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孩子自行解决问题有什么好处?
倾听的一个核心理念就是问题归属原则,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怎么强调也不为过。因为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经常会掉入这样一个陷阱,这个陷阱就是把本该属于孩子或者他人的事情,我们去承担了解决问题的责任,而不是鼓励对方自行解决、自己面对问题。当孩子或他人拥有问题时,我们很容易跳起来,并认为解决问题是我们的责任。当我们无法解决问题的时候,就会自我指责,而且,也成为了他人指责的对象。
问题归属原则强调:谁的内在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谁想改变别人?那么谁就拥有了问题,责任就归属于他,需要他来解决。
当我们一直为孩子或者他人承担责任的时候,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呢?
1、如果我们一直为孩子或他人送上我们事先准备好的解决方案,那么,孩子或他人就会一直依赖我们,无法发展出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无法学会承担责任。每次他们一遇到新的问题,就会不断地找我们来解决。孩子或他人会发展出一种认知:认为我们为孩子或他人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
2、当我们接手或者“负责”起孩子或他人的问题,并认为寻找良好的解决方案是我们的责任时,不仅是个可怕的负担,而且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没有人能够有无穷无尽的智慧,在任何时候都为他人的问题找出最好的解决方法。
案例分享:
毛先生特别喜欢和小朋友一起玩,但是和他差不多年龄的小朋友经常会因为要做功课或者上兴趣班的原因,没有办法和他一起玩。只有一个比他小2岁的弟弟,因为还在上幼儿园,所以能经常陪他玩。毛先生喜欢和弟弟玩枕头大战的游戏,可是,因为弟弟动起手来,经常掌握不好力度,打得毛先生很痛。毛先生很生气,他不愿意和弟弟玩,可是又找不到其他人玩,所以很苦恼。每次被打痛了,毛先生都来找妈妈,想让妈妈帮忙解决问题。
我们来分析一下上面的案例,我们先做一个辨别:谁有未满足的需求?毛先生有未满足的需求。谁想改变别人?毛先生想改变弟弟。
如果毛先生被弟弟打痛了,找妈妈帮忙解决,妈妈跟弟弟说,你打哥哥打痛了,玩的时候要注意不能太用力。弟弟答应妈妈说:会注意的。但是一个这么小的小朋友的自制能力是有限公司。没过多久,毛先生又跑来找妈妈,要求帮忙解决弟弟太用力的问题。妈妈继续找弟弟谈话,弟弟继续答应,然后继续自制力不足。
如此周而复始,妈妈被烦扰不堪,再好的脾气也控制不住了,开始进入问题区,最后可能只有一个结果,禁止他们继续玩这个游戏。而毛先生呢?因为把解决问题的责任交给了妈妈,但是妈妈又没有有效的解决办法,开始对妈妈产生抱怨,对弟弟也产生了怨恨,开始大声地骂弟弟,跟妈妈发脾气。
上面的案例,最后的发展是怎么样的呢?
在妈妈表示无能为力之后。俩人继续在房间里玩,没过一会儿,房间传来“啪啪啪”的声音,像是谁的屁股正在挨揍。妈妈吃了一惊,正准备进去一探究竟,然后传来毛先生的声音:这样你觉得痛不痛?弟弟回答:不是很痛。然后又是“啪啪啪”的声音传出来,毛先生又问:这样痛不痛?弟弟回答:很痛。毛先生说:这就对了,你打得我就是这样痛。下次知道了吧?弟弟回答:知道了。
然后俩人一直在里面嘻嘻哈哈地玩游戏,直到要吃饭了才结束。吃饭的时候,妈妈问毛先生:你刚才是在教弟弟吗?毛先生瞪大眼睛,说:当然不是啊!我是让他感受一下被打痛的感觉,否则,我就老是被他打痛了。
毛先生在承担了自己的责任之后,既保住了自己想玩这个游戏的愿望,也想出了最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案:让弟弟体验一下被打的感受,在弟弟体验过被打的感受后,弟弟也发展出了自制力,俩人终于可以开开心心地玩游戏了。(妈妈不得不承认,毛先生的这个办法实在太有效,而站在大人的立场,妈妈是无论如何也想不出这样的解决办法的。)
毛先生的问题是:想玩,找不到合适的人玩,只能和弟弟玩,弟弟掌握不好力度,老是打痛毛先生。因为弟弟掌握不好力度而打痛毛先生,是毛先生找弟弟玩这个行为的自然后果,没有别人可供谴责。——毛先生必须承担起这个责任。他必须面对的真相是——除了弟弟就没人可一起玩,弟弟没有学会怎么掌握打人的力度。毛先生需要找到平衡这件事情的方案——既能和弟弟一起玩游戏,又能让自己不受被打的痛苦。
当毛先生发展出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时候,他感受到了成就感,获得了成长,对自己更有自信了。
从上面的案例,我们可以总结得出:
1、 所有的孩子在他们的一生当中,都不可避免地会遇到问题——各种各样的问题。
2、 孩子在面对自己的问题的时候,拥有令人难以置信的潜能,可以找出解决自己问题的方案。
3、 当父母接纳自己不需要去为孩子的问题负责的时候,父母就处在一个更加有利的位置,可以作为一个协助者,催化剂或者说支持媒介,帮助孩子找到自行解决问题的方法。
4、 当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他的确需要帮助,但矛盾的是,从长远来看,最有效的协助方式就是“不提供帮助”。更准确地说,这种协助方式是把责任留给孩子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可能有人会说,这些都只是小孩子的问题,只适合做父母的人去学习和了解。我们来看看,在大人的世界里,是不是就没有这些问题了呢?
在我自己的职业生涯里,我遇到的企业,无论是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还是典型的商业企业——贸易公司,还是最具创意的广告行业,基本上都逃不脱家长制的管理模式。公司的老板既包揽着事无大小、所有决策的决定权,又埋怨着下属管理层的无能。而公司的管理层既怨恨、指责老板剥夺了决策的权力,又逃避承担决策后果的责任。
前段时间,很多育儿公众号都在转发一篇关于感叹孩子不懂得心疼父母的文章,父母们在感叹含辛茹苦养大的孩子居然成了白眼狼的时候,却忘记了,是谁一点一点地夺走了孩子学习承担责任的机会?
当我们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没有帮助孩子学会承担自己的责任,为自己负责,到孩子长大进入社会之后,是不可能会自动进化到学会承担责任。一个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学会为自己负责任的人,会把这种行为带到他成年的工作生活中,以及结婚之后的婚姻生活之中。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清晰地辨别和区分问题及责任的归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在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的时候,我们如果学会经常问自己:现在谁处于问题区?这能帮助我们看清,是谁需要负责任。
(部分资料来源自《PET父母效能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