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记 | 昨天,我通读了《史蒂夫·乔布斯传》
2011年10月5日,乔布斯去世。
作为他唯一授权的传记,这本书的出版方在他逝世的当天,决定将原定于2011年11月21日的出版时间提前至10月24日,中文版同步发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传主新丧未久,这本传记在当年的热度可想而知。网上铺天盖地的都是对乔布斯的讨论,这种热情到第二年还没有消散。
当时我刚刚大二,手里还拿着一个小小的诺基亚,对这一切无动于衷。我和处于那个阶段的大多数人一样,迷茫和纠结着自己的未来,我该怎样度过我的大学时光?现在的学习有意义吗?我该做些什么才能让我离开的时候更有竞争力?
请原谅,当时的我对这本书一点好奇心也没有。
直到前段时间我偶然看到一份包含这本书的书单,我一下子被推荐语给打动了:“整个前沿的电子消费、内容消费和相关行业都受到太多乔布斯以及苹果的影响,无论是硬件还是其他互联网产品,都或多或少体现了苹果的影响力。想要了解我们所处的时代,这本书是必读的。”
所以当我准备在深夜书桌开设一个传记专栏的时候,我第一个想到了《斯蒂夫·乔布斯传》。我昨天通读了这本书,那我从乔布斯的人生闪影里,看到了什么呢?
1、 再伟大的人也无法脱离他的时代
我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样,大学的时候质疑过课堂学习的意义。不知道是不是只能怪自己考的大学不够好,老教授慢斯条理地念教材,年轻点的讲师照本宣科念PPT,稍有进取心的互动一下。尽责的有,平庸者众,想找个出挑老师就如披沙拣金。
用过时的案例讲解过时的知识,在各门课程里都很普遍。我认真上了一段时间课之后,失望地发现,即使我百分百地投入课堂,我付出的时间和我的收获也是严重不对等的。这和我期望的大学学习,差太多了。我开始怀疑,这样的学习有意义吗?
乔布斯也经历过对大学学习的质疑,他在2005年斯坦福大学毕业典礼的演讲中介绍,上大学半年后,他发现自己完全不知道念下去究竟有什么用,当时人生漫无目标,也不知道上大学对他能起到什么帮助,但昂贵的学费却花光了工薪父母毕生的积蓄。
那像乔布斯这样的人,质疑学习意义的时候会怎么做?他退了学。
不过这也不算特别特立独行,乔布斯就读的里德学院以自由精神及嬉皮士生活方式著称,该校20世纪70年代的退学率超过三分之一,那正是乔布斯上大学的时期。垮掉的一代、嬉皮士运动以及产生的文学和音乐盛行是在60年代,这股思潮的影响延续到70年代。
《乔布斯传》有一个章节分析了乔布斯ipod里面的音乐,说乔布斯是一个生活在这个年代,但把心埋在60年代的孩子。
著名的苹果广告 《致疯狂的人》
如果你看过杰克·凯鲁亚克 的《在路上》, 罗伯特·M.波西格的《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你可能会更理解乔布斯的大学生涯。
乔布斯退学、参加农场公社、践行素食主义、喜欢佛教禅宗、尝试迷幻药、沉迷摇滚乐,都是那个时代寻求自我启迪的校园文化中几样标志性的行为。乔布斯叛逆、蔑视规则、重视精神探索、轻视物质享受,因为反主流是那个时期年轻人的主流。
再伟大的人也无法脱离他时代的影响,把乔布斯剥离他成长的时代,然后神化,是一种断章取义。
乔布斯的特别之处在于 ,当其他人只是把这些东西当成年轻时喜欢的把戏,他却充满激情地把这些兴趣发挥到极致状态,并践行终生。从小在硅谷长大、亲眼看着硅谷崛起的他,骨子里还涌动着电子极客的暗流,当他把两者结合起来,科技焕发出一种鲜见的禅意和诗意。
每一代人都是不一样的,乔布斯感觉到了这种变化,他抱怨这一代的孩子比他那一代更加物质主义,一心追求名利。
“我们上学的时候,60年代的那股思潮刚过,实用主义、目的性很强的社会风气还没有盛行。现在的孩子根本不愿意用理想主义的方式来思考”
而他们自己那一代人这不一样:“60年代的理想之风仍然影响这我们,我认识的与我年龄相仿的人中,大多数人的心里都永远打下了理想主义的烙印。”
那我们的时代、我们的校园文化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影响呢?
