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刻尔克》,其实应该在十二月上映

2017-12-21  本文已影响3人  Nameless要事情

这部电影看完之后,产生一种“世界上除了此人还有谁”的感慨。说的就是导演诺兰。本片看完之后总觉得气闷于胸,想哭哭不出的阻塞,就如冷风瑟瑟中人怎么都会阴郁。从小到大也看了很多战争片,中华儿女最应该铭记的八年抗战,一个又一个版本在荧屏上演绎。我们总是能看到我方如何英勇,条件艰苦照样一声令下手撕敌军,敌人总是溃不成军。

很多宏大场面也看过了,敌我大战三百回合,枪林弹雨,炮声轰天也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各位战场领袖,不论是我方一身正气还是敌方自大狂妄,数不清的优秀演员也你方唱罢我登场。但是从来不知道战争片还可以这样拍。

首先是多线叙述,这位导演对于时间的把控力在每一部之中不说淋漓尽致,吸引眼球这点是跑不了的。海陆空三线出场之后,还期待有一些敌军头目线,我方军官线等等,毕竟这是世界级别的大战争。现在想想真是功课没做好,这是一部以战争来表现反战的片子,连敌军的影子都不大可能出现,大人物隐藏在背后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

果不其然,所谓的德军,一直隐藏在极具特色的背景音乐之后,如鼓点般密集,不知道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冷不防地出现。在海里,在空中,在陆上,甚至在联军自己的心里。这样的从侧门说明敌方无孔不入的手法,电影史上并不罕见。但是,我们一个劲地跑,我们竭尽全力,犹如丧家之犬逃回祖国,这样的场面,谁看了都会心中发憷。这一表现形式无疑是很成功的。

影片相当简洁,只有撤退,什么浴血奋战,政治博弈,在撤退这个大主题面前,都显得微不足道。最难能可贵的是,正义和邪恶在影片中从未提及,主题明确到如此干净的地步,像这样很清楚自己到底在拍什么,观众看了也知道在拍什么的导演,如今的世界确实不多。

本片也有很多看得很不爽的地方。比如17岁的帮手小伙子,没帮上什么忙就死于误伤。救了好几十人的法军小哥最后还是葬身大海。毕竟这不是个人英雄电影,一开始的便便小哥能大难不死,已经属于奇迹。这叫真实吗,也许是的,撤退中死于各种意外,死在自己人手上的不计其数。

此时还在欢呼,下一秒导弹就落在头上,没有一方牢牢掌握战场的局势,只有一条又一条鲜活的生命藏于海洋。影片印象深刻的一句台词:“你怎么知道要涨潮了?”“因为尸体飘过来了。”好无奈和心酸,甚至有一点点猥琐,一句台词,几个画面,想要表达的,就这么戳进内心了。

处于真实的战场上,完全不知道自己在干嘛。逃跑的士兵以为迎接他们的必定是人民的谩骂,直到读完总统的演讲自己还是活在梦中。坠落的飞机打不开机舱,同事还以为在和自己保平安。在船舱外放哨的小哥还说他有大局观,后面才直到原来是为了隐藏法国兵的身份。前一秒还觉得理所当然的状况,后一秒才知道原来这是伏笔。

带了点黑色幽默,少了点血腥杀戮,总是能从不同的角度拍出令人称赞的影片,诺兰的确厉害。永远都不知道某个题材在他手上会怎样玩转,这部《敦刻尔克》,应当后无来者。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