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九地火攻»

2018-12-02  本文已影响0人  艾润芝

11月8日 坐忘书房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

一一学兵法每课必提,警示于心。

«孙子兵法»第七讲 九地篇 火攻篇

第七讲与前六讲的区别在何?

(第一讲计篇,第二讲作战、谋攻,

第三讲形、势,第四讲虚实,

第五讲军争、九变,第六讲行军、地形)

第七讲,画风变了。

九地篇

1.孙子兵法前后相应。我们第一篇学过,要想打胜仗的重要因素有五: 道、天、地、将、法。

兵形、兵势、敌我虚实,相对与绝对、观察、改变,绝对的虚实强弱本身存在,正是因为绝对可以转换为相对; 通过观察改变,把整个战局扭转,绝对转化为相对,这里有规律有道,主与民同心即是道。

九地篇以及之后所讲内容是围绕一个将领如何发挥自身的主观作用去改变战局。将领的五个纬度: 智、信、仁、勇、严,对形势的分析、判断、调整,将领的所有作用在"知"和"转",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2. 以将领为中心,连接地形和兵势。

知道外在的地形,深刻理解九地,知道九地哪些为有利,哪些为有害,利害就是前面所学的虚实,先要知然后转。知道外面带兵是处于什么地形,判断自己的处境,随机应变。

3. 将军要面对变数大的各种地形。

(1)散地

一一 诸侯在本国境内作战的地区

(2)轻地

一一 在敌国浅近纵深作战的地区

(3)争地

我方先占领对我有利,敌人先占领对敌有利的地区

(4)交地

一一 通坦,可以建为要塞,我军可以前往,敌军也可以前来的地区

(5)衢地

一一 几个诸侯国相毗邻,先期到就可以获得诸侯列国援助的地区

(6)重地

一一 深入敌国腹地,背后众多敌人城邑的地区

(7)圮地

一一 山岭、森林险阻、水网沼泽等难通行地区

(8)围地

一一 进军道路狭窄,退兵道路迂远,敌人可以以少击众的地区

(9)死地

一一 迅速奋战就能够生存,不迅速奋战就会全军覆灭的地区。

散地则无战,处于散地不宜作战

轻地则无止,处于轻地不宜停留

争地则无攻,遇上争地不可冒然进攻

交地则无绝,遇交地要部署得宜,不可隔绝

衢地则合交,进入衢地应结交诸侯,重外交

重地则掠,进入重地要掠取粮草

圮地则行,到了圮地必须迅速通过

围地则谋,进入围地就要拿出战术,设谋脱险

死地则战,困于死地就要奋勇作战,死里求生。

4." 将军之事,静以幽,正以治。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无知; 易其事,革其谋,使人无识; 易其居,迂其途,使人不得虑。"

在兵势方面,作为一个将军需要士兵执行命令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培养人才。道在天地间,人在天地间。大部分人是不能深刻领悟道的,只有很少部分人能够自己深刻的领悟道,这小部分人会脱颖而出。就如大千世界中的人很多,但对道领悟的人是不多的,上天也没有直接告诉我们道,得靠各人的领悟。

对内的士卒,使其对于军事行动懵懂无知,其实是一种仁德,仁; 让士卒成长,勇; 对于命令和行军的政令是严格的,严。

对于今天的我们,应该是没有机会做将军,更没有机会领兵打仗。九地篇的学习可以分析我们当下每个人自己所处的情况,九地不仅仅是外在的地形,每个人的人生所处的境况都可以用这九个地形来形容。

我们学习要具备发散型思维,先把九个地形的概念弄懂,再结合自己的见闻、想象力,对九地更深刻的了解,再把孙武的描述融会贯通,然后有所发挥。一知道概念,二理解孙武为何这么表达,三发挥; 想要第三步发挥得好,一知道和二理解要扎实。如果一、二不扎实,光会发挥也是乱发挥。

5. "凡为客之道,深入则专,主人不克"

主与客,为客之道。主,主场,防守方为主;

客,客军,离开本土进入敌境作战的军队。我们学文言文先扎实理解原文,之后再引申。站在客方的角度分析地形,带好军队,攻敌制胜。

"所谓古之善用兵者,能使敌人前后不相及,众寡不相恃,贵贱不相救,上下不相收,卒离而不集,兵合而不齐。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敢问:"敌众整而将来,待之若何?'曰:'先夺其所爱,则听矣。'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一一这段描述与下段描述是相反的局面,让对方不能如一,让自己能够如一。(多么坏!所以兵者不祥之器,不得已而用之。)

常山之蛇讲的是首尾能如一,上下能相扶,贵贱能相救。

"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 率然者,常山之蛇.....

