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想事成
心想事成
原创 一个思考问题的问题少年 2022-07-25 14:15 发表于海南
果实成熟,从树上掉落,和树便没有任何关系,人人都可以享受果实的美味,而无需在意它是从哪棵树上落下来的。
——题记
交换无处不在,钱换来商品,工作拿到工资,运动得到健美的身体,当然这指有形的方面,为什么有的人好像什么都没有做,却得到了大家的喜爱?这里涉及到无形的方面,即念头的作用,或许念头并不是无形,只是更细微的存在。
祝福和诅咒所产生的作用是两个极端,都离不开念头的作用,当你起了一个念头,并且付出应有的牺牲(指的是交换的筹码),就会得到想要的东西。祭祀也是这个原理,有舍才有得,本质是一样的,形式出现了区别。所以从来没有缺少任何东西,只是不同形式的转换而已。如同人吃食物,最终回归土壤被食物吃,生生不息,交替相续。
一个心怀善念的人,当他基于这个念头去行动,最终会得到善报。这也符合投射原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原理,你所给出的必然会有相应的收获。一个相信地球会越来越美好的人,和一个认为地球无可救药的人,他们相同的行为背后产生的结果是天壤之别。所以环境的好坏离不开作用于环境的一切,这中间,人细微的念头很强大。其实打开幸福之码的钥匙一直都在自己手上,只是我们由于无明忽略了自身,造成诸恶果。
为什么有的人不能够做到心想事成?这关乎这个人的心,即他带着什么样的心去付出。一颗散乱的心念头的力量很微弱,他得到的是一个散乱的结果,要做到心想事成,一定要有一颗专注的诚心,虔诚无我很重要。真正做到身口意完全一致非常困难。
所以,所谓的回向,广修供养,随喜功德是有道理的,不论你做什么(并不局限于磕头拜佛,一切形式的行动都可以),你所做的事情都有一个走向,是为了得到一个结果,如果你能够做到一心一意,克服万难坚定地去做事情,你产生的影响是很迅速的,当然,小心得小结果,大心得大结果。小心,付出少便有回报;大心,需要更多地付出,更长久地等待。
一个专注有诚心的人难,一个专注有诚心并且获得大智慧的人更难;行小道难,行大道更难;行邪道难,行正道更难。无欲即大欲,有欲有局限,无欲则无边无际。
立足于有的层面去体悟无很难,老子言,天地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一切存在都基于有,有生即有灭,循环往复,相对存在。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之谓也。
长短相形,难易相成,福祸相依,音声相和,皆是相对,无法孤立存在。鸡和蛋同时存在,有人先看到了鸡,便说鸡生蛋;有人先看到了蛋,又说蛋生鸡,没鸡没蛋,没蛋没鸡。“圣人以百姓为刍狗”,可不曾含有任何褒贬的意味,百姓与刍狗皆是万物之一,没有区别,只是有着不同执着,因而形式不同。圣人真正理解并践行着一视同仁。
希望人人都能解放心灵,活出自性,在此基础上能够体悟到君子不器的道理,放下小我,融入天地万物的大我中,迎接一个和而不同的光明未来。此生,以此愿望付诸努力,在所不惜。
在此附上十大愿王(加上我的个人理解,随着理解层次不同,会有变化),真心为那些有大慈悲心,并且用智慧坚定不移行动的人表达深深的敬仰之情。
一者礼敬诸佛(一切对世界有贡献的生灵);
二者称赞如来(超越自我恒顺众生的圣人);
三者广修供养(各种形式支持善行);
四者忏悔业障(常省己身);
五者随喜功德(各种善行);
六者请转法錀(散播真知智慧);
七者请佛住世(与众生愿力有关,因天下心而成,故心怀天下);
八者常随佛学(一切善知识,所谓法无定法,皆因方便而成);
九者恒顺众生(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无我即大我);
十者普皆回向(传播正能量)。
更多阅读,请点击:
《生命之书》 《瓦尔登湖》
(写在文后:你有你的生活,我也有我的,每个人的生活不需要刻意交集,各自安好才是真。每个人过好自己的生活其实就已经很难得了。《道德经》中“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岂是字面上的肤浅理解,需要多高的道德境界才可以达到,我们需要透过形式真正看到本质,同一句话可深可浅,如何理解显现不同的真心。但请相信,即便是没有联系,连接却一直都在。
如果你真的想向我请教什么,不仅仅只是当你有问题时想起来问我,在平时也关注我的动态,做过我所做过的思考,那比你问我所获得的信息量大太多,这是我所给答案的来由,离开这些什么都不是,甚至即便是我站在你面前,你也不认识我。
诗和美景并不在远方,生活早已呈现无与伦比的精彩,只有细致入微的体验者才能发现。否则,即便粗糙的你走到天涯海角又如何?
因为虚幻的想象盲目追随别人的脚步,忽略自身成长应该有的独特轨迹,又将会得到什么?或许我们最终才会发现,我就是那个美景,我就是诗,祝一切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