我不知道现在的美国校园是什么样,但我知道现在的中国大学没什么成气候的校园文化。所有人的兴趣都是功利主义的自我实现,大家只关心如何创业,如何找到好工作,如何过得更体面更成功,如何更早买房买车以及实现财务自由。
我们活得太紧张了,我们这代人活得太紧张了,我们这么疲于奔命,又这么焦虑迷茫,我们太害怕失去了,虽然我们一无所有,我们却把生活过成了一场战争。
我欣赏年轻的乔布斯,不是欣赏他叛逆、反主流后来却逆袭成世界上最富有、最有名、最有地位的人之一而带来的令人振奋的反差。而是欣赏他贫穷却不因为贫穷而觉得不自在,贫穷却不急于摆脱贫穷的松弛的生活状态,以及不急着抓住什么,也不怕失去什么的那种自得。
房价飙升,阶层固化,消费升级……同样是年轻人,我们的紧张和焦虑,我们的压力和欲望,我们对成功的渴望,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必然吗?
2 、有些事情的价值,多年之后才会显现
年轻的乔布斯关心精神探索,他去印度游历修行、他打坐学禅,精神导师是日本禅师乙川弘文,他爱听鲍勃·迪伦……很多当时看起来没用的东西,后来都成了他事业生涯最有价值的东西:
禅宗的理念融于产品,让苹果的产品有了区别于市场上其他科技产品的简洁特质;他对鲍勃·迪伦音乐的热爱,让他看到了音乐领域的机会,很难想象一个对音乐无动于衷的CEO能取得ipod的成功。
可是现在的年轻人随便做什么,都要问一句,有什么用?
做有用的事有什么不妥吗?当然不是。可是有些事情的价值,我们很多年之后才看得出来。
乔布斯退学之后,并没有马上离开学校,而是开始了为期18个月的旁听生涯。他很高兴自己终于摆脱那些自己毫无兴趣的必修课,可以旁听那些觉得有意思的课。
这件事的另一个启示是:在以学习成绩为指标,划分出来的学霸、学渣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平庸学习者之外,还有一个选择,就是当一个主动的学习者,去自由涉猎。
乔布斯旁听的课程,包括一门书法课,字体、字间距、板式,他欣赏到书法科学无法捕捉的美感。乔布斯在演讲中说:“我压根儿没想到这些知识会在我的生活中有什么实际运用价值。
但10年之后,当我们设计第一台Mac电脑的时候,这些东西全都派上了现场。个人电脑从此有了出色的版式功能。“漂亮的字体加上激光打印技术和强大的图形功能,推动桌面出版产业的诞生,也成为了批过公司的赢利点。
这关乎的是审美、品味。你可能不以为然。乔布斯和比尔盖茨合作过,敌对过,互相欣赏又互相攻击 ,比尔盖茨嫌弃乔布斯不懂技术,乔布斯炮轰微软完全没有品味。
但在乔布斯和比尔盖茨的一次联合采访中,面对“两个人从对方身上学到什么?”的提问,比尔盖茨却回答:“好吧,我愿意放弃很多东西来拥有史蒂夫的品味。”
乔布斯在演讲中回忆起学习书法的经历时说:“我在念大学的时候,不可能有先见之明,把这些生命中的点点滴滴都串起来,但10年之后再回头看,生命的轨迹变得清清楚楚。”
乔布斯跟随好奇心、求知欲、直觉、命运、因缘际会接触、学习的一切,事后证明是极其珍贵的经验。很多年之后,他才体会到,一切是最好的安排。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反对急功近利,反对浮躁功利,反对追求捷径, 所以要求立竿见影。因为有些事情的价值,我们很多年之后才看得出来。
03、我们低估了目标优先级带来的影响
