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眉小札》徐志摩情书

2021-05-30  本文已影响0人  肖肖的读书笔记

不知风在哪个方向吹

与徐志摩有过情感纠葛的女人,主要有四位。这四位女人,构成了徐志摩情感世界的基本色调。

张幼仪,徐志摩的结发之妻。虽出身名门,但因过于传统,文化水平也有限,无法达到一身现代浪漫气息的徐志摩的期望,以致最后分道扬镳。因而徐志摩不可能对她有什么情啊爱的表达。离婚,是1921年夏秋间的事。

林徽因,1920年10月到伦敦,在那儿与徐志摩相识。次年8月离开伦敦。就在这期间,徐志摩对她产生了深深的眷恋,而她的内心,也涌动了与徐心心相印的涟漪。只因各种客观原因的阻隔,此后林徽因一直对徐志摩采取若即若离的态度,既是知音,又始终保持一定的距离,使徐志摩只能停留在与她精神上的交流与恋慕,可望而不可即:“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凌叔华,曾一再对外宣称“志摩与我情同手足”,这是为了撇清外人对她与徐的关系的种种揣测而作的辩解,而实际上,在1924年,他们相互间的情分,是比兄妹情要进一步的。当年,在徐志摩万分孤寂的时候,与凌叔华的通信,成为他那时最快乐的事情,他有任何大小事都想对她倾诉的心愿。他在信中说:“我从没有话像对你这样流利”,“你懂得,你懂得因为你目力能穿过字面”。但他们彼此一直保持着某种距离,关系也就停留在相互非常信任的知己层面,而没有更进一步的情感交融。

只有陆小曼,徐志摩是经过一场轰轰烈烈的热恋,最终与她结成良缘。陆小曼出身名门,从小受过良好的文化教育,又是一个性情冲动、敢做敢当的女子。他们相识于1924年底,到1925年2月,俩人迅速升温的恋情便闹得满城风雨。徐志摩认识她时,她已为人妇,丈夫是北京大学教员,后又调入北洋政府陆军部,继而晋升为哈尔滨警察厅厅长。因常年在外供职,独在家中的小曼耐不住寂寞,便常出入于上流社交圈,成为当时北京有名的交际花。对于她的为人,多数人是不能理解的,徐志摩在与她相恋后,就曾听到种种贬低她的话。徐志摩后在致陆小曼的信中说:“最初我听见人家诬蔑你的时候,我就热烈的对他们宣言,我说:……我绝对的替她辩护。”

陆小曼说,对徐志摩倾心,是因为最初自己找不着人生方向,“无意间认识了志摩,叫他那双放射神辉的眼睛照彻了我内心的肺腑,认明了我的隐痛,更用真挚的感情劝我不要在骗人骗己中偷活”。也就是说,徐志摩要他冲破现有苦闷的家庭束缚,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幸福生活。

陆小曼与林徽因、凌叔华、张幼仪都不同,她更加风情万种,敢爱敢恨,不会与徐志摩只维持一些暧昧,保持一些距离,而是任由感情的洪水恣意奔腾。以致郁达夫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忠厚柔艳的小曼,热烈诚挚若志摩,遇合在一道,自然要发放火花,烧成一片了。哪里还顾得到纲常伦教?更哪里还顾得到宗法家风?”

接下来他们遭遇的家庭反对之剧和社会舆论压力之大,是不用说的了。陆小曼整天以泪洗面,徐志摩也身心疲惫,不得不去欧洲暂避风潮,他称这是“自愿的充军”。在新月社为徐志摩赴欧的饯行酒宴上,陆小曼喝了许多酒,在他人的劝慰中,她只是连声叫:“我不是醉,我只是难受,只是心里苦!”

