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在读书啊,我只是在娱乐

一直很好奇,人们在空闲时间做事的心态都是什么。走进一节地铁车厢,有人聊天,有人睡觉,有人刷社交应用,有人扫新闻,有人读书,有人连连看;当然,也有人什么都不做,只想着快些到站。除了聊天,其他所有行为都是不需要与其他人互动的个体行为。聊天固然是打发时间极好的方法,但对于很多不爱聊天的人来说,这可能意味着勉为其难的迎合,不好意思拒绝的将就。如果是和不熟的领导顺路而行,还需要绞尽脑汁寻找话题,以免给对方留下负面印象。
所以,如果暂时不考虑聊天,这些乘地铁,坐公交的碎片时间,倒变成了一段段与自己“独处”的时间——这种独处并非物理上的,而是心灵上的。与自己相处,最容易展示出个性特征。此时只需对自己负责就好,选择做什么,选择不做什么,全听自己内心的呼唤。不论是拿出手机,捧起pad,或者掏出一本书,每个人都决定在这一刻,回归自我。
总的来说,刷朋友圈,翻新闻和睡觉是最省心的。对于睡觉这种无意识活动,今天暂且不表。在做前两件事的时候,人大多处于一种旁观者的心态。有谁结婚了,有谁旅行了;哪家出新手机了,哪的房价降了。大多数情况下, 这些事情都与作为旁观者的自己无关,偶尔发现朋友圈冒出了新消息提示,点开一看,可能也只是“点赞圣手”们又“上班”了。但即便如此,我们仍然乐此不疲,毕竟,人类骨子里就是一个爱凑热闹爱旁观的物种,不管你是在晒幸福还是拉仇恨,我都很乐意分享一点精力和时间给你,权当作为对辛苦发布朋友圈的朋友们的奖赏和认可——没钱也捧个人场吧。
尽管需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但游戏着实是极佳的休息方式——因为大脑丝毫没有让玩家意识到自己有多集中。那感觉就像大雄穿上了哆啦A梦给他的外置机械骨骼,只消套在身上,就算一边睡觉,也能一口气跑完几个马拉松不费劲儿。
对于北京这种恐怖的大都市,打发漫长的地铁时间,游戏再完美不过了。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打游戏太集中,容易坐过站。

此外,还有一派人,在外人看来,就是动脑子不嫌累的货色。休息的时候,也抱着本书,津津有味;或者翻出手机上的阅读APP,细细品读。时而标注一下,时而停顿思索,遇到虚荣如我的货色,还会分享到朋友圈,评上几句。有人问我,你不累吗?
中午休息时看昨晚的锵锵三人行重播,文涛一句话点破了这其中的奥妙:“对于我们来说,每天工作结束也很累了,但读书就是休息啊。我们还可以从知识,从读书这件事里获得娱乐的感受。” 你问我累吗,回答大致如此。
可问题是,读书这件事情,为什么能成为娱乐呢?我的理解是,它与众不同。
娱乐的本质其实就是与众不同。听笑话,看喜剧,你不会觉得累,因为它与众不同,随时都在颠覆你对接下来发展的预判;扫新闻,刷朋友圈,也不会累,因为每一则都是新鲜的,每一条都与众不同;而游戏大概是这个世界上最与众不同的文化产品了——每一秒,都可能有不止一个,而是很多个新鲜元素从屏幕中弹出,你完全不用考虑大脑会累——游戏仿佛是一个直达高潮点的按钮,按下去,就不肯松手。

读书,同样与众不同。每一页都包含与上一页不同的故事,每一行字都包含着全新的文字排列组合,每读一秒,都可能收获上一秒不知道的内容。只不过,读书不同于上述其他娱乐方式的地方,在于真正开始之前,你需要先领会它的与众不同之处到底是什么。这也就是为什么,能够从阅读中获得乐趣和放松的人,大多有数年的阅读习惯和经历。这是一种需要培养的娱乐形式。
所以,在读书的时候,读书人真的不觉得累。都是在挠娱乐的痒痒肉,读书只是挠的更深入,更闷骚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