《乔布斯传》中有乔布斯多次强调:自己的目标是做一个伟大的产品,而不是赚钱。当苹果既推出了伟大的产品,又赚得盆满钵满的时候,这个价值观的重要性还不明显。
但是当乔布斯被解雇,苹果随之跌至谷底,乔布斯回归,苹果重新崛起,这件事就有了沉重的现实意义。
说起来挺好玩的,乔布斯用那句著名的“你是想卖一辈子的糖水呢,还是想抓住机会来改变世界?”,说服百事的总裁斯卡利加入苹果,出任CEO。但后来两个人出现分歧,斯卡利却取得董事会的支持,把乔布斯踢出了局。
乔布斯后来说:“斯卡利引进下三滥的人和下三滥的价值观,把苹果给毁了。他们只在乎如何赚钱,而不在乎如何制造出色的产品。麦金塔之所以输给微软,是因为斯卡利坚持榨取每一分利润,而不是努力改进产品和降低价格。”
他评价衰退期的苹果:“产品糟糕透了,它们不再性感了。”
"我的激情所在是打造一家可以传世的公司,这家公司里的人动力十足地创造伟大的产品,其他一切都是第二位的。当然,能赚钱也很棒,因为那样你才能够制造伟大的产品。但动力来自产品,而不是利润。斯卡利本末倒置,把赚钱当成了目标。这只是个微妙的差别,但其结果却会影响每一件事:你聘用谁,提拔谁,会议上讨论什么。“
什么是价值观?对一个人来说,不同的事物,价值是不一样的。对不同事物价值的排序,就形成一个人的价值观。哪些事情更重要,做或者不做某件事,优先做哪件事情,由我们的价值观决定。
我们的价值观体现在我们的目标优先级上,我们低估了目标优先级的影响,它深刻地影响了我们的每一个选择、每一个决策、每一个行动。
乔布斯回归的时候,苹果公司设计团队的主管是乔纳森·艾弗,乔布斯回归之后t推出的ipod、iphone、ipad等一系列产品经典的设计,都是出自他之手,他和乔布斯是他们那个时代最伟大的工业设计拍档。
但当时他正准备辞职,他受够了公司一心想把利润最大化而疏于产品设计的做法。但乔布斯1997年重返苹果公司出任临时CEO,召集高层进行的动员讲话,动摇了他的辞职念头。
“我记得非常清楚,史蒂夫宣布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赚钱,而是制造出伟大的产品,基于这一理念所作出的决策会与从前有本质的不同。”
乔布斯说:”我讨厌一种人,他们把自己成为企业家,实际上真正想做的确实创建一家企业,然后把它卖掉或上市,他们就可以变现,一走了之 “
乔布斯想做的是创造伟大的产品,他始终专注在这件他认为最重要的事情上,其他都排在其次。
赚钱排在其次,所以他不会被短期的商业利益蒙蔽视野;人际关系排在其次,所以为了拿出伟大的产品,他对团队严苛挑剔,对共事的人粗暴冷酷,激发出团队的潜力,而不会花时间维护经营关系,当一个礼貌圆滑、小心不去伤害别人的领导者。
知识、技能、才华的竞争只是浅层面的竞争,价值观的竞争才是格局层面的竞争,它才真正决定你可以成多大的事,取得多大的成就。对企业家的人生高度是如此,对普通个体的发展也是如此。
你无法理解一个创业、开公司是为了改变世界的人,和一个创业开公司是为了变现的人有什么区别,那可以想象一下:
一个认为上大学的价值是拿一个文凭的人,和一个认为上大学的价值是获得更好成长的人,他们度过大学的方式会有什么微妙的不同?
一个认为工作的价值是拿工资,和一个认为工作的价值是自我实现的人,他们对待工作的方式会有什么微妙的不同?
一个人认为朋友是可以利用的人脉的人,和一个认为朋友是精神伙伴的人,他们交友的行为会有什么微妙的不同?
