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博日记day66||雨天日记

2022-11-15  本文已影响0人  来写日记的小家伙

外面下雨了,雨丝很密很轻,落在叶子上就连成了一片沙沙的白噪声,很好听。

屋里的灯光是暖白色,我打开新买的电脑,敲下今天的文字。是啊,又有五天没来写日记了。

(一)盼东风,疑是故人来

时不时打开手机,等一个远方朋友的消息。可是,没有消息。

界面上是我的留言:“最近还好吗?看到了跟我回个电话。”还有两个表情——拥抱的小绿人。

再上面,是无人接通的语音聊天请求;再上面,就是9月份我发的中秋快乐了。

可是,她依然没有回,像两个月前一样。

也是这个秋天,我发现她的头像不知什么时候换了,由原来的可爱的卡通女孩,变成了一座青山。

记得第一次发现时,内心还默默地吐槽,怎么用这么老年人的头像。但现在想来,可能她经历了一些事情,也许,直觉告诉我,很可能,这件事并不快乐。

我有点担心,心想她是不是太忙了——她所在的临床医学专业每天压力极大,想打电话问问又怕打扰她,也害怕自己,害怕没有勇气面对一切可能的真相。

(二)阅读,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毛姆不愧是一个最会讲故事的作家,近来读他写的《刀锋》——不同的情节和人物塑造体现了不同的人性。

从图书馆借来的泛黄的纸质书到期了,恋恋不舍地还了之后从微信读书上继续看。不过,电子书也有电子书的好处,就是可以看到大众的点评,加深了对故事的一些理解。

读到伊莎贝尔鄙视索菲而拉里选择了与其结婚的情节。真真明白了,“未知全貌,不予置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经历与原生家庭,他们的选择一定是“存在即合理”的当下他们自己决定的最优解。无需背后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批判他人。


有一句书友的点评说得好:

也许儿时的拉里从战场归来以后就已经死了,此后的他仅是一个靠战友牺牲才活下来的幽魂。他一直在思考着生存的意义,直到他看见了索菲——一个完美的“圣坛”,一个能证明儿时拉里的存在、曾经高洁并且如今急需别人牺牲自我拯救的对象。他终于找到延续自己生命的价值所在了。如愿以偿。

伊莎贝尔一直都是理性的人,而索菲不同,她更自由堕落与否都是每个人的选择。伊莎贝尔是自律的人,所以她对索菲的生活态度是鄙夷的,她爱着拉里,但是为了生活她会放弃拉里。


我也感动于毛姆对人的宽容,有书友说“这是酗酒和性欲是人性本性的表现,但说谎和欺诈是人的刻意行为,作者喜欢坦诚的人。”

这并不意味着她就坏。有不少受人尊重的公民也酗酒,喜欢干下流事。这些都是坏习惯,就像咬指甲的习惯一样,我并不认为它们比咬指甲的坏习惯坏到哪里去。我会把一个说谎、欺诈或没有同情心的人成为坏人。

正如一个书友说的:

我们从作家那里得到的不仅是奇妙的构思、敏锐的洞察力,还有一般人难以企及的宽阔胸怀。每每读到这种,我都很感动,并深感自愧弗如!只可惜我们大多数人都是伊莎贝尔。

(三)人生的痛苦


无非来自两个地方,一是对自己生活方式的批判,二是对于社交造成的烦恼。

对于第一点,是自己的习惯与科学建议之间的冲突。明明已经为自己建立好了安全感的小窝与生活节奏呀!但等接收到足够多社会公认的“好习惯”后,就会用“明天开始吧,今天再堕落一天”的借口去麻痹自己,然后对自己更加的焦虑和批判。

解决方法大概就是“去走未来的自己不会后悔的那条路”——不被情绪迷惑,因为掷硬币的那一刻,你对正反的倾向性已经有了答案。

对于第二点,是没有独立的自我和坚定的原则。你的原则和阈值点在哪里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们是否坚定。一旦坚定,那剩下的就是不在乎别人眼光了——这是个更容易解决的问题——“平芜尽处是春山”原则(以后会细谈)秒解决;但一旦纠结,就是无尽的痛苦与自我怀疑——“究竟是别人太过分还是自己太小气?”等等不谈。


总结一下,很多时候我觉得,其实你的99%的经历和感受别人都未必在意。

所以人类感受是很渺小的,人游离的思绪那么多,发个朋友圈显得太矫情,憋在心里又觉得可惜了,于是只好通过写日记的方式去记录下来。

或许,有一天发现了逻辑,养成了系统的写作习惯,就能出一本书了吧! 于是人们又偏偏对这种艺术加工后的系统性思绪感兴趣了~

一旦有了共鸣,那就像物理学中的共振一样了——产生极其巨大的力量,而名利更是这种力量在人类社会体制下的泡沫表征罢了。

所以说,人的感受还是很伟大的,因积累而伟大,因共鸣而产生水能载舟的力量。

最后,感谢大脑。Your brain creates your world.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