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简友广场 写作陪伴营

寻求打开教育之门的钥匙 ——读阿德勒《儿童的人格教育》有感

2020-06-28  本文已影响0人  江苏徐华

      本书是我有史以来阅读的第二本心理学方面的书籍。上一本是5月份跟随叙事者团队阅读的共读书目《终身成长》,感谢叙事者团队,引领我开启了新的阅读领域。如果说《终身成长》仿佛是一位幽默、有新意的时代新锐青年,那么《儿童的人格教育》俨然就是一位严谨而睿智的长者。在作者理性客观而又不失温情的笔端里,我感悟到心理学那种洞察入微的细致,那种追根溯源的精神,以及那种悲天悯人的情怀。


        涨知识:刷新心理学概念认知

        首先就是感觉真的“涨知识”了。个体心理学、社会情感、统一人格、自卑情结、心理补偿,……一个个专业术语扑面而来,我在消化理解这些概念的同时,也不由深深感慨:心理学真是一门科学严谨的学问。作为以前对这些一无所知的我,是一位多么不合格的老师和家长啊。

        在众多的概念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统一人格”和“心理补偿”两个专业术语。

      “统一人格”是指儿童的所有活动都是他整体生活和整体人格的外显,不了解行为中隐含的生活背景就无法理解他所做的事。是的,要想真正教育好孩子,决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哪儿出问题补哪儿,不能孤立地、片面地去看待孩子的某一错误行为,就像“脱离了整个旋律背景来理解单个的音符一样”,而要基于孩子的整个成长、生活的背景找出其内在的心理原因,“在理解儿童人格统一性的基础上来理解这个孩子为什么犯错误”,然后对症下药,适时引导。

      而源自自卑感的概念——“心理补偿”,则让我想到了班级中的那些“问题儿童”。那些孩子因为种种原因丧失了学习的信心,产生了一种强烈的自卑感,于是他们通过调皮、恶作剧、不当行为等来引起关注,消除自卑感,获得一种心理补偿。我们要洞悉他们的内心,对他们进行温暖而又智慧、持续的关注和鼓励,让他们懂得自己的价值和独特性,进而获得进步和成长的信心。当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但明白了孩子的内在心理,或许我们会更有信心,更有方向。


          学方法:心理学是一门技术活

    在读完本书十三章后,我发现最后还有两份附录,分别是个体心理问卷和5个孩子的案例及评论。细细读来,我惊异于这部分内容的细致和丰富。 在作者看来,每一个并不算特别异常的“孩子的行为”背后,或许都折射出孩子的心理状况。

      “孩子制造了很多麻烦吗?他最惧怕什么、最惧怕谁?夜间哭叫吗?是否尿床?是否有支配弱小者或强壮者的倾向?是否有跟父母睡一张床的强烈愿望?是否举止笨拙?……”

      “孩子是否容易跟别人交朋友?对人获动物是否耐心、宽容,或是否骚扰、虐待它们?是否喜欢收集或贮藏?是否吝啬、贪婪?是否喜欢指挥别人?是否倾向于自我孤立?”

      在作者丰富而详实的案例描述及评论中,我们看到了5位孩子从婴幼儿时期一路成长的人生轨迹,我们也体验到了一位心理学家对于儿童各种现象的分析和独特视角。

        而要想真正地做一名孩子们的“心灵捕手”,我觉得要向本书学习两个层面的方法:首先是技术层面的,如调查问卷怎么设计?案例如何撰写?如何观察和参与?如何与孩子和家长沟通?等等。其次就是理论层面的方法,如引导儿童正确解读外部现实;培养社会情感;改进教育管理等等。总而言之,心理学确实是一门细致活、技术活、良心活。


      悟理念:“双重惩罚”的思考和启示

      “双重惩罚”是我在本书中学到的另一名词,就是指孩子因为同样的错误受到来自学校和家庭的双重惩罚。事实上,这样的“双重惩罚”在我们的生活中比比皆是,甚至我们每个人都曾是其受害者。

      记得我读初三时,学校的小测试陡然增多,我的成绩时好时坏,而每每在学校考砸了,我就非常郁闷,一方面是担心来自老师的批评,另一方面是因为一旦被家里知道了,一顿训斥和指责是肯定少不了的,那种恐惧和压力真的无以复加,我甚至常常因此徘徊在放学的路上而不敢回家。后来,我偷偷地把那些考得差的试卷藏起来,三缄其口。父母要是问起来,我就撒谎说最近没考试。

        回顾当时的那段经历,其实何止是“双重惩罚”,一方面要在学校里接受老师的惩罚,另一方面还要在家里接受父母的惩罚。事实上,还要多一重,就是来自自己内心的惩罚——既没有考好,还要撒谎。正是在这样的“三重惩罚”下,让我感觉带着一张考得差的试卷回家就会是世界末日,所以我本能地去撒谎和逃避。事实上,从现在的我看来,父母当年只是过于注重我的学习,爱之深责之切而已,但对当时的我而言,却是无法承受的恐惧和压力。

        所以,我很认同作者的这段话——我们知道双重惩罚会带来多么可怕的后果。...我们不能忽视或轻视这些现象。我们必须联系孩子的环境来思考他的问题。我们要问:如果我们的行为持续下去会发生什么?会对孩子造成什么影响?我们是否确信对孩子产生有益的影响?孩子能承受身上的负担吗?他能否从负担中获益?

      如果当年,父母能够告诉我:考砸了不是世界末日,重要的是我们要从中吸取教训,争取下次做得更好!或许,我会少一些恐惧,多一份信心,会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而不是放在逃避和撒谎上。

      不由联想到了近几年频频发生的“学生跳楼事件”。事实上,这样的事情是否与双重惩罚有关?是否与来自学校和家庭双方面的压力有关?如果我们每位老师、每位家长都能考虑到孩子受到“双重惩罚”时的心理压力,能够有思路、有方法,是否类似“跳楼事件”或者其他的极端事件就会少一些。答案或许是肯定的。


      书读完了,但思考却还在继续。《儿童的人格教育》和《终身成长》为我打开了一扇大门,让我领略到了心理学的神秘和博大。在每个人的或光彩、或黯淡的表象背后,藏着怎样的心理和人生——这确实是一门令人着迷的学科。而作为一名教师,也只有破解了孩子的心理密码,才能真正掌握打开教育之门的钥匙。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