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处理能力无戒90天第四期写作成长营精读文章

你真的会读书吗?

2018-11-28  本文已影响134人  刘十二呀
你真的会读书吗?

很多喜欢读书的人常常有一种感觉,我看过某本书,可是后来就慢慢忘掉了,而且忘得差不多了。我就是典型的其中之一。平时看了不少书,可是之后真正谈论起来某本书,好一点的,能记得大概讲了什么。大部分都是脑海中一片空白,只留一个模糊的影子,模糊到连自己都无法让自己相信,更不用说跟别人讨论或者分享。

之前大概也知道自己问题出在哪,只有输入,没有输出或者输出太少。常常是看完一本书,想起来做读书笔记,想不起来就放弃不做了。而且看完一本书就像是高考完的书,像是完成了某种任务,大多再也不会翻看了。就像是常说的知道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一生。那么知道读完书就忘有问题,也知道应该输入输出同时进行,却还依然做不到。今天听了修心的格格分享的读书方法,受益匪浅。大概总结了自己的问题出在两方面。一是没有方法论,而是没有行动力。

方法论

百科定义方法论是人们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观察问题和处理问题。任何事物都有其方法论,今天听完分享后,我发现自己之前对如何读书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方法论,算是不会读书。其实读书是有其方法论的。

1.挑选好书。读书除了自己的兴趣之外,还有很多选好书的方法。通过听书来决定自己是否喜欢或书是否有价值。我自己本身挺喜欢听书,听的书一般是经过精心打磨后浓缩的精华。我们可以利用碎片时间听这本书的主旨,如果恰巧自己喜欢或者对自己有用,完全可以入手;上次无意中看知乎有个网友推荐的读书方法,觉得非常好用,是通过你喜欢的作者的推荐,或者说他书里常常提到过或者引用过的作者,都可以借鉴去看。就相当于是大师都崇拜的大师,我们完全可以拜读;借鉴公众号推荐或者豆瓣的评分来筛选,群众的眼光还是可以相信的。

2.读书不能一概而论,精读还是略读,要学会区分。格格说我们看书,通过封面前言或者最开始的章节,要判断出此书要精读还是跳读。比如干货类的文章,完全可以跳读,几本看开头等重点句子就能大概了解此书,再结合豆瓣书友的书评等完全可以吃透这本书。我觉得这个方法不错,自己之后实践一下。之前看书太多从头看到尾,也浪费时间,看太久,最后还容易遗忘。

3.读书一定要输出,而且从浅入深。看书时,特别是精读的书,读书笔记一定边看边做,遇到自己喜欢的,对自己有所启发的句子等,划重点,写感悟,等看完一本书,这些都要翻过来看,做一遍读书笔记。读书笔记按照自己爱好,写在纸上或者电子版,或者思维导读都可以,重点是自己脑子先过一遍本书到底说了什么,相当于二次读书;做完读书笔记,更深一步我们可以写书评。写出对此书的理解,感悟。格格提到一点我们自己写完书评,也可以看看其他小伙伴写得书评,特别是那些写得好的书评,都有助于开我们的思维,加深我们的理解;如果再深一步,我们可以做线上线下的分享。教学相长。最好的检验我们有没有理解的方法,就是跟别人交流或者给别人讲,看自己能不能讲出来或者讲明白,能不能让别人听懂。如果最后一步都做到了,这本书基本就是我们的了。

4.好的书完全可以二刷或者每年一刷。我们平常看到好看的美剧等,都想反复一遍一遍看,怎么对于书就没这么想过呢?遇到自己觉得特别好的书,自己记个小笔记,一定要再重复看,温故而知新,多一些新的领悟。

行动力

知道了读书的方法,怎样坚持阅读,最后能达到每年100本,我觉得重点就在于我们的行动力了。从今天格格的分享来看,我再次体会到了优秀的人的共性就是行动力特别强。说要做什么,立马就开始行动起来,而且坚持下去。

1.给自己创造阅读的环境。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我们都要安排好,脑子里有个印象,或者写到自己日程里,然后去做。早起读书,午休读书,上下班路途中或者睡觉前。我们完全不缺乏读书的时间,只要你想读书,只要你觉得阅读是一件重要的事。

2.可以结伴前行。如果一个人很难坚持,那么参加线上线下读书会,跟小伙伴相约一起读书学习,也未尝不是一个好方法。一群人可以走的更远,这句话也适用于这里吧。现在很多晨读晚读打卡营,外部环境已经足够好了,找到一个最适合自己的,然后坚持下去。

喜欢阅读的人不只相信阅读有益,而且通常都能从中获得很大的乐趣。喜欢阅读,更要学会会读书,从而使我们事半功倍地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和收益。

无戒90天写作训练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