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最近频繁爆雷跑路的理财平台想到的

最近一直很忙,好像飞天蜘蛛一样四处飞,跟各种金融机构和银行合作做培训,都没有空余时间打理这片小天地了,甚至有朋友给我发来私信说,是不是也跟最近P2P频繁爆雷一样,我也跑路了,嘿嘿,谢谢大家关心,我就是想跑也放不下这么多支持我的朋友,还得好好跟大家一起讨论风险这点事儿呢。
不过说实话,最近发生的事情确实好多,从上个月开始的P2P爆雷案件一个接着一个,尤其是杭州和上海这两个城市,几乎占据了案件量的大头。我们常常听人说,出来混,总归是要还的,这些平台的接连出事,已经足以让我们惊醒了。很久之前我的很多做风控的朋友就在说,那些日子特别红火的理财平台,其实已经到了最危险的关头,最后疯狂一把之后,迎来的就是大规模的跑路风潮。
没想到还真就被他给说中了,甚至连大家眼中口碑不错的网贷之家都被拖下了水,这些出事的平台被警方介入后,多数的罪名都是非法集资或者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可是说句实话,这些对于普通的投资人来说,要想分清并且找到风险点,这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加上被人家花好稻好的一通忽悠,更是被眼前的利益给迷惑了心智,结果当然就可想而知了。我们再看看这些受害人和损失的金额,多数都是一些中老年人,辛苦积攒了一辈子的心血,就这样泡了汤。
责任在谁?作为犯罪主体的平台运营者当然难辞其咎,但是除了他们,其他方面就都是无辜的了吗?我们看看那些曾经特别风光的理财平台,砸下巨资做广告,铺天盖地,媒体跟风为他们炒作,这真的就一点问题都没有吗?这些曾经形象良好的理财平台,请来身价同样不菲的公众人物为他们做代言到处宣传,这真的就一点问题都没有吗?甚至这些理财平台的运营者,收到地方上领导的亲切接待,很多部门给他们一路绿灯大肆扩张,这真的就一点问题都没有吗?
一个问题的集中爆发,肯定是有多方面原因的,始作俑者固然是可恨,但是摇旗呐喊助长声威的也一样难辞其咎。究其原因,恐怕这其中只有一个解释是比较靠谱的,那就是利益驱动。所有的一切都是基于利益这两个词展开的。
对于平台和投资人来说,这是最简单的利益关系,投资人看中的是平台的利息,而平台则看中了投资人的本金,于是双方在各自的利益驱动之下走到了一起,并且最终也实现了各自的诉求,投资人在刚开始的时候拿到了高额的利息,最终却被平台吞噬了本金。而那些摇旗助威的所谓公众人物,也是看中了平台给出的高额代言费,拿钱办事,听起来似乎是天公地道,但是却因为这些公众人物的社会属性,将更多的小投资人拖进了泥潭。而在地方上,大家看中的是政绩,理财平台的大量资金能带动当地的经济,这是一个很诱人的噱头,却没想,这些资金都是哪里来的?那可都是老百姓的血汗钱。
于是这一盘棋,网罗了各方的利益,撑起了一片红火的P2P理财市场,但是随着中央开始对市场进行严厉监管的一声令下,野蛮生长的互联网金融理财市场被戴上了紧箍咒,受不了咒语煎熬的平台终究成不了真正的齐天大圣,于是纷纷选择离场,从打响了跑路的第一枪开始,我们就预见到这个市场将出现多米诺骨牌效应式的崩溃。
因为恐慌的情绪是会传染的,当第一家平台出现爆雷跑路之后,其他相似的平台也会感觉到末日将至,如果不跑,说不定会有更严重的后果,于是也选择跑路。当跑路的平台变得越来越多,投资人也会出现恐慌,生怕自己的钱再也收不回来,于是开始出现集中挤兑的现象。金融机构最怕的就是出现集中挤兑,发生这样的状况,哪怕是银行也会承受不了的。于是那些被挤兑的平台开始出现兑付困难,这些消息流出,就会被大众解读成哪怕这样的大公司,说不定也要跑路了,你看兑付都成问题了,于是整个市场的恐慌情绪就开始蔓延了。
但是我们始终还是要相信,市场是会进行自我调节的,我们的政府和监管机构也不会任由这样的情况继续下去,一定会采取干预的手段。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可能确实会存在一段时间,但肯定不会一直持续。
在持续爆雷的新闻中,其实我们也看到了一些正面的新闻,很多的金融机构包括一些合规的理财机构,在进行自身业务的调整,将自己的业务进行重新整理。同时随着国家对互联网金融乱象的打击持续深入,这些金融市场上的骗子们会被逐渐清理掉,我们其实可以把这看做是一场清污除垢的过程,可能涉及面确实很广,但是若没有壮士断腕的决心,我们怎么能还投资人一片朗朗的晴天?
我们希望未来的监管,除了对市场规则和运行进行严格管理之外,同时也要提醒公众,不要盲目跟从所谓的明星和公众人物的推荐,投资是很专业的事情,这里面涉及到很多专业的金融知识,不要听谁谁随便忽悠几句就认识是发大财的好机会,还是需要进行深入的了解,知道自己投资的项目到底是做什么的,凭什么赚钱,能赚多少钱,有什么风险,多问一些专业人士的意见,多问几个为什么。钱是自己辛辛苦苦赚来的,也不要这么轻易就出手了。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投资的目的本身就是为了赚钱,谈利益不是什么丢人的事儿,但是还是要请大家记住那句有名的投资警句:
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