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琴,忽略了这一点,根本演奏不好作品

2023-11-04  本文已影响0人  宛与洛乐器

宛与洛发现,当学琴者对一首作品中,那些较为简单甚至很简单的乐段、乐句,如果选择性地少练它们,甚至一点精力也不分配给它们,这样很难演奏好一首完整的作品。

千万不要觉得,这些部分过于简单,不用练就能会。

一旦这样认为的话,到了演奏整首作品之时,尤其是在公开场合的演奏,那些被忽视的片段,就会成为自己的“空白点”,严重“阻碍”着自己的演奏。

因为平时练得很少,甚至一点也没有练,当演奏到这里时,就会有一种“手生感”。

这时,指法上的不熟练,音准、音色上的欠缺,节奏上的错误,尤其是在公开场合,还产生了一定紧张度的前提下,这些问题全部都会被“暴露”出来。

这样,原本简单的部分,最后却造成了“卡顿”,产生了错误,破坏了演奏的整体性与流畅度。

造成这一问题的最根本原因,还是因为学琴者的想法。

对一首作品中那些很简单的乐段、乐句,从一开始就没有重视,心态上自然也端正不起来。

其实,那些部分真正的难度,并不是很简单。之所以感到“很简单”,只是学琴者自己所认为的而已。

比如一个乐句,速度中等,没有高音,节奏也较单一,旋律只在中音区“徘徊”。

而且演奏起来,对于任何乐器来说,的确是很轻松。

拉弦乐器不用大幅度地切换把位,也无需很频繁地运弓。

管乐器,不需要调动较多的气息,便可以演奏得很流畅。

键盘乐器,手指跑动的距离,也不必多么长,音符之间的转换,就能很轻松地完成。

但这些只是“表面”上的轻松。那些用心、态度端正,又肯沉下心来练习的学琴者,会发现同样是这一乐句,演奏家所奏出来的效果,与自己有很大的不同。

音色饱满、圆润,整体的感觉流畅、清晰,同时有着“抑扬顿挫”。音量、力度上的控制,恰到好处。

这是演奏家对于这一乐句,对于整首作品的理解。

所以,看似很简单的内容,仍然有着巨大的提升空间。永远要记住,艺无止境。

你可能会说,是演奏家深厚的“基本功”,才演奏出这种效果。

宛与洛想说的是,深厚的“基本功”,一方面来源于对那些最基本的演奏技术的刻苦、持久练习,一方面又来源于,对所学、所练的每一首作品的踏实积累。

对于作品的大量重复,同样可以使学琴者的“基本功”,更胜一筹。

所以在练琴过程中,千万不要“掉以轻心”。要对所练的每一个音符,每一首作品,都给予重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