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散文读书

我的老师欧阳修

2023-09-03  本文已影响0人  小黄杨树

相追于异世

——记我的老师欧阳修

      对,没错,我的老师是欧阳修。他不是与北宋的欧阳修同名的欧阳修,他就是北宋的欧阳修先生。不过,我向亲爱的读者朋友坦白交代,在欧阳修生前,他老人家并没有收我为“关门弟子”,他甚至不知道有我这个人。但我可以肯定的是,他如果地下有知,是不会拒绝我这个学生的。有例为证,欧阳先生在给陈知明的信中有言——

      士之相知,或相望于千里,或相追于异世,知其道而已,不必接其迹也。

      既然我无缘与先生相望于千里,那么,只能相追于异世了。先生既然传道于异世之我,自然是我的老师了。

                                                            (一)

        在我的枕侧,是先生的文集,它时常伴着我入眠;在我的耳畔,是先生的吟哦,我时常为它沉醉;在我的几案上,是厚厚的学习笔记,那里记录了先生的“三不朽”。

        先生是一个长相有些丑陋的老头:三十岁的时候头发便花白,自称“醉翁”;还有眼疾,似乎得了蚊蝇症;可能还有些驼背。

      先生是一个性格温和、有些可爱的老头:就算是名满京师,依然对落第的书生、远道而来请教文章之法的秀才,真诚接待、悉心指导。

      先生是一个慧眼识才的智者:曾巩落第,天下尽弃之,他已“独得”为幸;“三苏”远从蜀来,他自言“三十年后,无人提及欧阳修。老夫今天要让他一头地……”

    先生是一个充满文化自信的长者:一生两次被贬,一次自请外放。尽管身处逆境,屡遭磨难,但从未做慼慼之文,从未有凄凄之气,就连他的老师唐朝的韩愈,穿越到宋朝时也曾“自愧不如”。“平生事笔砚,自可娱文章”,此语一出,无人可驳。

      先生是一个“与民同乐”的老翁:文贵为宗,官贵为国,却平常如布衣。从不居高临下,从不故作高深,待人、接物、为官、作文,一一 如此。

      先生的好处、长处,说也说不尽,写也写不终。以先生之性格,他绝对讨厌“吹捧”之举动,尽管他深知我这个学生对他的“吹捧”不过得其皮毛。

                                                          (二)

    景祐三年(1036),欧阳先生被贬为夷陵县令,台吏如凶神催逼其快速离开京城。京城中官员惧“朋党”嫌疑,无人敢为他送行。但从京城开封至夷陵五千五百余里,所过州县亲情故旧纷纷毫无顾忌热情接待。到夷陵后,有不少学子或者托人介绍寄诗文给欧阳修请教,或者不惜跋山涉水,不远千里到夷陵当面聆听教诲。欧阳修时年不过三十岁,名虽已有,但还不足为宗。人们之所以对他高看一眼、厚爱三分,因为他人品过硬。

      仅举一例。范仲淹因为得罪当朝宰相而被贬,作为谏官的高若讷不但不劝谏,还落井下石,附和于宰相。时任馆职的欧阳修义愤填膺,写信大骂高若讷,说他是“不才谏官”“庸才”“小人”“不知天下有羞耻事”。不仅对高若讷如此,对上书弹劾欧阳修的岳父、人生第一伯乐胥偃,他同样表达不满。

      在人情世故险恶的官场,人人以交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为荣,可欧阳修偏偏与范仲淹、与正义站在一个战壕,这样的人怎能不让人“相望于千里”?!

                                                    (三)

    读书为了什么?为了当官、发财,摆脱贫困。这是欧阳修给出的答案。他说得很清楚,最初之所以“画荻学书”,孜孜不倦,就是想考中近士,当官、赚钱,养家、孝亲。看看,多么坦诚,多么直率。事实上,他考中了进士,当了参知政事,年薪最高时相当于现在的120万元,真正摆脱了贫困,实现了理想。更重要的是,当了官、发了财的欧阳修并没有止步于摆脱贫贱,他把全身心投入到了北宋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复兴的实践中,成就了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事业。

  “忘食日已晡,燃薪夜侵旦”,为了读书,他废寝忘食,通宵达旦。

    “老尚把书卷”“心意殊未倦”,虽然年已老,眼已花,但是,对读书的热情依旧。

    “圣言简且直,慎勿迂其求”,这是欧阳修对走入歧途的落第举子的告诫。

    “勉之期不止,多获由力耘”,成功没有捷径,除了努力,没有他途。

    “美井不日汲,何由发清甘”,读书贵在有恒。

    “其言苟可取,庞杂不全纯”,《六经》这样的经典,也不全是好的,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拾其裁剪余,未识衮服尊”,一本书没有读完,不要轻易地下结论,莫让一片叶子挡住了泰山。

    “与夫荣其肤,不若启其源”,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

      欧阳修不仅以身示范,勤学不已,在他等身的著作中,字里行间铺设了大量的读书方法、观点,展现了一代大家读书的智慧,可谓字字珠玑。

                                                          (四)

      “环滁皆山也。”这是欧阳修《醉翁亭记》的开篇语,据说,原文足有几十字。欧阳修晚年整理自己的作品,准备结集出版,他认真地校对、修改每一篇文章,甚至到了逐字逐句的地步。他的妻子薛夫人说:“你难道还怕先生罚你吗,这么认真?”欧阳修说:“我不怕先生罚,怕后生笑我啊!”

      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欧阳修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诫人们这个道理。他每写完一篇文章,都要把它挂在壁间,时时诵读,时时修改,以至于有时候整篇文章都删改得一字不剩。到底应该怎样写作?不同的文章,如何有不同的笔法?这些答案都隐藏在他的作品中。

      他与韩、柳、苏并称“文章四大家”,他的诗、词、书信、墓志铭,各种文体兼备,精品迭出,带给人们的不仅是艺术的美好享受,同时也是作文的“秘籍”,埋藏了无数作文的法则,堪称典范。

                                                  (五)

      朝闻道,夕死可矣。到知天命之年,我方从欧阳修老师那里学会了做人、读书和写文章,依然兴奋与感动。但遗憾还是有的——如果再早二十年、三十年,我与欧阳老师结缘,那么,今天的我可能已不是“我”了,也许在名字的前面某职业前也能被同行内心鄙夷、表面尊称为“著名”了。

      好在,媒体发达的今天,一篇小文也许能够激起某个孩子或者某个孩子家长的兴趣,从而认识我的老师、喜欢我的老师欧阳修,从而也成为欧阳修的“异世追随者”,这样,我庶几可以无愧自诩为欧阳修的学生了。

      “相望于千里,相追于异世”。教师节来临之际,谨以此文献给我的老师一——欧阳子,以及我的爱人,还有天下可敬可爱的的老师们。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