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到关键时刻,有人就掉链子——防御型思维
近期由于社改风波,造成了不少人工作难寻。青争(化名)便是其中之一。
青争比被辞退的人还要再“惨”一点,她大学毕业之后就没找着工作,转眼已经毕业3个月了,依然没有收到一个靠谱的offer。
她找到我们的时候,已经有些轻度抑郁的症状。她颓废地瘫在沙发上,说“我感觉我每次,一到关键时刻,就掉链子!”
她略带气愤和自责地说着。此时我感受着她的感受,是一种强烈地负能量,是想毁灭自己的死能量。我感觉透不过气来,我想我可能和她达到了共情的频率。
我让她闭上眼睛,深呼吸,然后细细体会现在的感受,再让她描述出来。
她说:“我感觉自己很无助,我很想变得优秀,我也觉得我是优秀的。可不知道为什么,总在关键的时候,我就变得很迟钝,什么也做不好了。”
“我明明在大学里成绩很好的,各科表现也很优秀,我还获得过很多奖项,老师也很看重我,我在学院里、班级里都担任干部,组织的活动也很多。但是,毕业找工作的时候,我却不及班上那些经常补考的人。我真的不知道为什么。”
“这种感觉是第一次吗?之前有过吗?”我想引导她慢慢说出内心深处的感受。
她显得很痛苦。果然,这不是她第一次有这样的感受。
她高考的时候,考了两次。
第一次高考,她离重点大学就差了几分。但是照她平常的模拟考成绩清华都不在话下。她受不了自己考不到重点大学的境遇,于是复读了一年。
第二次高考,她还是没有上清华,而且还比第一次高考成绩掉了好几十分。不知道是紧张还是什么原因,她只得落到一个本科大学,连211,985的头衔都没有。
她说:“当时难过伤心的感受,和现在一摸一样。我自己都没办法原谅我自己。”
“没关系的,都过去了。你再好好感受一下,是不是还有类似的经验?”我努力想让她回想起最初的“人生脚本”。
她想了好几件事情:军训阅兵式上出丑,钢琴考级的时候弹错乐谱,还有中学考试第一次作弊被发现等等。
紧接着她回忆道,在她上小学之前,她一直都是别人口中“别人家的孩子”,钢琴弹得好,英语也能和外国人对话,还熟读唐诗宋词。
可是在小学的第一次摸底考中,她竟然考了倒数几名,没有一门课及格。
回家后,她的父母知道了,立马对她表现出和之前截然不同的态度,还反复向她确认,是不是她精神上出了问题。
“他们就像看怪物一样看着我,不停问我,‘你还是不是我的女儿?’”青争说到这里,有些哽咽。我让她睁开眼睛,并递上了纸巾。
这时候,我想这件事情,就是青争为什么一到关键时刻就出错的根源了。
青争的情况是典型的“强迫性重复”行为。把过去的经验不断重复在现在的轨道中,而造成这样局面的始作俑者是青争脑中的“防御性思维”。
“防御性思维”是心智模型中的一类。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孩子在小时候未得到安全感的满足,于是孩子陷入不断寻求安全感的循环。而防御型思维,就是阻挡青争突破“关键时刻不掉链子”的最大的思维障碍。
小时候,青争很优秀,于是父母和身边的大人给她贴上各种聪明的标签,让青争陷入自我证明的陷阱中,青争想努力维护自己的形象,从而回避挑战。
每一次人生节点,她都害怕自己表现得不好,于是她发展出这样的思维方式:我应该表现得聪明,否则就没有人再喜欢我了。
而恰恰每次“大事”上,升学考还是找工作,她都没有做好,她现在对自己自信心极度下降,她想:我连工作都找不到,这就证明了我不够聪明,再做什么都没有用了。
青争的“防御性思维”的核心特点:就是用抽象的思维方式,阻止了我们跟现实发生联系。
我帮助她认识到自己的“防御性思维”的时候,她频频点头。正确觉知到自己的思维局限是改变的第一课。
接下来,我通过一些小道具和方法,帮她从防御型思维转向成长型思维。这些创造的新的经验和感受,就像一条河流的张力、河道和源头活水,能让一条河流动起来。
青争的故事,到此就告一段落。
她在H&U心理减压遇到了一个全新的自己,并且找到了困住她二十几年的“魔咒”。
你没有你想的那个坚强,世界也没有你想的那么残酷,许多心理问题的答案,其实都在我们的心里。
“H&U心理减压”希望营造出一个空间,在这里让悲伤、脆弱、孤单都被看见,在这里卸下愤怒、焦灼地外壳,勇敢做自己。
想要做咨询的朋友可以私信我,也可以在微信里搜索我们。期待和你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