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写婚姻育儿

说完再见就,在,也不见

2019-07-31  本文已影响3人  进击的文山

作者 | 文山

来源 | 斜杠文山(ID :wshanshiwo)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原来我们说完再见就,在,也不见。”我一朋友在朋友圈感叹道。

看评论我才知道,他感叹的是成年人的社交。

我也有几个“在,也不见”的“朋友”。

不是不认识,不是没有空,也不是隔得远,但就是“在,也不见”。

仔细想想,那些“在,也不见”的朋友,绝大多数都是彼此之间没有过有效链接,所以没有再一次社交的基础,自然也就“在,也不见”。

人人都知道社交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但社交却不能盲目,以下两种情况我们一定要避免。

01

​社交参与者多而杂

如果一次聚会,人又多且杂,那么这次社交几乎不会产生有效链接。

有数据显示,在一次社交活动当中,4个人是保持信息传递高效率的最大人数。

道理很简单,如果把每一个人比作一个点,那么2个人之间两条线,3个人之间3条线,4个之间6条线,10个人之间45条线……

人数增加,整体信息量数量级增长,个人接受和处理的信息就会过载。

所以很多人数众多的局,最后各自成团,各聊各的。

人数甚多的社交,注定无法产生高效的互动,更不可能在情感上或利益上产生有效链接。

一个好友,前一段时间在一个聚会中喝到胃出血,被紧急送进了医院。

我听说后,特意买水果去看他。

看见我来,他便感概到:“到底是酒肉朋友,那群把我灌醉的“兄弟”,一个没来,倒是你那么远,还抽空过来看我。”

我问他:“以后还喜欢这种众人狂欢局么?”

他笑笑说:“不去了,浪费时间的酒局,再也不去了。”

我朋友是一个豪爽的人,也深谙人情世故,他经常劝我跟他多去参加大的酒局,多认识几个某某总,某某哥。

他坚信不出去社交,不可能构建自己的人脉,所以一有聚会就心心念念,唯恐自己被遗忘在角落。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事实上越大的酒局,能产生有效链接的概率越小,因为一群人的尬聊与互吹,奠定了这场社交的基调是无效的。

李筱懿在《先谋生,再谋爱》中说,友情不是流水线,无法批量生产,能够有一定交情甚至感情深厚的,基本都是私人订制。

能产生有效链接的社交聚会一定是人数适宜的小局,否则的话只会多认识了几个陌生人。

02

社交对象不对等

如果你能力平平,在一个聚会上遇见一个比你强很多的人,你链接到他的概率有多少?

很低。

你我心知肚明,社交有时候比婚姻还讲究门当户对。

一朋友说,他有一位同学,在念MBA期间几乎每一场活动都不落下。

无论是聚餐、校际比赛,还是企业参观、晚会,一周至少有3个晚上,花在这样的社交活动中。

用他的话说:“念MBA不和牛人社交,念来干嘛?”

三年下来,确实人人都认识了他,他也时时以“人脉深厚”自居,四处炫耀他前天跟这个牛逼的导师见面,昨晚跟那个教授吃饭。

可当他毕业答辩出现问题时,一个愿意帮他的导师和教授都没有。

社交有一个非常重要底层逻辑——价值交换。

能否有效链接到社交资源,靠的是自己能提供的价值,而不是出勤率。

如果你对想要链接的牛人没有丝毫价值,他于你而言,不过是通讯录上一个牛逼的陌生人。

这里的价值的含义是广泛的,可以是具体的利益,也可以是情感上的共鸣。

总之,社交中的链接是否有效,取决于双方是否存在价值交换的可能,否则一切手段都是多余的。

当然,我不是说,没有实力,就链接不到牛人。

我想要强调的是有效。

一个微信公众号大V,曾分享过一件事。

某在聚会上认识仅有一面之缘的同行,到北京去出差的时候,硬是要约大V出去见面。

因为当时拒绝得不够坚决,最后大V在工作室与他见了一面。

大V 后来评价,两个多小时的商业互吹和尬聊,浪费时间。

那有没有高效率社交,有效链接牛人的方法呢?

