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娃那点事婚姻育儿

育儿应该精英培养,还是快乐散养?

2016-07-10  本文已影响126人  从容言

原创作者:从容(笔名又名言甚) 公众号从容言:candylovestudywithU

引起我对标题这个问题的思考,是因为和我一样来自一个小城市,却靠自己的努力和悟性,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高校教育学者,后来为了学习进修,转身又走遍全世界,去德国留学,去英国牛津大学留学,成为法国的文化交流大使,又被美国的普林斯顿大学邀请去读书的同龄老乡朋友,感慨自己的妈妈在年纪小的时候,尽可能地给了他最好的教育,最严格的要求,现在回想起来,心里还想着,如果妈妈当时更严格一点就更好了。

我联想到了自身,小时候在教育家属院里长大,至今让我感谢的是父母对我教育和培养的投入与支持。比如,父母给我报名武术练习班,让年纪小精力充沛的我去锻炼身体。父母给我报名素描美术课,让我对物体的线条感和立体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父母给我报名吉他课,让我了解音乐的节奏感和美感。父母给我报名了电视台的我是小能手的活动,和小朋友们一起做起了超市小主持。但是我能感觉到看似在“认真”培养我的父母,实际上采取的方式还是漫不经心地散养的方式。就好比我母亲的朋友曾经常开玩笑地对她说,你也不操心孩子的学习,也真挺省心的。父母当时的视野和心境,对于如何培养我,是没有清晰的概念的,也有些随波逐流。

如今回头我再回首成长的日子,我很感谢父母当年对我学习热情的无条件的支持,长大后的我同样也有些感慨,父母仅仅是对我学习行为的经济支持,但如果当时父母能发现我的兴趣点,并鼓励和引导我深入学习和拓展,稍微严格一点,或许我现在能对文学、美学、音乐有更深的体会和收获,能更好地有助于我热爱生活和工作,在选择生活技能空间里有更多的选项。

上述那位朋友来自最普通的家庭,他提到在他的人生体验中,一直有一个非常非常朴素的信念,不劳无获,他的人生经历证伪了“劳而无获”,他相信,对孩子,父母投入(爱、时间、资源)多少,孩子就收获多少,回报多少。他也感慨,有的时候,看到所谓快乐教育如此红火,有时候悲观地想,是不是现在的父母连让孩子“苦其心志”的心理承受能力都没有了?若非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父母若是剥夺了孩子“寒彻骨”的机会,孩子怎么可能“扑鼻香”呢?

近年来看了很多育儿文章,学习了很多培养孩子的理念,虎妈猫爸狮爹狗妈,各有各的育儿道理。大体纠结在培养孩子是“快乐散养还是精英培养”,更适合孩子成长呢?

先谈谈快乐散养方式。很多家长选择“散养”孩子的理念,是因为感觉这种方式能让孩子“快乐”,也看似比较“省力”。快乐散养的教育方式与快乐教育理念息息相关,但是家长理解的快乐散养的教育方式是否真正契合快乐教育理念?

在教育学发展史上,快乐与教育相结合一直是教育研究者关心与探索的主题之一,但真正把快乐教育(happy education或joyful education)作为一种教育理论,最初始于赫伯特•斯宾塞(Herbert Spencer,1820- 1903)。百多年前,赫伯特•斯宾塞提出了一系列有关快乐教育的新概念,他认为最有价值的课程或科学具有两个基本作用,一是使人们获得实现美满生活所必须的有用的知识,二是发展智力。他建立了以科学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同时提倡建立合理的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特别强调教育要符合儿童的兴趣发展,并坚决主张一切教育要有乐趣。崇尚自然教育和自助教育,是斯宾塞快乐教育的核心所在。他通过制作“快乐的家庭教具”等为孩子创造出快乐的教学环境。在斯宾塞的快乐教育思想中,世界上最好的教育在本质上都是快乐的这一理念十分突出。同时斯宾塞又强调指出,痛苦的学习会使人感到知识讨厌,而愉快的学习会使知识吸引人。

古希腊伟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伊壁鸠鲁说:“当我们说快乐是终极目的时,我们并不是指放荡者的快乐或肉体享乐的快乐,而是指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纷扰。不断地饮酒取乐,享受男欢女爱,或享用有鱼的盛筵,以及其它珍馐美馔,都不足以使生活拥有真正的幸福。遵循理性和美德是幸福的保障。”“一个人要想获得幸福,就必须摆脱偏见,就得学习自然规律的知识,学习哲学。伊壁鸠鲁说:使生活愉快的乃是清醒的理性,理性找出了一切我们取舍的理由,清除了那些在灵魂中造成最大的纷扰的空洞意见。”(伊壁鸠鲁《致美诺寇的信》)

