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llery Marking|年度特辑-2019艺术北京博览会
不知不觉间,艺术北京11号馆的作品展示已是第3辑了,看着文件夹里海量的照片,就觉得兴奋,一口气欣赏了这么多作品,真的是太荣幸了!
继续欣赏我们保存下来的影像记录吧!绝对精彩!
介绍一位我很喜欢的艺术家,每副作品都有很认真的观摩呢,详细资料在这里!
艺术家崔开玺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现为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教授,中国油画学会理事,北京市美协油画艺委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代表作有《演习之后》、《支前》、《长征路上的贺龙与任弼时》、《虎门沙角之战》等。
艺术家姜国芳的作品也很喜欢,早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留校任教后又调入中央戏剧学院任教,20年后辞职成为独立画家至今。其主要作品为《紫禁城系列油画》,此系列作品目前已有近400幅,耗时30多年。
前方大量作品来袭,来自于不同艺术家的风格迥异的作品。
当在现场看到毛以岗的作品时,瞬间被惊艳了,画面简直细腻的不行,果断回来查找详细资料,相信我,你们也会爱上的。
毛以岗,北京人,结业于中央美术院油画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作品曾发表在《中国当代油画艺术》、《中青年100油画家》、《美术》、《艺术市场》等刊物,并出版有《毛以岗油画集》、《山水迹忆》、《江南忆》、《当代油画名家》等个人画册、作品广泛被国内外画廊、收藏家展出和收藏。
油画颜料随意泼洒出的不确定性,极尽可能的展现出艺术表达更宽泛的一面,试图创造一种既巧妙又简约的艺术形式,亦简亦繁,诗意优雅而有力度,完美诠释了多种感官可能性。
寥寥几笔,兔子的神态跃然纸上
艺术是对精神世界的投射,也是升华到哲学世界的探索,其中传达和负载的思想精神很重要。艺术与设计的联系在于共享美的法则,节奏和韵律制衡与张力,整体与细节,对立统一的动态平衡让美充满层次。
“让艺术成为生活的语言”带来艺术家吴琼的作品。
接着给大家介绍的这位艺术家是段建伟,毕业于河南大学美术系,现任教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他的人物就是那些构成乡土中国大多数的农民,以平和对等的眼光去打量着身边的人与事:劳作,憩息,喜怒哀乐,甚至无可名状的苦恼……
这些农民世俗化的日常生活,事实上也是同样栖居在大地上的其他人的普遍性行为。
万物皆有灵性,与其说段建伟在画农民,不如说是对生命本质的感悟与赞美。他对人性内在的探究和关注,让他的作品重现了本雅明所说的“在机械复制时代凋萎的灵晕”。
大家肯定记得在之前的GM中,我们也专门去参观的王焕青的作品,此次在11号馆又一次看到了大师的杰作,感觉很不错哦!
科普下
王焕青,1958年出生于内蒙古莫力达瓦旗。1982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学院美术系油画专业。现任教于北京服装学院新媒体与动画专业。
纵观三十多年的创作历程中,王焕青对时代演进和社会发展的预见、凝视以及关注,绝非停留在描摹写实的浅表层面。他的创作理念继承了存在主义的信条,自由、孤独、焦虑、存在的价值,自始至终成为他各个时期作品的核心脉络。
借用数学和拓扑学的视角展开创作,打开了真正意义上的中国艺术的逻辑和理性之窗,因此也在中国艺术的视觉疲劳和惰性之外,探索出另一种感受和理解世界的艺术角度。
依赖颜色去创造一个世界,涂抹、挤压、喷射、稀释、摩擦、摔打、锤击、颠震……慢慢它形成一个世界。
对颜料之爱,也就是对命运之爱。
“心地无非自性戒,心地无痴自性慧,心地无乱自性定,不增不减自金刚,身去身来本三昧。”
——六祖坛经
第三辑的GM就介绍到这里吧,喜欢的朋友可以继续关注我们哟,艺术北京博览会后续的展品会分期详细的给大家介绍出来哒,是不是都等不及了呢,那就继续期待下周日的精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