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号玩家好文推荐Ordre du Temple日更达人联盟

我的“笨人”阅读法

2019-01-04  本文已影响29人  老李写做

我的半吊子阅读经历

小时候的我是个注意力不太集中的娃,我看电视能看很久,但看书我经常缺乏耐心。那时的电影、电视剧名,我基本能如数家珍,例如:《神雕侠侣》、《射雕英雄传》、《日月神剑》等(暴露年龄了😁)。

至于读书,只能呵呵。

我中学阶段只有两本课外书算是完整看完的。

一本是初中时候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主要是因为无意中在书店看到,觉得故事挺吸引人,所以买回家读。

另一本是高中时候的《平凡的世界》,配合当初自我意识的躁动期,很难得的看了两个通宵,最终看完了。

除此之外,我很难有完整看完的书,例如,《三国演义》我断断续续看了一半;《红楼梦》看的认真一些,抄了一个笔记本的诗词,但是也只是看了50回。

到了大学,我这个有关阅读的问题似乎也没有多少改观。虽然看的书是多了许多,但多数是看了也就看了,没有真正去做更深入地消化、输出。尤其在看一些较为抽象的书籍,如哲学类、专业理论的书时,经常是囫囵吞枣,一知半解。

初尝功利式读书的甜头

工作之后,尤其是做了管理之后,发觉自己肚子里的墨水完全HOLD不住我的职位所需要承担的责任。

那时经常会遇到很多自己想不通或问别人也解决不了的问题,所以不得不借助于网络。而因为很多零散的文章在阐述我所遇到的问题时,总是显得有点隔靴搔痒,没法深入本质,所以不得不链接到一些论文。而在看论文的过程中,因为当中会引用一些书籍的原话,那么我就想:这论文已经写得很牛逼了,作者居然还要引用别人家书上的话,这说明那些书应该更厉害,因此我又去找来那些书看。

我当时做的是教育行业,有关教学、教研类的书其实是非常枯燥的,而管理类的一些大部头例如《第五项修炼》也是很不好读的。换做以前,我觉得打死我也不会看的。但是,神奇的是,在我工作的那些年,我居然能认认真真地看,而且,这些阅读经历确确实实对我的工作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后来,我在看一些有关学习方法的书及文章时,知道了我的这样一种阅读方式,其实可以叫:功利式的读书法。

这种阅读方式的起点是:你遇到了一个问题,而这个问题会很影响你当下的利益。以致于你有非常大的动力去解决,因此,你的阅读过程虽然并不一定是舒服的,但是却有一种“痛并快乐着”的感觉。

“笨人”阅读法

功利式阅读法,明显提高了我读书的效率,包括在吸收书中的知识时,有了跟以往很不一样的感觉及效能。

但是后来我发现,还有一种比这更狠,而且乍看显得有点笨的方法,我把它叫“笨人”阅读法。

这实际上来源于李笑来老师给我的灵感,他提到:对于阅读,不要迷信所谓的略读、跳读,而应该努力做到一字一句的阅读。

受过学校教育的我们,对略读、跳读这样的阅读方式想必觉得很习以为常,尤其是在面对语文、英语考试时,老师经常会提醒我们:遇到不懂的词、句,要勇敢跳过去,要尝试根据上下文去猜测词、句的意思。

在应试的语境下,我觉得老师这么教似乎也没有错。

但是,如果把这种方式一直带到我们工作之后,这可并不见得靠谱。

尤其当你身处的是你的专业领域,一旦遇到自己确实不懂的概念,第一反应应该是停下来搞懂它,而不是投机取巧地用所谓略读、跳读的方式去满足自己表面上的理解。

我举我的两个例子。

我之前在学习英语词汇时,因为想了解GRE的词汇,所以找来了一本国外的词汇书Verbal Advantage(《语文优势》)。阅读之前,做了一个书中的词汇测试,觉得备受打击,因为好多词我都不认识。所以我开启了我的“笨人”阅读计划:一天学习10个词(大概8页左右),对于书中所有的针对单词的解析,每一个词、每一句都要搞懂,并且,在当天通过我的个人公众号做笔记输出。最后,这本近500页的大部头,我花了两个月把它给干掉了,同时输出了65篇笔记。

好处是:以后不管看什么英语书籍、论文,我都觉得没有什么畏惧感及压力。

另外一次是,因为想了解Critical Thinking(批判性思维),所以我找了一本书叫Beyond Feeling(《超越感觉》)。这本书虽然不是太难读,但是因为逻辑性及前后连贯性很强,所以如果中间有一些句子没理解好,可能会影响你的整体理解。因此,我决定让自己慢慢地、一字一句地读。我用了一种后来说给朋友听,他们觉得我很傻的方式:我边读,边一字一句地敲在了我电脑的印象笔记中。最终读完了这本书,同时也敲(抄)完了这本书。

“笨人”阅读法对我的影响

原来我是一个有些浮躁、心太大、关注点太多的人,但这几年的阅读经历,尤其是在“笨人”阅读法的引导下,我对很多事情的看法、做法都发生了改变:

当我遇到一篇文章时,一旦我觉得那很有价值,我会在快速阅读完后,一字一句地反复读好几遍,甚至会抄一遍。这样的操作之后,一般有个有意思的附带行为:我会不自觉地去实践文章中我觉得好的理念、方法。

当我遇到一位陌生人时,我过去容易根据他/她给我的第一印象,包括只言片语,便轻易做出评判。但是,我后来想明白了一个东西:一个英语单词尚且有那么多在不同语境下的不同含义,更何况是一个人?在评判前,我会提醒自己:尝试“一字一句地阅读”他/她,仔细听他/她讲的话,写出来的文字,做出来的事。

所以,“笨人”阅读法的背后,更像是一种待人接物的态度:我们要尊重每一个差异化的个体,包括人与物,不要自以为是地、过快地做出价值判断。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