德国启蒙时代的优秀思想家和艺术家,弗里德里希·席勒也曾提到:“使各个单独的精神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固然可以造就出非凡的人,但只有各种精神力均衡地混合在一起才能造就出非凡的人,但只有各种精神力均衡地混合在一起才能造就出幸福而又完善的人。”

如果家长是秉承快乐教育理念对孩子培养,核心在于让孩子快乐地学习,结合孩子的成长特点来培养孩子,而不是家长不管不问,没有培养目标地让孩子一味地嬉戏玩耍。

现在很多家长不太了解“快乐教育”的本质,谈到孩子的培养时只言孩子只要快乐的童年就好,做自己喜欢的就行。表示这是不限制孩子自由,不束缚孩子发展。这些想法本身没有错,但是当孩子长大后,家长不能又用各类横向指标和纵向指标,来考量孩子,让孩子紧着赶着追跑着现行的应试教育体制,让孩子“先甜后苦”,自然找不到学习的乐趣。

再来谈谈“精英培养”。其实很多“精英教育”这个理念是与高等教育中的大众化教育培养理念区分开来的,更多地是在高校高等教育中谈及。由于现在很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精英教育已经从高等教育中逐渐进入到青少年教育甚至是幼儿教育中。也有人认为,精英教育才是给孩子有距离的最大关注、并根据孩子年龄发展、个性发展进行教育。

就像之前提到的那位朋友,他更认可在孩子的培养中坚持精英教育。他提到为什么那么反对“让孩子自由自在玩着”?那是因为他要控制,想选择,却没有选择的能力的风险。须知向上流动艰难,而向下流动容易。一个人具备向上流动的能力,害怕向往向下流动之时没有选择能力?

问题来了,思考了那么多,那种育儿方式更适合孩子的成长?

在国内大环境下,“天价幼儿园”、“天价学区房”之所以存在,也是很多家长希望用学校的快乐教育和精英教育来实现自己希望孩子在快乐成长中成才的梦想。但实际上,真正的教育在家庭,落实在父母。

就好像有位朋友说,她的女儿从幼儿园开始一直坚持写书法,学钢琴,她从来没有想过她长大后要一定从事这方面的工作。但她希望她的生活能有音乐和国学的陪伴。音乐一股脑该是伴随她一生的东西,父母、朋友、爱人,可能都有时候不懂她,但是她的孤单、开心、快乐都可以与音乐分享。

我所见很多家长不同的的教育方式,有放任不管的快乐教育,也有用力过猛的精英教育,从教育的培养方式来看,这些都有着对教育理念的一些歪曲的理解。从我的成长感受和多年从事教育行业的感受而言,对孩子的教育需要尊重个体发展速度,尤其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需要把握正确方向引导、培养。如果父母没有正确的方向感,育儿理念与孩子自身的特点南辕北辙,用力过猛,同不用力的放任快乐教育,也会带来很多的问题和困惑。孩子年纪小,视野不像家长那么宽阔,也没有家长人生阅历丰富,对人生的规划和把握肯定不会有过多的深远的考虑,如果家长不去正确引领,没有一定的教育要求,如果只是一味要求孩子成长成才,确实也是难为了孩子。当孩子逐渐长大,家长此时应该逐渐从台前退后到幕后,学会信任和放手,让孩子慢慢学会自己拿主见,锻炼意志,提升能力。这些都需要家长“看似散养,实则精养,内紧外松”的育儿智慧。

换句话说,如果父母秉承快乐散养的教育方式,在让孩子玩耍成长的同时,有正确的方向感,契合孩子的成长特点因材施教,也能成长为精英。如果父母秉承精英培养的教育方式,设计适合孩子的快乐成长路线,也可以让孩子在成才的道路上快乐成长。采取哪一种方式,如果父母都是用爱和智慧在成长,孩子感受到也是成长的快乐和智慧的正能量。

最后总结几点在这个问题上的思考后的体会:

首先,原生家庭的烙印,社会舆论导向,集体无意识,都会让作为家长的我们产生育儿方向上的无力感,我们需要平和内心,随“育”而安,而不是纠结困惑无助无为。

其次,家长需要自我先成长,和孩子一起成长,而不是“守株待兔“或者”拔苗助长“,一味追赶着孩子让孩子圆自己的梦,而应该是和孩子一起圆梦,互相成就自己的梦想。

再次,家长要保持好心态,不随波逐流,要根据自己孩子的成长特点找到适合孩子成长的路径曲线。在孩子年幼的时候,在力所能及的基础上,为孩子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教育平台(比如适合孩子年龄段的阅读书籍和音像制品和学习APP平台等等)。

最后,就像我那位特别欣赏的优秀教育学者朋友所说:“家长仰望星空,给孩子树立正能量的能鼓舞自己和孩子的价值观和理念,也脚踏实地,量力而行,做出适合家庭共同成长的适合当下家庭自身条件的最优化选择。”I can't agree more.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