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写1000字散文故乡记忆

年少敢笑旧风景

2019-01-20  本文已影响7人  多其时

老家很小,是一座如今已经不怎么安静了的小镇子,每栋楼都是黑瓦白墙,朱漆门楣的古建筑,她在这片土地静静地躺了三千多年,是我永远珍爱的故乡。

这次寒假回到老家已经一周多了,今晚出门,看到汽车站旁边新建了一片小楼,夜色里,模仿徽派建筑古典的飞檐上挂着一圈不尴不尬的LED灯串,把小楼勾勒出了七八十年代乡村歌舞厅的感觉。

很奇妙,也不知道该如何评价,毕竟现在的老家和我童年里的认知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无法说这变化是好是坏,它带着城市化效率奇高却冰冷不近人情的气息轰轰烈烈地闯进这个小小的古镇,却同时也带来了响亮的旅游小镇的名号,成为了5A级别的旅游风景区。

于是路边两层的黄土糊着外墙的楼都不见了,变成了粉刷一新白得刺眼的墙,配上刚刚上好漆的木制门楣。它重新换了个模样,变成了簇新的“徽派建筑”,在刺鼻的油漆味里扮演着“古镇”的一员。

从那次以后,大路两旁的古建筑基本已经翻新完毕,夏天走在路上,会被两旁的白墙反射的太阳光刺到扎眼。可是路上遇到的游客也越来越多了,上街去吃一碗面,要穿过无数个带着小红帽的旅行团,听此起彼伏的导游腰间别着的小蜜蜂里传来尖锐的景点介绍的声音,才能到小时候最爱的面馆。

曾经疯玩的田地变成了天平天国时期建成的王府,同学家在老巷子里住,每天从清晨到晚上,都能听见熙熙攘攘的游客声。巷子里原本的住家也都搬走了,几乎都被改成了旅游纪念品小店和食品铺子,走在巷子里很热闹,但小时候的那种幽静深远的气息,一个人踏在青石板上哒哒的清脆声响,也都消失不见了。

我不想去评判这个古镇商业化的对错,不论她变成什么样子,她都会一直是我最爱的魂牵梦萦的家乡。安徽不是什么富庶的地方,这个小镇,和江南温温柔柔的雨中景相比,还要更加硬朗一些,街上来来去去大声聊天的小镇老人们,都说着调子不怎么好听间或夹杂着粗话的乡音,我爱用“浊”这个字去形容它,它没有吴侬软语的清丽温婉,更贴近土地和农村,不温柔,但很质朴。

这些年回家的机会并不多,在镇上待的时间也不是很长,每次回来,总是会拍很多很多照片,想要留下一点奢侈的念想。于是也会发现,每次隔了一年半载重新见到的家乡,都会有一些新的改变,建筑的外墙在不停地重新粉刷,又一座楼被改成了旅游景点,小时候爱吃的米饺店彻底地关了门,家门口又新开了几家装修十分网红的小吃店……

这个古镇如今依旧古意盎然,但是细节处却充满了城市化和商业化的痕迹,我不反感这样的变化,只是我们都在长大,开始怀念从前的种种,开始念旧,或许,家乡也只是在陪着我一起长大吧。

图片拍摄/行深 图片拍摄/行深 图片拍摄/行深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