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02

2018-06-02  本文已影响0人  食里八乡

                                                                      别对孩子爱错了方式,后果你负责不起!

我相信很多朋友身边经常会发生这样的场景:

一家人团座在一起吃饭

只要有孩子闹脾气。

几个老人轮番上阵哄孩子:

“娃娃,我们吃这个好不好?”

“啊,不要啊,那咱们换一个。”

“要不看会动画片再吃?”

 “乖,好好吃饭,一会儿给你买玩具。”

……

这时候身边稍微有点教育观念的大人在旁边劝慰,可能一句话触碰到孩子的心理防线了,就开始拳脚相交的报复平时最“爱”他的人。

很多家长并不会躲闪,只是一味配合孩子。

这时,孩子的妈妈开始说话了,大声喊着孩子名字制止,“XX,你是不是皮痒痒了!”

旁边大人替孩子解释,

“孩子还小,你吼他干嘛”

“不就是闹着玩嘛,哄哄就好了。”

这样的孩子并不会懂得感恩。

可能还会变本加厉的去报复,去释放自己的情绪,他没有认识事情能力,也没有辨别是非,判断道德的标准,在他们心里这样是理所应当的。

即使你是旁观者你也只能目瞪口呆,心里暗暗的同情家里的老人。

家长围绕孩子这一个“中心”,很容易陷进去的“两个”误区:

无边界宠溺/纵容:孩子为王 对孩子百依百顺,每天就着孩子的行为过日子,衣食住行全看孩子心情,一不顺心了就大哭大闹;高兴了,家里也翻天覆地……

在这个隔代教育相对普遍的时代,溺爱现象更为突出,家里老人一味的纵容孩子的行为习惯:祖辈去卑微地讨好孙辈,随便孩子怎么闹腾,只要孩子开心就好,即使是自己受到攻击和辱骂,都不躲避,不制止。

无底线付出: 只要孩子需要的,就是家庭需要的,任孩子予取予求,大人没有边界、没有底线的付出自己的一切:很多父母砸锅卖铁送孩子上最贵的学校,买最好的学区房,一些父母感慨“辛辛苦苦大半年,一开学就回到解放前”,有的父母紧衣缩食的过日子,孩子却挥霍无度……

而这种无底线的付出,甚至没有“有效期”,据一项调查研究显示,中国有65%以上的家庭存在“老养小”现象。

这样子环境长大的孩子,最容易得出来的结论就是:

“我是最重要的。”

“一切都是我做主。”

“所有人都得以我为中心。”

“别人为我做什么都是应该的。”

……

但事实,这样的家庭既悲哀,又危险

▶ “总有一天会为孩子包扎伤口”

在家里“无法无天”的孩子,最容易一面对真实世界就成为传说中的“妈宝男”,没有一点男子气概。

真实世界里没有人去包容、讨好、迁就他,更不会随处都有一个温室一样的环境伴随他成长,一遇到点打击,最容易怀疑自己,怀疑他人,憎恶社会,从此心理就开始发生变化,内心被深深的自卑和怀疑所包裹。

更多的倍受宠爱长大的孩子,成长过程中没有机会为自己的生活和精神独立做准备。一旦脱离家庭温室的小王国后,他们“几乎注定要遭遇挫折”,人生的伤口也只能自己舔舐、包扎,而且一些是没有“愈合期”的伤口。

▶ ▶  最容易养出“白眼狼”

当父母的付出在孩子看来是理所当然时,最容易被孩子的自私“反噬”,也就是养出俗话说的“白眼狼”

在这个信息方便发达的社会,我们不能看到一些让人恶心的现象,很多孩子的父母远在他乡,在工地上干着肩挑背磨的工作,过着吃糠咽菜的生活,目的就是为了多攒钱,别亏了孩子,然而自己的孩子手里拿着苹果手机,腰上挎着“LV”包,在同学面前炫耀着自己父母多么多么牛逼,过生日请着同学朋友进入高档消费场合。当今社会这样的现象随处可见,每次跟父母通电话绝没有太多的语言沟通,一个数字,一个日期就表达了所有中心内容。

这不是个别现象,已经成为时代的产物,我们不得不反思自己,无论你有孩子,还是准备有孩子的,都应该反思一些问题,孩子的问题真的就是孩子自身问题吗?网络上所流传的那些让人咬牙切齿的殴打双亲事件,更有些极端泽让父母献出了生命,难道这些只是骇人听闻?

所以父母过度、无止境付出,只会给孩子一个错觉,“你们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当有一天不能被满足时,或许就是见诸报端的人伦悲剧。 

▶▶▶ 甚至会危害到社会

前段时间朋友遇到一个事情,成立不到三个月的公司解散了,都还没正式启动怎么就倒闭了呢,事后跟他喝酒才道出事情的原委。

一个合伙人,想方设法的中途撤资,先是采用诱骗的手段,诱骗不成就开始无理取闹,反正就不让你安生,闹的大家无法安心工作,最后实在没办法那就只有不做了。

这个朋友很后悔自己当初自己没有把人看准,刚刚开始合作就发现这个人有些问题,什么事情都唯我独尊,眼里自有自己。后来侧面打听才知道,从小父母就很溺爱他,在重男轻女的年代,为了家里有男丁,在他之前有几个姐姐,有了他之后,家里的一切资源都是先满足他。所以可想而知他的成长环境是什么样的,我还劝慰朋友道,人各有志嘛!

我不敢想象此人未来会怎么样,也无权评判别人的人生。

今天他葬送可能只是别人的一个梦想

明天......

也许就会成长为一个罪犯,危害社会,害人害己……

▶ 告别无原则宠溺,孩子需要从小建立界限。 

孩子需要知道尺度和底线在哪里,需要知道何为自己

可以做的事(尺度)

不可以做的事(底线)

教孩子树立边界感,他才能明白,自己并不是世界的中心;才能区分出自己和他人的关系,既不允许别人入侵自己的边界,也不去侵犯别人。

溺爱是没有是非的爱。一定要学会对孩子说“不”。

就如同文首小男孩被溺爱情景,父母需要让孩子明白:

生气无理取闹打人,侵犯别人是不被允许的;

被人攻击,进行闪避、自我保护也是必须的。

这是行为的界限。

当然,在孩子情绪爆发的当下,共情和积极制止则是比较好的办法。如果小男孩的父母平时能多言传身教,多给还在灌输一些做事的标准,比如文首能在孩子“被激惹”之前,先让孩子安静下来,多用道理去哄哄他,或许不会出现对大人不敬难堪场面,很多问题也随之不会发生。

是的,养育孩子的路上肯定是需要牺牲和平衡的。可是,也不必为了孩子卑微到丢掉自己,委曲求全的做孩子的下人。“为孩子而活”,是悲哀的。教养之前,先尊重好自己。做父母,就应该有父母的形象。

原文阅读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