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上半年阅读总结——我喜欢的13本书
近几年,几乎每年都有阅读主题。虽没有具体规划过,但心里总有个大体的方向在指引我。我不排斥任何好的文学作品,也不给她们贴简单的标签,但我想从更广阔的角度来立体地看待这些作品——语言的角度至关重要,哪怕是译文的语言。因此,今年我打乱历来以十九世纪前的外国文学为主的阅读脉络,开始读一些现代诗,寻找较贴近于现时代的语体感。
语言,是需要静下来、慢下来细细琢磨的东西。夜深人静时,最宜读诗,比如希尼、佩索阿,比如叶赛宁、茨维塔耶娃。应独自轻声朗诵,细细回味诗的内涵和自己的声音。闲暇时,读一段阿城《威尼斯日记》中的趣事给闲聊的朋友听,何不也是两相愉快的事。这是今年最大的阅读收获。
今年上半年阅读书目50多种,以下几部是对我深有启发的好书(尚有不少好书因主题阅读仍在进行中,未将想法统一整理,留待年底归并总结):
一、小说
①葬礼竞技会<英>玛丽·瑞瑙特
2011年,一本《波斯少年》深深吸引了我,五年来一直牵挂着《亚历山大三部曲》中译本何时能全部出版,现在终于如愿以偿。柏拉图哲学对玛丽·瑞瑙特的影响不言而喻——人们天赋异禀,要挖掘不同的才能并时刻自省内心,然后坚持不懈追求卓越的境界。这种对卓越的追求,恰到好处地把亚历山大塑造成富有人格魅力的情人和王者。从《天堂之火》中马其顿少年登基为王,到《波斯少年》中的远征,瑞瑙特以丰沛的想象力呈现了亚历山大大帝的传奇人生,而最终章《葬礼竞技会》以亚历山大垂死开篇,描绘出悲剧人物的众生相。对亚历山大死后帝国裂变的刻画,完成了对这一沦落凡间的神祇人格魅力的定格。这是一套我私人、私心非常爱读的书,五年来读过不下五遍(不包括英文原版),感谢译者郑远涛的良心翻译和他给予我的所有启发。
②茫茫黑夜漫游<法>塞利纳
阅读塞利纳是危险的。他拨开世间虚假的幻象,冷冷地揭示人的存在之荒谬。这样的人,你很难相信他没有自杀身亡,因为他看清了自己,看清了世间所有事、所有人做什么都是无用的。通过他的眼睛观察人类,这世间全然变样,甚至使人不寒而栗。他认为人的一生乃至存在本身都是荒谬的,无意义的,一切美化人性、娱乐人生的行为都是迷幻药,这只是给毫无悬念、事先已虚构好的人生多一点活着的理由,人沉醉其中便不会思考自身的荒谬。塞利纳看到的是一切的本质,并以众醉独醒的气势犀利地指出这一切。你能承受得了吗?
③老残游记<清>刘鹗
《老残游记》比想象中好看。读这本书要跳出条条框框的定义,从读者自身出发去领会作品的文学价值。叙事生动、写景逼真部分放在当代都是异常出色的:“只见对面千佛山上,梵宇僧楼,与苍松翠柏,高下相间,红的火红,白的雪白,青的靛青,绿的碧绿,更有那一株半株的丹枫夹在里面,仿佛宋人赵千里的一幅大画,做了一架数十里长的屏风。正在叹赏不绝,忽听一声渔唱。低头看去,谁知那明湖业已澄净的同镜子一般。”打开《老残游记》最好的方式,就是抛开一切文学史对他的评价,以普通读者的角度靠着、歪着、躺着去读。
二、诗歌
①除非朝霞有一天赶上晚霞<俄>茨维塔耶娃
诗是一种奇怪的东西,一路抑扬顿挫、铿铿锵锵读下来,即使你读不懂藏在诗里的涵义,你也知道这是一首好得不得了的诗。读茨维塔耶娃时尤其如此。刚读第一句诗,她身上那种大诗人的强大气场会扑面而来:
“我的诗,写在年少的时光,
那时,我还不懂我是诗人。
诗句,仿佛喷泉飞溅的水珠,
仿佛焰火飞迸的火星,
仿佛一群小鬼
闯进梦和馨香的殿堂。
我关于青春和死亡的诗啊,
——谁也不读我的诗章——
散落在书店里,蒙着尘埃,
(无人问津,不论过去还是现在!)
