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家的方向

2019-02-14  本文已影响0人  LESSEL莱斯欧

家人围坐,灯火可亲,这是一年中最温馨的日子,是“家”最圆满的时刻。有了春节就有了家的方向,它是每个中国人排除万难都要到达的终点。

辗转万里,家是唯一的牵挂

他在非洲工作,已经三年没有回家了,今年下定决心要回家过年!

他所在的地方,到机场,需要坐十几个小时的大巴,飞机飞7小时,再转机到北京,接着转动车到省城,最后坐大巴才能到家,整个路程历时35个小时。在工作的地方,他是人人尊重的高级知识分子。但在回家路上,他就是一个普普通通、满面风霜的小伙子。

35个小时、机场睡长椅、车上吃泡面……这一切都只是为了吃上一口妈妈包的饺子。

回家,是风雨无阻的坚持

在这场世界最大规模的人口大迁徙中,依旧有很多人为了回家绞尽脑汁,买不到火车票,开着摩托车也要回家!

寒风刺骨,路面结冰,一条回家的路,四五天的路程,翻越千里,道阻且长,却挡不住他们前行的脚步,因为路的那一端是“家”。

因为只有回到家的那一刻,他们才不是面目模糊的外卖小哥,低头扫地的清洁工,日夜守岗的保安。在家里,他们是丈夫,是儿子,是父亲,是爱和被爱的人。

你的缺席,是一整年的遗憾

导演陈可辛曾依据真实故事拍了一个短片——《三分钟》。

孩子天未亮便在站台等待列车进站,只是为了等待在这趟列车上值班的妈妈,虽然列车在站内停靠的时间只有3分钟。

因为值班,他妈妈已经好几年没有在家过除夕了,为这3分钟的见面,孩子已经准备了很久。

拥抱之后,没有任何言语,一开口便是背诵九九乘法表,只因为妈妈说只有学会了这些,才能上镇上的小学,才有更多和妈妈见面的机会。

为什么要回家,因为在回家路的那一头,是父母的翘首以盼,是孩子的望眼欲穿。

有你在,才叫“年”

因为没有抢到车票,儿子不能回家过年,老两口闭门不出,翻看着儿子的相册,异常冷清——“孩子不回家,年也没了年味儿了”。

大年初二,儿子带着妻儿,突然出现在家门口,老两口喜出望外,张罗着各种吃喝,置办了所有过年的物件儿,家里瞬间喜气洋洋,嘴角挂着藏不住的笑——“虽然晚了两天,回家就好,回家就好”。

你在的地方,才是家,有你在,年才是年!

不管经历多少艰辛,推开家门的那一瞬间,家的年味就到了,我们便要开始享受年的味道。

年货——承载着一整年的期盼

如果回家早,就可以跟随父母去采办年货。你可能已经回忆不起童年见到琳琅满目的美食时,那种欢脱雀跃。但,父母依旧还能清楚记得你小时候的最爱,总是大把大把准备你喜欢吃的东西。

所谓办年货,不过是父母攒了一年的思念,用来表达的一种方式,因为每买一样你喜欢的东西,他们都能从中看到你的影子。

除夕夜——是一家人的陪伴

挂上灯笼,贴上春联,烟花绽放在家乡的夜空,一家人聚在一起,吃年夜饭,看春晚,等待12点钟声的敲响,爆竹声声预示着新的一年和和美美,团团圆圆。

父母眼角眉梢抑制不住的笑意,才是这一年最珍贵的礼物,“一家人,就是要整整齐齐的”。

拜年——维系着人与人之间的脉脉温情

小时候最喜欢的事情,当然是穿着新衣走亲戚串门子,除了能吃到更多的美食,还能收压岁钱。而现在,我们拜年,更多的是为了感恩,感恩亲人之间血浓于水的真情。

科技再发达,朋友圈的祝福永远也无法替代亲人围炉寒暄的亲切感。

祭祀——是我们最深的“根源”

中国人最高的信仰是“祖先”和“神灵”,祭祀活动既是一种生命的交流仪式,也是一种时间的穿越仪式。在祭祀仪式中,我们缅怀先人,激励后人,祈求神灵护佑。而祭祀仪式上,父母总是显得庄严而神秘,祈求儿孙平安幸福,却忘记为自己祈福。

祭祀代表着一个民族的信仰,也代表了一个人的“根源”所在,不管将来身在何处,“家乡”是你的来处,是永远不能忘的根本。

只有回到家,你才能让快节奏的生活放缓脚步,这也是唯一一次你可以无所顾忌把自己当做孩子的时刻,因为在父母眼里,你永远是他们长不大的“孩子”。

一张印上归期的车票,是为忙碌的一年画上的最圆满的句号。我们期待的年味,不过是一家人团聚的欣喜。

所以回到家,请多陪陪父母,陪陪家人,别让有限的时间在遗憾中消逝。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