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年味|橡皮擦不掉的记忆
冬日的上午,太阳懒洋洋的洒在家里。闲来无事,泡上一壶滚烫的茶水,指尖游走过书架上一本本被自己翻过的书。目光在《红楼梦》上驻留许久,轻轻取下,翻开了这本永远都读不腻的经典佳作。
闻着书里那特有的墨香,夹杂着身旁茶水散发出来的淡淡的清香,思绪在大观园里游走着。突然跟着来到了过年的时节,不知不觉,眼角竟有些湿润。
合上红楼,抿一口淡雅清香的茶水,思绪回到了十几年前儿时过年的时候……
儿时的年味|橡皮擦不掉的记忆那时我刚刚记事,一年中最开心的事情莫过于去爷爷奶奶家过年了吧。
那个时候爷爷奶奶住着平房,冬天的平房里永远少不了那个红彤彤的炉子。碳火在炉子里烧着,火苗像是要钻出炉盖来。炉盖上的茶壶嗞滋响着,壶里的水冒着热气把整个家里都充满热乎乎的气氛。
奶奶在大锅边忙着炖肉,爷爷在一旁打着下手。比我大我四五岁的堂哥哥们拿着鞭炮在院子里响着。胆小的我不敢出去与他们一起热闹,便爬上炕头趴在玻璃上捂着耳朵看着哥哥们放炮。噼里啪啦的响声震的玻璃也在颤抖,努力的刷着它的存在感。
厚厚的积雪让过年的天气更加的寒冷,然而却阻挡不住一家人一起过年的热闹。堆起来的雪人站在门外,给年增加了更多的喜庆。
儿时的年味|橡皮擦不掉的记忆屋外的寒冷总是不想让我们忽视它的存在,清晨它会在奶奶家的窗户上冻上美丽的窗花。那时爷爷的收入并不高,过年的时候才可以吃上几顿好的。所以钱都省下来买了年货,而窗花这些奶奶从不舍得买。
看着窗户上冻得晶莹剔透的窗花,奶奶笑嘻嘻的说:“看啊,多漂亮的窗花,这下过年更有意思啦。”奶奶总是这么乐观,平时如此,在过年的时候,亦是如此。
大铁锅里的肉咕嘟嘟的响着,肉汤冒着泡,而肉的香气早已顺着蒸汽跑进了我的鼻孔。小时候淘气的我总想去偷偷吃一块香喷喷的肉,然而却都被奶奶拦住了。奶奶说没熬烂的肉吃了会拉肚子,到现在,我也不敢吃没做好的肉。
闻着肉香,又屁颠屁颠的跑去爷爷那里,去找爷爷玩耍。爷爷年轻时是个老师,写得一手好字。为了省钱,爷爷那个时候是自己写对联的。
爷爷从他的宝箱里拿出他最珍贵的毛笔,墨盒。小心翼翼的在墨盒里倒上水,用毛笔轻轻的来回转几圈,整个毛笔就都吸满了墨汁。看着爷爷在大红纸上挥洒墨水的样子,觉得爷爷就是世界上最有气质的大文豪了。
最开心的就是看着爷爷写完一张长长的大红纸之后我小心翼翼的端着写着毛笔字的大红纸放到一旁的柜顶上等待晾干。我感觉我端着的不只是对联,更是爷爷对我沉甸甸的期盼。
儿时的年味|橡皮擦不掉的记忆平房的门都是木头做的,贴对联不能用胶带纸。那个时候也没有这么先进的胶带纸可以用。爷爷从柜子底下拿出一个小锅锅,又从白面袋里抓了些白面。把这个小锅锅放在着着火的火炉上,再往锅里慢慢添水。在我目不转睛的注视下,小锅锅里的东西一点点变稠变黏,变成了贴对联用的浆糊。那时我觉得爷爷像是魔术师,可以把白面变成浆糊。长大了才发现原来这并不是魔术。
写好的对联一点点变干,浆糊也熬制完成,接着便是过年除夕这天最隆重的贴对联了。端着刚刚熬好的浆糊,拿着爷爷刚刚写好的对联,搬着板凳,对,还要拿着扫帚。一切工具都准备妥当,跟着爷爷走出院门,站在大街上,看着街坊领居都在贴对联。我们也毫不示弱的拿起蘸着浆糊的刷子在墙上一刷,拿着对联往上贴。把对联的最上面的头贴好,下面的用扫帚一扫,直接平平展展。
贴对联既是迎新春,又是在扫除去年一年的霉运。看着满大街都是红红的对联,有的家里还挂了红灯笼,感觉年的气氛浓烈无比。
白天的时间过得总是快的让人无法察觉,夜悄悄的降临。那时的奶奶家,只有一个黄色的昏暗的电灯泡和一根用了好多年两头发黑的灯管。两个都打开,都没有一个火把照的亮。然而这却丝毫不能阻挡我们过年的开心的心情。昏暗的灯光下,香喷喷的红烧肉,各种炒菜,还有热气腾腾的饺子,让这个年的味道不再单调。
儿时的年味|橡皮擦不掉的记忆一大家子人,围坐在一个四方炕桌上,看着地下的小电视里播出的春节联欢晚会,心里暖洋洋。再清贫的环境,在那个时候,已经不重要了。十几口人围坐在一起的,让除夕夜的寒冷,悄悄的守在门外。
小时候的我们盼着长大,长大了,我们又怀念着小时候。现在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年味却也渐渐淡了。
儿时的年味|橡皮擦不掉的记忆看着时间一年又一年的走着,看着爷爷奶奶一天比一天苍老,只希望时间能走的慢一点,再慢一点,让我有更多的时间去品味爷爷的对联,有更多的时间去吃奶奶做的红烧肉…… #羽西X简书 红蕴新生#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