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让生活美好读书

2019年读书小结(1):我的读书观念和方法

2019-12-25  本文已影响0人  二马baby

对我个人来说,2019年的读书谈不上有多么大的成就,但我的读书观念、读书方法还有读书口味都发生了一些变化,所以2019年更像是一个新的开始。这篇读书小结也会分为四部分:1)我的读书观念;2)我的读书方法;3)读书工具;4)2019年读过的有价值的书。

一、我的读书观念

今年在看一部比尔盖茨的记录片《走进比尔》时,被很多个瞬间打动。其中有个细节,比尔盖茨的助理在展示他这周要读的书,厚厚一摞,14本。

我在去年的时候就尝试过一次每天读一本书。当时主要读的是工具类书籍,所以其实并没有很难。那时还写了一篇笔记总结https://www.jianshu.com/p/6effe03a1450。但当时只是由于个人状态不好,想通过一些强制性的方式走出来而已,每天一本书的习惯也并没有持续很久。时隔一年之后,看到纪录片里比尔盖茨的读书方法,我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突然在读书这件事上形成了很明确的观念。

1、读书不是读“书”,而是在获取自己当下最需要的信息。

从我的观察来看,身边大部分人关于读书的认知是错的。很多时候,我们说要读书,好像只要去读书,而不管读什么都是正确的。能够读到好的书当然是有提升的。问题是,这种三分钟热度式的读书往往最后的结果是一年也读不了三本书,这三本书对人真正的提升也微乎其微。

书本质上是信息的聚合。一篇文章也是信息,只不过相比大多数新媒体文章,书更连贯、深入,所以才能让人的收获感更强。我们当然也可以从其他途径获取信息。有的人不读书或者读书很少,但认知不一定就少,因为实践和思考出真知。

既然读书是在获取信息,确定自己要获取什么信息就非常重要。

2、书的数量=信息密度

平时我们和朋友聊天,有些人更擅长某个话题,而有些人不擅长。一个喜欢游戏的人聊起游戏各种术语满天飞,另一个人可能完全听不懂“打野”是什么意思,却可以把潮鞋整得明明白白。为什么一个人相比其他人会更擅长某个话题?因为ta投入在这件事上的时间更多。刨除每个人个性和天赋差异,一个人对某件事的擅长程度与其投入的时间是承诺正比的。

读书也是一样的。在确定了自己想要获取什么信息之后,相关主题的读书量也最终影响了你在这类话题最终收获的价值。

正是因为有以上的读书观念,所以才形成了我的读书方法。

二、我的读书方法

我读书基本上是这样的一个过程:①列书单——>②读书——>③写总结。

1、列书单:确定自己要读什么

关于如何列出单,我的个人经验是:第1步从问题出发,第2步从各处搜集信息,第3步生成书单。

比如今年我身边的朋友开始创业,我最近开始对“每家公司都是如何经营的”产生了很大的好奇,于是就给自己列了一个书单,包含:《九败一胜》、《创京东》、《我在碧桂园的1000天》、《郭鹤年自传》、《富甲美国》、《零售的哲学》。

我发现比尔盖茨也是这样的。他关注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就把日本一位XX的作者所有的书都读了一遍。这个作者的书十分晦涩(比尔盖茨都觉得十分难读),而且跨度十分之广,以至于他亲自为比尔盖茨盖章,说“除了作者本人,比尔是看过他的书最多的”。

我个人觉得,从问题出发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样自己才会有读书的动力,否则就变成了硬着头皮读书。

我建立书单的信息来源:身边的人、豆瓣、日常信息积累(如博主分享)。

身边的人推荐是效率和质量最高的一种方式。因为身边总有人会比自己更擅长某些方面,相比网络信息,这类信息和自己生活联系更紧密,和自己关注的话题也会更相关。而且读完了和朋友交流感受也是一种很美好的体验。

从豆瓣上搜一本已经知道的书,然后看相关推荐,参考书的目录、豆瓣评分、网友评价,考虑是否加入自己的书单。但在豆瓣读书评分这件事上,我的个人感受是:相比电影评分,一本书的评分会更加不客观。因为一部电影看过的人数,往往是远多于看过一本书的人数。今年就发现,有些豆瓣上打9分的书,读起来其实觉得不值9分。而电影很少遇到这样的情况。

还有就是日常想读。看读书节目、看到某篇文章中提到一本书可能是自己感兴趣的,都可以随手加进自己的书单里。

2、读书:每周至少一本 or 每天一本书

关于“每天读一本书”,有两类看法是需要提前说明下的。一种是不相信,一种是不屑于。

不相信的态度,可能是人出于对自己读书能力的不自信,毕竟能做到大量读书的好像都是大神。关于这种情况,我的看法是是“比尔盖茨可以,你也可以”,难度真的比你想象得要低很多。

不屑于的心态,大概是觉得这还算做读书么。似乎在我们的观念里,读书就应该是神圣的,应该沐手敬书。我却觉得,读书就和你想和朋友聊天、喜欢看《奇葩说》和《吐槽大会》一样,是人的自然需求。不要把读书搞得太神圣了。把书放在书架上,不是对一本好书的尊重,读书才是。

另外,想想人生最长不过百年,其实能读的书的数量是十分有限的。与其纠结,不如打开你书单里的一本。而关于如何高效阅读,网上有很多经验分享。我也打算回头再写一篇。

最近我读书的节奏是每周一本书。还好,不算负担。

3、写总结:完成学习闭环

有了主题,又读了好多本书获取了大量信息,那么关于自己好奇的问题,某天再聊起来时,你总能说出来一两个靠谱的观点。这个观点其实就是自己的总结。

比如,我今年读《白先勇细读红楼梦》时,对白先勇总结的红楼梦小说技巧比较感兴趣,因为我之前只觉得红楼梦写人物好但说不上那里好,所以

就做了关于红楼梦小说写作技巧的笔记。示例:

写总结是我刚开始做的一点,做得也还不太好。写总结其实比单纯读书更难,因为总结其实是强迫自己主动思考,而读书是受他人启发。王兴说过一句话可以用在这件事上:人愿意为了逃避思考做一切事情。

更重要的,写总结也是在完成自己学习的闭环。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