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读书篇之一:引子

2017-11-06  本文已影响26人  镜中燃灯

今天去了趟书店,说是为找一本杂志,其实只是想念书店了,顺便出去放风一下。

都记不得,有多久没有在书店里买过书了。每次都是网购,当当,京东,亚马逊,买买买。之前也总以为自己买的书挺多,挺爱学习的。可后来了解到那些大神们,比如彭小六老师,成甲老师,他们买书都是几十本几百本的买,而且,可能会把某一类的相关书籍全部搜罗来。他们都这么牛了,还这么如饥似渴地读书,这样才算学习和研究啊,最终能构建出自己的知识框架和学习体系。而我呢,充其量只能算是去了解而已,连入门都不算。

万里千山从头越,第一步就是要知道,了解的。那么我也就先安心买书,看书吧!

今天的书店之旅,说实话,感觉很失望。每一本似曾相似的书,都可以在网上买的到,而且价格也比书店的要便宜不少,很多网上的新书,书店都没得卖。转了很久,没有猎奇,没有惊喜,只有神情漠然的工作人员。

回来的路上,我在想,我们读书到底是读的什么?我们需要什么,又想从书中得到什么?我们真的能从书中得到千钟粟,颜如玉,和黄金屋吗?

书能提供给我们的无非是两类,一类是感受,一类是知识。我们借由作者的文字,看到不一样的东西,丰富生命的体验。这是感受类的书带给我们的东西。而知识类的书呢,要么新增了你的认知,要么颠覆了你的认知,还有就是提供给你了方法。有的人就是可以借由知识洗脑,把自己打碎重塑。这个最终能做到哪个程度,要根据自己自身的情况和意愿了。

可是书那么多,我们反而不知要如何选择了。这两天在听何帆老师的读书俱乐部,很有感触。我们都知道亚里士多德很牛,而亚里士多德的老师是柏拉图,柏拉图的老师是苏格拉底。苏格拉底算是史上最智慧的人,却没有写过一本书。其实现在市面上几乎所有关于“道”和“术”方面的书,都是脱胎于极少数量的书而已,比如写查理·芒格的穷查理宝典,比如王阳明的一切心法,比如中国的孔老庄,以及经典名著。这也是我们读经典的意义所在吧,可是我们却没法只读这些书就得到我们想要的东西。这些知识最基础最重要,但是太干了。所以才有后人不断的解构,加入新的感悟,新的理解,以及适应当下环境和时代的一些新东西。没有绝对的真理,也没有绝对的正确,况且看书的人,每个人也有自己不同的解读,能得到什么还是由你自己的行为和目的来决定。

这两天看蔡垒磊老师的《认知突围》这本书,有一句话突然击中了我。他说我们不应该依赖于心理学以及社会学,而应该依赖于数学,逻辑,以及认知科学这些最基础的学科。原因就是,前者处于不断变化不断改进的状态,迭代快;而后者的持久性以及迭代的周期就相对比较长,也就更靠谱。而我对心理学的依赖度远远大于逻辑和数学,看到这里,我好像突然知道了我该怎么去读书了。用这些最原始最基础的干干货打底和搭框架,再往里面一点点的去填各种稀释过一次或两次的干货做内容。过程中肯定会选错一些有毒的垃圾的书,这个不可避免。不过,当你基础奠定,三观摆正之后,这些都不再是问题。

说到现在,其实也还没有说清,到底从书中能得到什么。我也正在途中,严格来说,是还未真正入门,这个问题需要一步步来解答。

以上所写,也算是今天出门一趟的收获吧,还不错。期待后续的进步和输出!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