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贝多芬传》/作者:邵明
—— “竭力为善,爱自由甚于一切,即使为了王座,也永勿欺妄真理。...贝多芬”
《孟子·告子下》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故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句话,用于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身上,是恰如其分的。
书法与音乐是相通的,这话我听张森说过,也听陈梅璋老师说过。记得在去年我刚开始学“拉杠”时,陈老师还特意带我去上海大剧院听了场音乐会,让我理解书法与音乐的关系。为此我还在头条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陈梅璋谈音乐与书法》,今天就不啰嗦了,如有兴趣可上头条或百度上查阅此文章。
宅在家里,还足不能岀户,闲得无聊中只能找书法与音乐来解闲情。书法我每天坚持“拉杠”,音乐听陈梅璋老师说过,德国的贝多芬。我从贝多芬的《第五钢琴协奏曲》到《d小调第九交响曲》;从《幻想奏鸣曲》到《英雄交响曲》,对于我这个五音不全的朋友来说,收获并不多,然而《贝多芬传》到引起了我的兴趣。
我上网查阅了《贝多芬传》。我一碰到长篇小说,老毛病就又犯了,蜻蜓点水,不求甚解,一扫而过。我把《贝多芬传》的“序”,倒是看了几遍。贝多芬家境贫寒,父亲是个酒鬼,也是他的启蒙老师,母亲早逝。真是“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在贝多芬25岁时,他就开始发现自己的听力渐渐衰退,到了45岁时,他的耳朵完全失聪了。对于一个音乐家来说,这无疑是一个致命的打击。但是,倔强的贝多芬没有屈服于命运的安排,而正像他自己所说的那样:“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他用一根小木杆,一端插在钢琴箱内,另一端用牙咬住,用以在作曲时“听音”。可以想象,这一切需要付出多么大的毅力啊!1824年5月7日,贝多芬成功地指挥了,他在双耳失聪后创作的不朽作品《第九(合唱)交响曲》。
——『舒曼的话,对于一百多年后的今天来说,已是事过境迁。因为,现在贝多芬是属于全世界的。人们都知道他的《命运》、知道他的《英雄》、知道他的《热情》、《悲怆》,知道创造者贝多芬是伟大的音乐家,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贝多芬的音乐,《贝多芬传》与我今天学习书法又有何关联?我想,我不说大家也都心知肚明了。“...,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面对当下的“蛤蜊炖蛋”,我还有什么牢骚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