价值观以及价值观所体现的目标优先级,深刻地影响了我们的每一个决策,每一个选择,每一个行动。但大多数人,都低估了价值观和目标优先级对人生的影响。
4、乔布斯的“现实扭曲力场”是一种高权力语言
乔布斯的”现实扭曲力场“是和他有过接触的人经常提及的名词,也是每个看过《乔布斯传》的人印象深刻的概念。
人们羡慕乔布斯的这种能力,甚至有人把这本书里所有乔布斯发挥”现实扭曲力场“的场景归纳总结。所以通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也格外注意涉及”现实扭曲力场“的部分。
”现实扭曲力场“是一种操控力、说服力、蛊惑力。
乔布斯仿佛有魔力一般,输出自己的观念、观点、愿景,说服别人相信原先不相信和觉得不可能的,然后让对方满足他的要求、接受他的提议、。这与其说是一种能力,不如说是一种魅力,无论是领导团队,还是商业谈判的时候,都无往不利。
当他还是一个高中生,给惠普的CEO打电话,拿到了想要的零件;为了说服同事放弃自己手上的项目,加入他的新团队,他直接拉断了别人的电脑电源,让写好的代码全都丢失了;他对他的团队严苛挑剔,但聚会的时候告诉他们:“过程就是奖励”、“当海盗,不要当海军”。
我想从沟通的角度谈一下”现实扭曲力场“。《沟通的艺术》中提高了语言的权力关系。沟通研究者辨识出一些语言形态,可以增强或减弱对其他人的影响力。
乔布斯的”现实扭曲力场“是典型的具有权力性的语言,特点是自信、坚定、果断、权威。
与之相对的是低权力语言形态,比如闪烁其词、犹疑试探、礼貌性问句、否定式表述:
”我觉得我们应该……”
“也许……你应该试着准时……”
“我可以打断你一下吗?”
“我也许不应该这么说,但……”
这两种表述各有利弊。
权力性的语言显得自信、权威、有气场,不容质疑和拒绝,短时间内可以帮助你获得你想要的。
但长期下去可能会让你人际关系产生危机。因为太过权威的陈述有不尊重和优越感的意味,好像你要对抗别人进而获得他们的臣服。乔布斯的“扭曲现实的力场”就是他人际关系危机的来源之一,虽然他好像不怎么在乎自己糟糕的人际。
低权利的语言不够自信、缺乏权威、气场不足,但礼貌、委婉、替别人保留颜面。有时候礼貌而不权威的方式,会比强硬的表述来得更好。
使用哪一种形态的语言,一方面要看所处的文化,欧美的沟通文化崇尚自信、直率的表达,我们的文化却倾向委婉和替他人保留颜面;
另一方面,要看我们所处的位置和场合。
如果你是个领导者,权威的发号施令,可以让你的重要指令得到快速的落实。但你如果只是想让助理给你泡杯咖啡,你可以说:“你可以给我泡杯咖啡吗?”虽然你和助理都知道这是一个命令而非请求,但用疑问句却显得体谅。
盲目地模仿乔布斯的“现实扭曲力场”,我觉得是一种愚蠢。
我没有梳理乔布斯领导下的苹果发展史以及它所代表的硅谷前沿科技发展进程,没有介绍乔布斯的精彩人生,也没有分析这些是如何改变了我们所处的世界。
我只是分享了作为普通人,从乔布斯的身上反思到的东西。 因为仰观俯察他人的人生,不过是为了过好我们自己这一生。
传记专栏简介:
一直以来,我都很喜欢看传记,通过一本书看一个人真实的一生,真是太有意思了:看他的童年,看他在人生关口面临选择,看他跌宕起伏的经历,看他的失意和得意,看他怎么面对死亡。
形形色色的人生在你面前展开,你不由得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我们仰观和俯察他人的人生,不过是想过好自己这一生。
小墨已经有了每月一更的书单专栏,今天起又有了每月一更的传记专栏。
李小墨
前海南特区报记者。我相信一个人的阅读史,往往就是他的思想成长史和能力发育史。每看完一本书,就写篇独立思考的读书笔记,每月开一份高质量书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