有。

03

避免无效链接,提高社交效率

“在,也不见”现象的背后,是社交对象导致的无效链接。

什么是无效链接呢?

即,没有情感上的触动,也没有实际利益上的交集。

我们应该尽量避免这样的社交,在这里我分享三个感悟。

1.拒绝要果断

有很多人抱怨,参加各种各样的聚会是迫于邀请者的脸面,觉得不去就抹不开面子,甚至是害怕不去会“得罪”人。

其实这种时候,往往是把自己看得太重要,或者觉得自己答应了邀请者,会得到感激。

而事实上,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人多且杂的聚会,多你一个不多,少你一个不少,有你没你根本不重要。

遇到这种情况,你要果断拒绝,要坚信自己的时间不能被无意义的事情绑架。

记住熊太行《掌控关系》中的一句话:

“我是必死的凡人,时间、精力都有限;有很多事,我做不到;我不需要去讨好所有的人;我会远离不尊重我的人。”

2.出手要精准

著名经济学教授薛兆丰,在他的《经济学通识》里面,将生命有限视作约束人类的四个限制之一。

时间资源,对于所有的个体来说都是有限的,把时间花在没有意义的事上,是一种非常奢侈的行为。

参加或组织聚会时,为了避免浪费大家的时间,一定要先明确目的,是情感交流,还是有其他目的。

如果是图个乐的老友局,开心就完事,但要控制次数。

如果是希望能在别人身上学到一些东西,或者希望得到认同,希望以后有更多的交集,那么一定要控制参加的人的数量,3到4个是最佳配置。

3.链接牛人要用对方法

前面说过,社交的本质是价值交换,链接牛人同样如此。

脱不花说:”能否链接到牛人,取决于你能否提供牛人需要的价值,或者未来你能否提供他需要的价值。“

对于一个渴望链接牛人的小白来说,后者是很好的突破口。

所以在得到牛人的联系方式之后,最好不要着急着约他见面或者强行尬聊,而是多观察。

多去翻他朋友圈发的一些动态,阅读他们写的文章等,看看他们生产的内容,这些是你可以研究的素材。

你要去观察牛人喜欢干什么,思考他为什么这样做,感受到他的方法与原则,让他的思维方式启发你的思维方式,让他的想法孕育你的想法。

一句话,看他做,跟他学,让他间接影响你,等待能和他对上话的机会。

最后的关键点还是个人实力。

自己有价值,有能力,有潜力,是链接一切的硬通货。

04

有效链接是社交目的

李嘉诚告诫年轻人:

在你还没有足够强大、足够优秀时,先放弃那些无用的社交,提升自己,你的世界才能更大。

我们今天强调社交时人与人之间链接的有效性,重视社交的效率,避免无效链接,就是这个道理。

比尔盖茨每年都会推掉一些不必要的社交活动,“奖励”自己每年至少两个思考周。

这段时间,他会独处在某个安静的小屋里,切断一切社交网络,闭门独处。

在他看来,和官员名流吃饭固然重要,但若是浪费时间的无效社交,还不如一个人。

时间是一种稀缺资源,唯有花在有效链接的社交中,才有价值。

有许多热衷于社交的人,花大量时间在聚会多寡上,花大量精力在酒局次数上,却忽略了社交的主宰绝对不是数量,而是有效性,是质量。

真正的社交不是一堆数字。

不信你看“说完再见就,在,也不见”的“朋友”,每天有多少。

他们可能是通讯录上的普通人,可能是通讯录上陌生的牛人,他们“拉黑”你,连声招呼都不打。

                                                           END

                                       "点赞转发和关注都是最好的支持"


来源:斜杠文山(ID :wshanshiwo)

作者:文山,一个死磕自己的90后自由撰稿人,专注于个人成长,有时荒腔走板的侃侃新闻,聊聊人生,不毒舌也不吐槽。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