常山之蛇,首尾呼应,身首如一。

作为一个将军,带兵是天职,责任是"变",打赢是责任。情况如此,必须让自己的形势上升,让对方的形势下降。能变的就在于绝对转化成相对,

万变不离其中。兵者,诡道也,无非是让自己如一,让对方不如一。

6. 上一讲我们学习过,为将者有五危,"必死、必生、忿速、廉洁、爱民。" 关键是思维,掌握核心思维,"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中庸»第一章)。

一个人、一个家、一国、一支军队......,如果自己能和,别人是不能分开的。别人能够分开,都是自己内部产生了问题,自己在内不和,才会让别人有可乘之机。"心"字大有深意,攻心为上。"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孟子,•离娄上»第四章。)

"凡为客之道,深则专,浅则散"

通常进入敌国作战的规律是: 进入敌国境内越深,军心就越是稳固。

深则专,浅则散,是说人只有在感觉有危机时,心才是凝聚起来的,没有危机时,都掉以轻心。

浅则散,浅时心散了,给人有可乘之机。作为一个将军,要防心离过。防自己的心既不傲也不卑,对上对下都不要有过错。将军处于定的状态,不会被环境影响、被人有可乘之机。

"运兵计谋,为不可测。"

将领在谋在察,观察地形。谋在内,如何让士兵实行,使敌无法判断我方意图。

7. "兵士甚陷则不惧,无所往则固,深入则拘,不得已则斗。"

士卒深陷危险的境地,心里就不再存有恐惧; 无路可走,军心自然就会稳固; 深入敌境,军队就不会离散。

一一可观看电影«明梁海战»,思考一个问题,人性的弱点。

种种逆境,淬炼可塑之材,让人提升。人如果不经历逆境,则很难成就。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者,必劳其筋骨,苦其心志。如果将军没有一颗仁德之心,有仁,是道,是磨练; 没有仁,是术,是利用。有仁德的将领用以上这段话是在磨练士卒,而没有仁德的将领用这段话是在利用他的士卒。

"甚陷则不惧,无所往则固,深入则拘,不得已则斗。"指一个人的勇是本来存在的,但只有在非常时期才能被激发出来; 一个有仁德的将军在关键时刻把将士们的勇给激发出来,人的一生需要修炼的有三点: 智、仁、勇。一般规律是,一个普通人,这三者都不具备,小有成就的人只从勇先生发的,而后生发智,最后生发仁; 大成就之人是先有仁,再生发智和勇。士兵是不具备智、仁、勇的普通人, 所以要先激发士兵的勇,当中有许多人会被淘汰,勇被激发,产生智,最后产生仁,这就是磨练。

事实上,我们所有人都在接受上天的磨练,只是我们不知道而已,等到人进入不得已状态时,斗志出来一一"不得已则斗",只是战场不一样罢了。

逆字多体悟

思考:是宁愿被环境所逼无可奈何时生发勇,还是自己生发勇?

人都有好逸恶劳,惰性天生,没有逼迫,勇难出来。是甘心被别人逼?还是自己逼自己?

自己不对自己狠,满世界都对你狠。

当我们真正具备仁德时,智和勇都会生发。

将军带兵打仗时,自己有智、信、仁、勇、严,才能够使将士如一,否则就会被别人切割。。

我们读书要认认真真,否则陷入只用方法,只图利用不是好事。

8. "将军之事,静以幽,正以治。"

静以幽,内定; 正以治, 外显。

"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无知"

