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生活

不哭不闹的孩子,最可怜

2019-07-02  本文已影响0人  书童就是疏桐

我时常会想起来一个小男孩。

是一年多以前去看发小,我们两个人带着娃去逛超市,碰到的他。

看上去和慢慢差不多的年纪,身边有奶奶在一起,口齿还不是很清晰,经过副食区的时候,就指着货架上的一袋饼干,小小声的说,

「奶奶,我想吃这个。」

然后奶奶回答他什么呢?

不是「好的奶奶给你买」,不是「不行啊今天光吃的零食都没好好吃饭」,不是「你今天要是听话就给你买」,不是「这个太贵了我们去看看别的」,甚至也不是「回家让你爸你妈给你买」。

而是直接简单的反问一句,

「吃吃吃,给你一巴掌你吃不吃?」

我很诧异。

然而小孩居然没有闹。

他就低了低头,安安静静的走过去,走过了那一片花花绿绿的副食区。

01

奶奶说的那一个巴掌,当然没有真的落在他身上。

可是你能够想象,要在心里落下过多少个巴掌,才能变成像他这样,才两三岁,就已经学会了安静,服从,适应,以及不为自己争取。

我后来见过很多和他一样的小孩。

有时候是在公园,有时候是在地铁站,有时候是在商场游乐区,有时候是老人带着,有时候是和爸爸妈妈在一起。

你很容易就能把他们和其他小孩分辨开来,因为他们没有声音

被打断了,不会烦躁;

被拒绝了,不会哭闹;

被漠视了,不会尖叫或是跳脚。

那种安静,就好像他们已经丧失了一个小孩的正常反应。

正常小孩是什么样的呢?

图片来源:123rf.com.cn 正版图片库

正常小孩的生活,绝大多数都围绕着一个「我」,而这个「我」,绝大多数时候都是吵吵闹闹的——

我伤心了,我要哭一哭。

我很兴奋,我要叫一叫。

我有需要,我要说一说。

我想撒娇,我要哼一哼。

我要抗议,我要吵一吵。

所以你看,要让一个正常的小孩变得安静,不发出声音,也不闹什么情绪,最有针对性的办法,是教他们摒弃掉那个「我」。

当一个小孩,真的学会了摒弃自我,他就变成了孤儿。

02

心理学史上最著名的孤儿,应该要属罗马尼亚的孤儿。

1966 年,为了提高人口数量,罗马尼亚颁布了 770 法案,宣布每对夫妻至少要生 4 个孩子,非特殊情况下的避孕和堕胎都属于违法。

这个法案一直持续了 23 年。

在这 23 年的时间里,有超过 1 万名妇女在地下堕胎手术中丧生,同时也比以往多出生了 200 万个婴儿。

婴儿如同潮水一样涌来,个人和家庭无法负担,于是大量的婴儿被送往孤儿院。

孤儿院的护理人员也不足怎么办?于是只好用制度化的方式来管理婴儿:

一个工作人员需要照顾 10 个,20 个,甚至 40 个孩子……

孩子们必须 7 点起床,七点半喂食,8 点他们换尿布……

每个工作人员可能只有 30 分钟去喂 10 到 20 个孩子……

如果孩子在八点半弄脏了他的尿布,他必须等上好几个小时才能再次换尿布……

《孤儿院的悲剧》的演讲者 Georgette Mulheir 认为:孩子每天与其他人接触的时间,就是匆忙的几分钟的喂食以及换尿布时间,其他时间里,他们唯一的刺激对象就是天花板、墙面或是他们小床的栅栏。

1989 年齐奥塞斯库政权垮台之后,许多欧美家庭收养了这些孤儿,让他们得以在温暖正常的家庭环境当中长大。

然而对这些孩子进行长达 13 年的追踪研究的「布加勒斯特早期治愈计划」发现:早期在孤儿院里的严重匮乏经历,依然给他们留下了巨大的创伤

2 岁以前被收养的孩子,还有可能通过家庭和社会的努力帮助他们追赶上来;

而对 2 岁以后才被收养的孩子来说,创伤几乎是不可逆的——从大脑发育、身体发育,到社会适应,他们在各个方面都远远落后于正常儿童的水平。

孤儿院里的孩子,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是安静。

图片来源:TED 网易公开课之《孤儿院的悲剧》

在参观孤儿院以前,Georgette Mulheir 以为挤满了孩子的孤儿院一定是吵吵闹闹的,然而真正进入之后才发现,「那里就像修道院一样安静」。

带领她的护士长还会很骄傲的说,你看,我们的孩子们表现得非常好。

新来的孩子呢?

他们刚开始会哭闹,但在发现再怎样哭闹也无人回应之后,他们很快就学会了不再多此一举,他们变得无精打采,毫无生气,长时间对着天空发呆。

就像其他的孩子一样。

03

罗马尼亚的孤儿当然已经成为历史。

但是很可惜,一直到 2019 年的今天,在许多大人看来,小孩最大的美德,依然还是安静。

当然也有人用「懂事」或者「得体」这样的同义词来代替。

刚生下来的小孩,要安安静静的睡觉,安安静静的喝奶。

到保健站去打疫苗,哭闹就是不乖,安安静静的小孩才值得表扬。

去坐飞机坐火车,多少个小时也要全程安静的撑下来,否则就是熊孩。

到上学了,更是要安安静静的写作业,安安静静的听课,不能有一只幺蛾子飞出来。

总之,安安静静的小孩才最乖,安安静静的小孩最可爱,安安静静的小孩,才不会给大人添什么麻烦。

怎样让小孩变得安静呢?和孤儿院的思路是一样的。

你哭了,我不会抱你;

你说痛,没有人在听;

你想要,我跟你说要克制自己。

于是小孩渐渐发现,真正的那个我,好像是没有人会关心的——我发出的信息,我说出的话语,最后得到的,只有不回应,不允许,不在意。

于是小孩自然也就学会不再去管心里面的那个我。

就这样,被父母遗弃的小孩,最终也学会了遗弃自我,然后长成一个父母双全的孤儿。

孤儿当然是安静的。

只是在这样的安静当中,活力渐熄。

 

远看是安静,近看是死寂。

04

到这里也许又要有人抬杠。

都要顺着小孩来是吗?社会规则都不管了是吗?把父母往死里逼不做到一百分就不行是吗?

没那么极端的。

社会有一个大大的「我」;父母有一个大大的「我」;小孩也有小小的、但是同样宝贵的一个「我」。

这个小小的「我」,会生出渴望,会仰起脸来,会发出声音,也会伸出手去。

有些时候,你当然可以不去满足他,但你可以去回应他,就好像有些时候,你当然也可以不允许他,但你可以去允许他表达。

小孩总会长大,会适应社会,会脱离父母而独立,但是在那之前,请先给他一席之地,让那个小小的我,得以喘息,得以存活吧。

很难吗?

没有的吧。

图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如果喜欢可以点赞分享朋友圈哦!】

疏桐【暑假班限时优惠】

            费用 :1358 元

            周期 :2 个月

            对象 :4- - 12 岁

            模式: : 在线中教小班直播课+ + 外教视频课

            课时: : 一周 3  次,每次 30 分钟,共计 24 课时。

           活动仅限于本周, 详情请加微信:shutong0074,备注暑假班。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