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那些事——“学区房”和“升学”

2017-07-04  本文已影响0人  秋小芊

最近发现了一个叫家长帮的论坛,其中一个版块“学区房”炙手可热。从最初好奇心驱使的看热闹到开始心跳加速冷汗直冒到陷入焦虑和绝望不能自拔。自从入了这个大坑,我几乎每天都要强迫症似的去看看,看大家惊心动魄的买房经历,看他们逃过的坑躲过的劫,看到他们终于“上岸”,看有人欣慰有人抱怨,一遍一遍地重复,让我也记住了那些学校的名字,那些小区的名字。仿佛患了斯德哥尔摩症候一样,我甚至觉得论坛上的年轻父母们似乎比周围的同事更为亲切和真实。

作为一个宝妈,我特别理解论坛上父母们的焦虑,特别是和我一样外地求学,北京扎根的父母们,相信读书和知识的力量,相信拼搏心和进取心的可贵,都渴望尽自己最大的能量为孩子创造一个好的读书的起点和环境。作为多年工作在学校的自己,深知教育资源的垄断,不平等和不平衡,跨区域升学的艰难,对口直升的便利,拥有学票的可贵。这段时间我也一次次对比房价,掂量自己的斤两,想换郊区的房子成市区的老破小。也曾想让孩子在自己工作的不那么优质的学校就读的中庸之道,想孩子不用折腾,在熟悉的环境里被我罩着。我想焦虑的根源在于自己能力的有限,荷包有限,而愿望又那么直接而迫切,政策和机会又十分残酷和严峻,不容等待和喘息。

家长帮论坛上有两位写的经历给我的印象颇为深刻。一位是住在回龙观的奶爸,在看房的过程中,经历的各种“奇葩”户型,以为这个已经是挑战底线了,谁知后面又冒出来“精品奇葩”和“极品奇葩”,最后闭着眼睛选了一套,成交时没有惊喜,就算没有遗憾了。另一家的父母,两人都是外地生源考到北京读书之后工作安家,强烈的名校情结。最后签约的时候,看到学校后面就能看到北海的白塔,孩子能过上那种“让我们荡起双桨”的读书生活,能够直升四中名校,心中充满了骄傲和欣慰。

当然,每个人的想法是不同的, 最近中考成绩刚刚出来,身边的不少同事的孩子传来了好消息。一位同事的女儿欣喜若狂,因为分数可以够得上海淀的一所名校了,而且这所学校无论是教育理念,课程设置,活动安排,都独树一帜,十分有特色。可是我的同事却想把女儿留在我们学校就读,作为教职工子女,他们当然可以优先在这里读书,只环境和格局是无法相比的。同事的理由让我还是有些气愤的,她说不想让自己和孩子那么累,那所学校那么远,只要学校好在哪儿读书都一样的。这和前几天和另一位同事讨论是否上重点班的问题如出一辙,同事的女儿马上要分文理科,她在纠结是否进文科重点班,纠结的理由一是,怕孩子进重点跟不上而得上心理疾病造成心理压抑脆弱,可她的女儿是公费考进来的。理由二是女孩不想让那么累,理由三是一大波没有上重点班的孩子成长的很健康。这两个故事还着实让我愤怒了一下下,难道拼搏心不是该培养给孩子的一项重要品格吗?对优秀的追赶和渴望,追求积极和向上,有奋斗的梦想和动力,不该是人生的底色吗。

记得前几天高考成绩出炉的时候,读过一篇文章“你们都去快乐教育吧,我就是想要孩子上北大”,北大妈妈写的,虽然语言激烈,但是真心点赞。借用最后一句话做结束“我唯一希望的是:我的孩子能在远大理想目标的激励下,在持之以恒的奋斗中,终生体味到人生最高级别的快乐。”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