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漂亮的小姑娘被画成了大妈”来谈谈中国现在的审美
今天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问题,不禁引发了我的思考。
我最先想到的是中国的美术教育,或者直接称为应试教育,也就是瞎子教育。
为什么称之为瞎子教育呢?首先中国的美术教育学生,它都是从非常技巧性的方方面面去教导学生进行塑造物体,而忽略了对于客观主体物,也就是对象的一个感受,所以说现在你看到的那些小姑娘,她会被画成大妈最根本的原因就在这里。
而这也折射出中国美学教育的一个最大的弊端就是不关注人对客观物体的感受,而只重视对于技巧和能力上的一种提高,其实这是对于美学的一种无视,或者可以说是本末倒置。其实中国目前所谓一些美术生,对于美学理解仅仅限于技巧,这个层次还没有办法完全提升到一个对美学的理解,甚至是一个概念、人的观念上的一个阶段。
但这个属于比较初级的一个阶段,因为大多数人对于一张画的评价往往就是以像和不像作为一个评判的标准,比如这些画。
线条浮夸,形体松散单薄。除了像,几乎一无是处 比前面那张更业余 既符合大众审美又有专业范的是这样的(徐芒耀作品)审美,不仅包括它表现出的一种情感,而且还包括它的一个神韵,这些东西都不是目前中国大众审美所能够感知到的,或者说认识到的。然而我们的先祖对于神韵的理解是极其超前而且独特的(由于篇幅限制,我们以后会专门讲一期中国绘画神韵的文章)。其实我们会发现有一些美术生他们的技巧和塑造能力都是很不错的,细节刻画能力也很好,但为什么画的不像,这也就是我们说的为什么会画成“老油条”。“老油条”的意思就是对于某些物体的结构,他在没有非常深入的体会与理解的情况下,就完全按照脑子当中的一个概念进行凭空的创造,所以才会造成画面完全概念化,所以你只能看到那个画面上都是技巧的堆积,而没有艺术的创造。
所以前面说这与艺术本身是背道而驰的,因为艺术的本身首先是感受和体验,而不是技巧,技巧只是体现艺术的一种形式。我们当代中国大众对于美术的理解还停留在几大美院艺考生的一些石膏作品,或者说是人物写生作品,但这只是一种技巧的训练,但还没有办法上升到一个完整的艺术上面。真正的艺术,它是必须与作者本身的一种情感和他的一个感受相结合才能迸发出的一种东西与体验。
其实我国对于“艺术生”的培养并不是很“艺术”,比如下方的几幅图。
现在中国大众对于艺术的审美,差不多等同于西方14世纪和15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也就是比较科学的判断一个物体像不像的这样一个阶段,属于西方艺术比较初级的阶段。西方艺术史经过几百年的洗礼,早就不是大家现在所熟知的面貌了。行为艺术、观念艺术等西方新锐的艺术形式层出不穷,可见西方当代艺术已经完全转变为另外一种思路,西方艺术现在更加偏向于观念这个东西。
目前的中国,不缺乏“会画的人”,因为实在是太多了,但却极度缺乏“会看的人”,也就是我们俗称审美好的人,因此审美对于现阶段中国的艺术教育来说,应该是重中之重,理因放在第一个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