我的诗,好像名贵的美酒,
自有风靡的时候。”
在这首诗里,茨维塔耶娃笃定地预言她的诗歌写作生涯。如她所言,她的诗,“好像名贵的美酒,自有风靡的时候。”我一口气读完这本诗集,仍觉口留余香、意犹未尽。
②希尼诗文集<爱尔兰>西默斯·希尼
叶赛宁会任性地写道:“你别用传统来折磨我,我没有传统可以遵循,既然我生来是个诗人,就要像诗人一样接吻。”叶赛宁的情怀,我早已融入自身,无需加以过多的思考,一遍遍的阅读更会引起强烈的共鸣。但我从未想过会被希尼的诗彻底地打动,那是一首充满泥土气息的《追随者》:
“我盼望自己长大成人也能耕种,
也闭上眼睛,绷紧双臂。
可我从来只是追随着他,在田野中
在他宽大的阴影下。
我曾是个小麻烦,失足,跌倒,
总是哇啦哇啦地叫唤。可是今天
却是不断跌跌撞撞的父亲
跟在我后边,不会离去。”
读希尼的《挖掘》、《追随者》时,你会想起邓安庆笔下乡村的老屋、亲人,温暖中不失内心的抵抗。文学上传承和殊途同归,总是让人感动。这就是语言的力量。
③费尔南多·佩索阿诗选<葡萄牙>佩索阿
不想用语言来定位这本诗集。每一首诗都浸透了诗人无限的遐想,对爱情,对信仰,和对宇宙的思考。两年来,这册薄薄的诗集随身携带左右,任何一本书都替代不了它给我的平静。
“我知道,惟有我知道,
这颗没有信仰,没有
定律,没有音乐又没有思想
的心,受到了多少伤害。
只有我,只有我,
对此无话可说
因为感觉就像天空——
被看见,又无物可看。”
三、电影
①编剧的艺术
这本浅显易懂的书对我启发最大。对于写作者来说,无论你创作的是电影剧本、戏剧,还是小说,这本书都有非常实用、细致的指导意义。他可以对虚构式写作这回事豁然开朗。作者但凡举例,皆以经典作品为主,在提高写作技巧的同时,也可以增进对易卜生、莫里哀到奥尼尔编剧创作的深层次理解。
②剪辑之道:对话沃尔特·默奇<加>迈克尔·翁达杰
沃尔特·默奇和迈克尔·翁达杰在各自创作领域都是重量级人物,他们对话碰撞出的思想火花,在整本书中比比皆是,这也是这本书最值得阅读之处。比如,在后期剪辑(或修改)中,都可以通过将同一个小说情节、电影片段放在不同位置,得到完全相反的效果,这让作品后期的制作尤其重要。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优秀作品往往是经过千百遍的考量、挪移、修改和取舍之后锤炼出来的。又比如,生活是无比庞杂的,文艺作品(包括绘画、小说、电影等)只能择其最佳“切入点”来表现——“导演为每个情景、每句对白、每一场戏都要选择最具特征、最有表现力、最有意思的角度”,并在不同角度之间来回转换。对于电影爱好者来说,这本书非常值得读,只不过需要好好整理。
四、戏剧
①罗念生译古希腊戏剧
阅读经典比你想象中还要划算。好比牵“牛鼻子”,它指引你在茫茫书海中捋出线索,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只要你弄明白了某一方面的作品,沿着文学史的脉络,这一派的文学作品会一缕缕地自动跳出来。始终贯穿在古希腊悲剧作品中的核心内涵,是一股人类对命运不可抵抗的无能为力。千百年过去,人类仍然面临着生存的无意义。无数作品竟也乐此不彼地表现同一主题。比如,《屠夫十字镇》看似西部小说,其实是探讨少年成长的追寻历程,最后揭露的主题依旧是人的无能为力。“太阳底下并无新鲜事”,约翰·威廉斯只是换了一种写法而已。