好在经过极有声望的胡适多方斡旋,也得到刘海粟等挚友的鼎力相助,徐志摩与陆小曼的好事,终于得到双方家庭的谅解,多少磨难,总算换来了圆满的结果。1926年8月14日,即农历七月初七,俩人举行了盛大的订婚仪式。仪式由徐志摩的老师梁启超作证婚人,梁启超在仪式上对徐、陆发了一通措词严厉的训词,可见二人的婚姻,即使到了牵手婚姻殿堂的时候,依然受着一些传统人士的贬斥。

尽管如此,俩人的爱,总算有了一个美丽的结局。而徐、陆间的情书,也成为徐志摩生命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虽然徐志摩因追求林徽因而写下了一些对她充满爱恋的情诗,还有《康桥日记》记下了他与林在伦敦的情感交流,但毕竟二人之情止步于“水中云影”而已,徐没有机会用自己的才情写下相思相恋的书信;而《康桥日记》在徐死后落到林的手中。事关个人名声,《康桥日记》后来也未公开,并永远消失在以后的岁月中。因而,后人再也难以从徐志摩的文字中,看到更多的有关与林徽因相关的情感记录。

凌叔华,前面说了,与徐的关系总停留在叔华所说的“手足之情”层面,在徐志摩、陆小曼订婚后,凌更是有意拉开了与徐的距离,因此,徐志摩的情感不能寄托于她,也就不会有多少情感文字流传下来了。

而徐志摩与陆小曼的情感历程,跌宕起伏。留下了丰富多彩的情书和日记的记录。当然,结婚前与结婚后,俩人的生活环境是不同的,心路历程也有变化。如果说婚前,俩人有关情感方面的文字多属激情四射的爱的表白。和冲破传统观念的勇气体现。婚后的情感文字则增加了许多生活琐事。甚至包括俩人在生活习性和观念上的冲突,诸如陆小曼生活奢侈、吸鸦片烟、在社交圈闹出些风言风语,等等,都不能不影响到徐志摩的心境。好在徐志摩是个深受西方文化影响的绅士,他此后一直在试图改变陆小曼的兴趣爱好,培养她的上进心。这类内容的情书,仍洋溢着动人的温馨和恩爱。

无论小曼曾让志摩有过多少次的失望,我们从志摩离世后,小曼的《哭摩》一文中,仍可以读出两个人的情真意切——

“摩,你是不是真的忍心永远的抛弃我了么?你从前不是说,你我最后的呼吸也须要在一起,才不负你我相爱之情么?摩,直到如今我还是不信,你真的是飞了。我还是在这儿天天盼着你回来陪我呢,来同我一同去到云外优游去吧。你不要一个人在外逍遣,忘记了闺中还有我等着呢……”

那样的哀婉悲伤,令人长叹。

徐志摩死后,曾经衣着光鲜、喜欢出入于社交娱乐场的陆小曼,一直是一身素服,再也没有踏入那样的地方一步。

1936年,陆小曼将徐志摩为她所写的部分日记和书信编成《爱眉小扎》,交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出版;后来又将此书中的日记部分,与残存的日记《西湖记》(1918年)、《眉轩琐语》(1926—1927年),以及友人的书画《一本没有颜色的书》,合编成《志摩日记》,于1947年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这构成了现存徐志摩情感文字的主体。好在香港商务印书馆于1983年出版的《徐志摩全集》中,又补充了许多未曾面世的徐志摩书信,其中包括数十封致陆小曼的书信,从中也可以读到徐、陆二人情感历程的大量细节。

本书只选了徐志摩与陆小曼之间的情书,并且主要选自1936年版《爱眉小扎》的书信部分和日记部分,以及1983年版《徐志摩全集》中致陆小曼的书信部分。需要说明的是,关于本书书名,1936年版的《爱眉小扎》,原有日记手稿影印本和日记、书信铅印本两个版本,均题“爱眉小扎”。出于今人阅读习惯考虑,本书用此名时特改“扎”字为“札”字。

徐志摩是个情感丰富而细腻的人,又是一个文采飞扬的人,因而他在情感方面所写下的大量文字,是值得我们好好欣赏的,它可以让我们触摸到一个充满灵性之人的内心,感受到一份愿意为爱而付出一切的感情。品读诗人徐志摩。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