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恐惧
1
早上在朋友圈看到张娜拉饰演的一位妈妈的日常生活,短短的两分钟视频,勾起了我的回忆,一时间情难自抑。
短片中的妈妈肚子疼上厕所,宝宝在外面哭喊,不得不一边肚子疼,一边抱着宝宝,一边上厕所;好不容易清净地吃口饭,宝宝醒了,只能哄着宝宝随便应付一点;上街,被别人异样目光注视下才知道自己衣服都是污渍;被自己年长的大叔叫“大妈”;宝宝生病了一个人带着他上医院,在孩子睡着的午夜因为疲惫因为担心而泪奔……
2
剧里的每一幕,都是我经历过的,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虽然,现在女儿长大了,有了较强的自理能力,不再事事处处依赖着我,仿佛她小时候的照顾她的那些辛苦渐渐淡忘,所记得的都是她可爱时的情形。
直到那天,十六岁的女儿只穿了单薄的睡衣上楼。我突然大发雷霆拍起了桌子:“你这是要干嘛?感冒很舒服是不是?”那一刻,我意识到我的生气下面,是深深的恐惧。那些恐惧的感觉连接着女儿小时候生病的场景,持续发烧、咳嗽、夜晚哭闹,那种担心焦虑心疼,然而又无能为力的感觉。我终于知道,那些恐惧都埋藏在我的心底,从来都不曾忘记,只消一个开关,随时可以再次引发。就像今天,一部两分钟的短片瞬间把我扔进痛苦的深渊。
3
我知道,不是每一个妈妈的感受都是如此。也许,大部分妈妈会认为,照顾那时候的孩子就必然会经历这些困难,而在心理上有所准备;孩子的哭闹生病也是成长中必然的过程而不必过分担心焦虑。比起这些小插曲,孩子的每一次微笑每一次成长,更让妈妈们倍感欣慰,所有的辛苦在那一刻得到补偿和慰藉,同时这些回馈又反过来给了妈妈们更多不畏辛苦的勇气和无畏,这才是照顾孩子的良性循环。
4
我和我的分析师工作已经大半年了,我从来就没有和他在自由联想中提及过女儿小时候的情形。我认真地和他探讨过,为什么我生命中如此重要的一个人,我却不愿提起?在意识层面,我找了很多的理由,然而,这些理由都不是真正的原因。我知道,是因为深深的恐惧,我的潜意识帮我隔离了这部分记忆,我不愿提及。
5
在我记事起,我的母亲就告诉我,我是一个太会生病的孩子,一周要去一次医院,半年叫一次救护车。她还告诉我,每天晚上当我睡着,她就暗自庆幸,她又熬过一天了,这孩子又长大一天。
当母亲这么说,小时候的我是非常感激她的,觉得她是那样不辞辛苦的爱我照顾我,同时对她有着深深的内疚,觉得一定是自己不好,才让她这么担心。当我成年了以后,忽然对此发生了怀疑,我问她,我带给你那么多担心,我有带给你欢乐吗?妈妈笑着说,让你长大是我的责任呀。
也许,从那个时候开始,那些妈妈的观点,那些妈妈的担心和恐惧就在我心里扎了根,一等到时机成熟,比如说,我自己有了孩子,他们就会跳出来。
6
认知心理学有句名言:不是事件影响着你,而是你对事件的看法影响了你。而我们对于事件的看法,来自于我们的经历、过去和累积。
保持一颗察觉自己的心,了解自己的那份独特来自哪里,将有助于自己活得越来越轻松和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