马尔克斯碰到的情况更奇妙,他在《活着为了讲述》中提到这段文学逸闻——完成人生第一本重要作品《枯枝败叶》以后,他突然发现这个故事原原本本是索福克勒斯剧作《安提戈涅》的翻版。他之前对《安提戈涅》这个故事几乎没有印象,认为自己不可能把他搬到香蕉种植园中。但如果不改或作出说明,这可是不折不扣的抄袭。无奈之下,他只好在《枯枝败叶》的扉页援引了索福克勒斯的一段话向他致敬。朋友对马尔克斯说:“你可以成为一位好作家。但是,不熟读希腊经典,你永远也不会成为一位非常好的作家。”马尔克斯只好认栽。
②推销员之死<美>阿瑟·米勒
文学是一脉传承的,从作品中可以看出,阿瑟·米勒深受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影响,他在《都是我的儿子》、《推销员之死》中探讨的都是父与子冲突的主题。同时,他十分擅长于在剧本中积蓄力量层层营造冲突,最后在高潮处高强度地爆发,这一点在《萨拉姆的女巫》中表现尤其出彩。在读完《编剧的艺术》后,我对阿瑟·米勒的钦佩更进一层。光是读他的剧本,都是一种享受。
五、其他
①鹿特丹的伊拉斯谟<奥地利>茨威格
读茨威格的历史特写,你必须弄明白他所处的时代处境。无论《随笔大师蒙田》、《异端的权利——卡斯特里奥对抗加尔文》,还是《鹿特丹的伊拉斯谟》,他写历史传记的轴心永远定格在他存在的现世以及未来人类的处境。作为二十世纪初的犹太人,他在各种专制、暴力和非人对待中处境艰难,却将唯一的安慰寄托在一辈子渴望做“欧洲人”的伊拉斯谟身上。他为伊拉斯谟作传,醉翁之意却在于浇自己心中的块垒,控诉“狂热”的极端主义情绪和被肆意挑拨的仇恨。所以,他的历史传记主观性强、感情炽烈,这是他的不足,亦是优点。如想对比阅读伊拉斯谟和马丁·路德之间的纷争,可参考阅读雅克·巴尔赞的《从黎明到衰落》。
②乡土中国费孝通
正如费孝通所言,这本书是尝试回答“作为中国基层社会的乡土社会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社会”。家庭作为最基本的社会单位,在西洋社会是一种界限分明的团体,包括丈夫、妻子和孩子,但在我们这里,家是可以伸缩自如的,小到自己太太一个人,大到亲戚一大批。中国乡土社会的基层机构是一种“差序格局”,一切价值是以“己”为中心的自我主义,然后“推己及人”——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形成以我为中心的蜘蛛关系网。经典总归是经典,薄薄一小本书经历七十多年变迁,如今读来仍然字字珍贵,对现时的中国人有所启发。
③阿城文集
今年读《阿城文集》,是奔着他的语言来的。阿城的语言干净、不拖沓,同时几乎是浑然天成,无甚雕琢。长久沉浸在外国文学中,人难免会浮于一切生活之上,脚不沾地,人更无烟火气。回头读读阿城,舒心不少!从阿城的散文、日记的字里行间,你看得出他是一个见多识广的人,谈论电影、歌剧、话剧、小说毫不费力,几乎信手拈来。他把生活过得精致,品茶,鉴画,饮酒,欣赏歌剧,即使没见过真人,他的形象亦从文字中竖立起来。他也行过很多路,见过很多人,最后积蓄成阅历丰富的神人。但他说到这些人和事轻描淡写、一笔带过,诸般才华和能人全然成了他的背景。个人认为他的散文、随笔更为体现他潇洒不羁的个性。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