不是主观上的愚,而是带着一颗想磨练将士的心,人不可能完全训练好了再去做事情,大多数

人的成长是在做事情的过程中,边做边成长的。

(1).是故散地,吾将一其志

自己的地盘上,要做好思想工作,战事不紧时,有时间可以训练,统一军队的意志。

(2).轻地,吾将使之属

处于轻地,刚刚进入时,士兵的心比较松散,将军要使营阵部署互相衔接,提高警惕。

(3).争地,吾将趋其后

在争地上,要使后续部队迅速跟进

(4).交地,吾将谨其守

在交地上,要做到谨慎防守

(5).衢地,吾将固其结

在衢地上,要巩固与第三国的结盟

(6).重地,吾将继其食

遇上重地,就要保障军粮的供应,以食为天

(7).圮地,吾将进其塗

遇上圮地,就必须迅速通过

(8).围地,吾将塞其阙

陷入围地,就要堵塞缺囗

(9).死地,吾将示之以不活

到了死地,将领自身的勇要呈现出来,就要显示死战的决心 ,将领与士兵拧成一股绳,殊死战斗。

之前我们学习过关于气,心,力。作为一个将军要做到把士兵的气调动出来,人内在的力很大,如果不把气调动,力是出不来的。"示之以不活"是以气来鼓气的过程,这是一个将领的高阶技能。

9. "故兵之情,围则御,不得已则斗,过则从。"

士卒的心理状态是: 身处包围就会竭力抵抗,形势逼迫就会拼死战斗,深陷绝境就会听从指挥。

当将领把军队带入死地时,士兵是已经没有主见了,只能听,只能从; 而此种境地是体现人的高度不同之时,在处理普通问题时, 大家都有想法,难度每增加一点,有想法的人就会少一点,直至最后,大多数人都没有想法了,而仍然还有想法的人就是高手。

回顾之前学习过的"举秋毫不为多力,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聪耳。"(«孙子兵法•形篇»秋毫,鸟兽之毛至秋更生,细尔末锐,意指轻微之物。能举起秋毫算不得力大,能看见日月称不上眼明,能听到雷霆之声算不上耳朵灵敏。) 反思,我们不要因为自己小有成就高傲,而把前程当玩笑。

四五者,不知一,非霸王之兵也。夫霸王之兵,伐大国,则其众不得聚; 威加于敌,则其交不得合。是故不争天下之交,不养天下之权,信己之私,威加于敌,故其城可拔,其国可隳。

预交诸侯国的战略动向,熟悉山林、险阻、沼泽,使用向导......这些与邻国结交,行军,获得地利的做法,如果有一样不了解,都不能成为称王称霸的军队。凡是称王称霸的军队,进攻大国,就能使敌国的军民来不及动员集中; 兵威加在敌人的头上,就能够使敌方的盟国无法配合。因此,没有必要去争着同天下诸侯结交,也不必在各诸侯国内培植自己的势力; 只要伸展自己的战略意图,把兵威施加在敌人头上,就可以拔取敌人的城邑,摧毁敌人的国家。

作为一个将军,要全方位360°扫描自己的缺陷。

凝固好自己的力量。

将在谋,而不在勇; 兵在精,而不在多。

不要求多,先在精,精的基础上,自然能扩散。

根不深,求叶茂,乃舍本求末; 根深了,自然叶茂。

施无法之赏,悬无政之令,犯三军之众,若使一人。一一阐述如何不拘一格地提升将士。

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一一

一个将领如何使士卒能够主动激发自己内在的勇乃至于仁,并不是将军故意使士兵无所适从,而是把人逼到一定程度,才会激发人的内在潜能。

10.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

但真正到不得已时,该用还得用。

践墨随敌,以决战事。

避免墨守成规,根据敌情变化,灵活决定自己的作战行动。

只有平常有足够定力的人,发力才足够迅猛;

平常没有足够定力,需要发力时是失败的。

将领自身的修炼非常关键。君子不怨天不尤人,何况是统领千军万马的将军?唯有千斤重担自己扛。

火攻篇

火攻有五

一曰火人,焚烧敌军人马

二曰火积,焚烧敌军军需

三曰火辎,焚烧敌军辎重

四曰火库,焚烧敌军仓库

五曰火队,焚烧敌军粮道

关键点

1. "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

国君切不可因一时的愤怒而发动战争,将帅切不可因一时的忿懑而出阵求战。

2. "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

3. "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

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

4. "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

再次强调战争之不得已,虽然是该打仗时则打。

上兵伐谋,全国为上。

将领的核心责任,不是有一点权力就极度的发挥使用; 如果怒而兴师,愠而致战,就是无限制的发挥自己的权力,这是一个领导者的死穴。

作为一个领导者,安国全军是责任,保民而王是唯一方法; 明白此中道理,再串联起之前所学过的作战、谋攻、形、势、虚实、军争、九变、行军、地形,才有可能成为一个智、信、仁、勇、严的将领 ,才能合道,做一个将领要合乎道,才能长久。

孙子兵法阐述至最后,又回到原点,值得我们深思。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