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在路上今日看点美丽国度

春节,我的西藏之旅手记(二)

2017-02-01  本文已影响0人  七月淼淼
春节,我的西藏之旅手记(二) 【拉萨 我来了】

踏上拉萨的那一刻,很激动。

在站台上慢慢的走着,深深的呼吸着。

抬头望向蔚蓝的天,真的没有一丝白云,蓝的特别纯净。

我没有高反症状。打车到了住处,由于按耐不住心中的兴奋和好奇,稍作休息便独自出门闲逛。

一出门就被拉萨热情的阳光闪瞎了双眼。

作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之一,拉萨素有“日光城”之称,日照时间长,平均每天都有8小时15分的太阳。

午后拉萨的街头,人潮涌动。

有穿着藏服、梳着辫子、满面红光的藏民,还有穿着棉服、带着墨镜、挎着单反的游客。

拉萨的街道很整洁,每个路口都能看到清洁工人在挥舞着工具劳作。

道路两旁是极具特色的藏族民居,平顶的白色楼房栋栋相连,黑框的门窗上装饰着漂亮的短布帘。

楼顶上五彩经幡飘扬,在向神传达美好的愿望,祈求神明庇佑。

随意走进一家茶馆,品尝了正宗的酥油茶,微酸的奶香溢满心脾。

【布达拉宫】

1、布达拉宫的朝拜者

这里的天亮的比较晚,早上八点半太阳还没有完全露脸。

远远的,就看到了布达拉宫广场上,满是摇着经纶的藏民。听说当地的佛教徒每天清晨都会围着布达拉宫转经,一年四季皆如此。

他们朝着同一个方向,边走边诵着经。

我不由得肃然起敬。

春节,我的西藏之旅手记(二)

随着人流来到了布达拉宫的入口,没想到,此时的游客已经排了有几百米长的队伍。

这还是淡季,旺季的时候就可想而知了。

我一边等待一边观察摇经的人们。

其中老人居多,也不乏七八岁的孩子。

而且,第一次看到了传说中“三拜九叩”朝圣的佛教徒。

他们手上用木板保护,身上穿着皮围裙,腿上绑着厚厚的护膝。三拜一叩首,是真的五体投地那种。

不敢再看了,怕哭出来。

2、想要探究它的灵魂

入口处有好多布达拉宫专门的导游,在向游客推荐着自己,我本以为这是纯商业的忽悠行为,但进去之后,就被自己这肤浅的想法打了脸。

布达拉宫里有好多宫殿,如果没有导游的讲解,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我看到了宫内的壁画,却不知它画的是谁、出自谁手、至今有多少年的历史;

我来到了富丽堂皇的宫殿,却不知这是哪年修建、谁曾在这里指点江山,又在这里发生过什么;

我膜拜了满殿整齐罗列的经书,却不知经书中有何奥秘,谁曾为它痴迷,谁曾为它折服,谁又曾被它羽化成佛?

......

当没来到布达拉宫的时候,它的雄伟瑰丽令我向往,但真正投入了它的怀抱,却又不想仅仅停留在它美丽的“肉体”,而是不自觉的想要深入的探究它的灵魂———

它身上的每一木、每一石从哪里来?

它在千年的风雨沧桑里,是否也有伤痛?

千百年间,谁又曾和我一样,站在同一个地方,仰望它、敬畏它,想要深深的拥抱它?

佛教徒边诵着经,边抚摸着宫殿的每一个栏杆,每一面墙壁。

将额头轻触于佛前。

将洁白的哈达用力的抛向每一个宫殿的宝座。

将带来的酥油倒在酥油台里燃烧。

不用问,也知道,这一定是对佛祖深深的敬拜,和自己美好愿望的传达。

【大昭寺】

也许身体还没有完全适应高原,布达拉宫下来之后,有些头疼、胸闷气短。

晚上睡眠不是很好,应该还是高反现象。

1、壮观

早上醒来,天已大亮。几经周折才找到了大昭寺的入口。

大昭寺广场的场面更为壮观。

大昭寺门前

放眼望去,满是在对着神明的方向,朝拜的教徒。

三拜九叩。

而从祖国各地来朝拜的教徒们已经排了有近千米的队伍(佛教徒和当地藏民是不允许买票进入的)。

有了布达拉宫的经验,我请了导游来讲解。

这位美女导游,也是当地的一位佛教徒,她带着一颗虔诚的心来解说,情到深处,我也不禁为之动容。

2、佛像故事

原来,大昭寺并不是文成公主修建,而是松赞干布的另一个妻子尼泊尔公主修建。

当初松赞干布为了两尊释迦摩尼的等身佛像而与两位公主联姻。

尼泊尔公主带来的是释迦摩尼的八岁等身佛像,文成公主带来的是十二岁等身佛像。

传说世界上只有三尊释迦摩尼的等身佛像,除了这两尊,另外的一尊是释迦摩尼二十五岁等身佛像,目前已不在世间。

尼泊尔公主走了七个月来到西藏,文成公主走了三年。

所以颂赞干布先迎娶的是尼泊尔公主,大昭寺就是为了释迦摩尼八岁等身佛像而修建。

大昭寺位置确定为朝向尼泊尔方向,风格也是尼泊尔风格,工匠都是从尼泊尔请过来的。

西藏是先有了大昭寺才有了拉萨市。

春节,我的西藏之旅手记(二)

拉萨市的地理形状是个魔鬼,而大昭寺就在拉萨的心脏位置。

文成公主来到之后,修建了小昭寺。小昭寺是唐朝风格。

释迦摩尼的十二岁等身佛像供奉在小昭寺。

但在武则天的时候,当地百姓怕中原大军打进西藏抢走十二岁等身佛像,便偷偷将两遵佛像位置交换。

所以,现在文成公主带来的释迦摩尼十二岁等身佛像是供奉在大昭寺的。

十二岁等身佛像也是世界上至今唯一一尊保存最完整的等身佛像。

3、天葬

拉萨85%的藏民在过世后都会举行“天葬”。

早上三四点钟家属会拉着过世人的尸体围绕大昭寺走一圈,然后将尸体送往距拉萨三小时车程的“直供台”。

他们相信,在“直供台”举行天葬的人,一定会有来世。

直供台有专门的法师。

点燃藏香,召唤秃鹫。

将尸体开膛破肚。

随后就会有不知哪里飞来的秃鹫将尸体吃掉。

完成“天葬”。

据说没人知道这些秃鹫住在哪里,藏民认为它们是神的化身。

4、朝拜

从大昭寺出来,我也加入了朝拜的队伍。

双手合十,举过头顶。

在这方纯净的土地上;

在这个神住的地方;

在这个佛教圣传的净地———

我用自己的方式,

做了一场心灵的放空。

【结束语】

都说这里是“净土”。

春节,我的西藏之旅手记(二)

我想,并不是因为布达拉宫的瑰丽和大小昭寺的壮美。

也不是因为这里的天空蓝的非常纯净、湖水绿的特别通透。

而是因为,这里有宗教历史文化深深的积淀,和对宗教信仰最虔诚的诠释。

还有一千多年来,当地人民始终如一的对佛教最原始的信奉,和最笃定的追求。

更是因为,这里人们皈依佛祖的心,毫无杂质。

———此乃一方“净土”。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