》

8. 徐弃郁,《帝国定型》。

9. 米尔顿·弗里德曼,《自由选择》。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