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兽总是独行,牛羊才成群结队
鲁迅先生的这段话放在今天依然振聋发聩。
图片来源pixabay今天跟一个学妹聊天时,谈到朋友的问题。她似乎对此很有话说,细聊之后发现原来优秀如她,同样被“朋友”这两个字所牵绊着。
学妹小陈是个很上进的人,大一的时候就是班里的团支书,课余时间在辅导员办公室当小助手,另外还加入了学校学生会,成绩好,性格开朗,在班里很受欢迎。但随着班里人越来越熟悉之后,她发现自己并没有那么耀眼了,似乎也没有真正能聊的来的朋友。
以前宿舍里有6个人,她和其中三个人比较聊的来,她们会一起参加活动,一起吃饭,一起上课,另外两个人则比较爱玩,常聚在一起打游戏。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每个人的生活差异越来越大,她们为不同的社团卖力,参加不同的比赛,选修不同的课程,渐渐的,那两个打游戏的还是一起逃课出去玩,她们四个人中似乎也出现了小分队,A和B较好B和C较好,而她成了ABCD中的D。
当她跟我聊起这件事时,看得出来,她的表情很失落,是那种小朋友丢失了心爱之物而又再也找不回来的难过。这不禁让我想起了自己的那段日子,被社团、学业、兼职折腾的死去活来的大一时光。但与她稍微不同的是,我一直都有自己的好朋友和朋友。小陈难过的最大来源是当初以为的好朋友似乎莫名其妙的就偏离了轨道,而现在,她置身于宿舍的两个小群体中间,她觉得气氛格外尴尬,自己好像是多余的存在。
嗯,我能理解她的感受,回到宿舍发现大家各自就着各自的话题聊的火热时,自己却完全插不上嘴,却也不能一言不发,于是就无关痛痒的说几句,结果好像别人并不很懂自己说什么,依然专注在无人推门进来时的状态。
但其实所有的这些让人难受的心理状态都是无足轻重的。我不是说朋友不重要,也不是说合群没必要,我的意思是我们没有必要为了交朋友而交友,为了合群而合群,对我们而言,最重要的,始终是自己。
图片来源pixabay我常在想人最好的状态是什么,就是一个人的时候有事做,不觉得无聊,和朋友在一起的时候有话说,不觉得孤单,这大概就是最好的生活状态。而当一个人处于大学阶段时,在成长和朋友之间如果必须做出选择的话,我相信选择成长是最明智的选择,并且当一个人真正地成长后,他会发现,鱼和熊掌是可以兼得的。
人与人之间总是有各种各样的差异,这些差异使得我们相互靠近互相吸引,又或者相互厌恶背道而驰。但是我们总能找到与自己契合的人,如果把我们彼此比作两条或长或短的线,也许我们重合了2厘米,或许10厘米,30厘米,100厘米,都有可能。但其实没有两条完全重合的线,既然如此,那么一条线和另外一条线最终的结局都是分离。
回忆一下,现在你和你的小学好朋友们还联系吗?初中时最好的朋友关系还好吗?高中的闺蜜还有话说吗?相信大多数人的答案都是令人伤心又失望的,再对比小陈的经历,大学没有找到一个真正的好朋友,她们似乎都能玩到一起,除了自己。这两种情况其实并无差别,只不过看上去前者似乎是输给了时间,而后者我们是输给了其他人,因为其他人同我们的“好朋友”关系更加密切,而我们无力插足。但归根结底,我们还是输给了时间。因为时间有限,没有更多的时间分给朋友。要学习要工作,要和父母打电话,哪有那么多时间去迎合朋友们的兴趣爱好。
可是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得以一个人专注地去干一些事,把时间都投资在自己身上,一直往前走往前走,在前进的途中会遇到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也不结伴而行,只是相遇时打个招呼,跌倒时搀扶一把,然后岔路口再见或者重逢。回首来路,除了我们一路辛苦的耕耘,还有朋友的脚印,一直都是一个人看似孤独地往前走,却也收获了一路的朋友。因为从不刻意的地交朋友,所以遇到别人时格外真诚,因为一个人独行从不害怕任何失去,所以交往过程中落落大方,反而为自己赢得了友谊。出色的人都是这样,经历了孤独,而后成长,经历了成长,也收获了友谊。
图片来源pixabay最后分享青年作家刘同的一段话:也许你现在仍然是一个人下班,一个人乘地铁,一个人上楼,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睡觉,一个人发呆。然而你却能一个人下班,一个人乘地铁,一个人上楼,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睡觉,一个人发呆。很多人离开另外一个人,就没有自己。而你却一个人,度过了所有。你的孤独,虽败犹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