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舍离
2018-05-21 本文已影响0人
罗德_80b2
我们语及红尘万类,话遍芸芸众生。话题之高深庞杂,既让山灵轻蔑嗤笑又暗自不安,且让河神内生焦虑而深表不屑。风拂帘而入,驻留静听之后又穿牖而去;雨忽静忽噪,一时疑窦万端,一时晓畅如注。泛泛的言谈共时间俱逝,与兴致偕来,层出不穷,层出不穷,层出不穷……直到夜幕降临,谈兴终于阑珊,房间归于岑寂。我端茶站起,说:“那今日就这样吧!”于是来客作揖遁去。因为这已是我翻书的时刻了。我掩门掌灯,今天要读些什么呢?
山下英子的《断舍离》。莫名其妙看起这个书,但是看了觉得真是一本好书!看上去好像是教人以脱离对物品的执念,其实是提醒人以一种“敬物”的态度。于人于物,必郑重之,正面之,专注之,不轻忽之,不怠慢之,尽其所用,享其所利,方可称之为善待。若一物于己,不能周全善待,则当放之而去,或随缘施舍,或任其流泊,遇其宜所。这就是断舍离,若不相合,放手即是善行。接物是这样,待人也是这样啊。物事也是人事,相敬即是正念。
想起《聊斋志异》里的一个故事,篇名不记得。大致是一狐女遇一人间男子,数年恩爱,忽一日辞去,男子惊问其故,答说:我们狐类,本与你们人间不同。一向爱君,故委身相从,如今爱意已消,故今日别去,幸勿强留,好聚好散。-------真是好率性,不孽缘,起其当起,止其当止之时,不也是一种恩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