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种阅读方法,练出会读书的大脑
【韩】高荣成《极致阅读手册》“我们在阅读中成为自己。”——德国作家 马丁·瓦尔泽
今天要给大家分享的书是韩国职业读书人、作家高荣成的《极致阅读手册》。
“极致阅读”是什么呢?不是快,也不是多,而是从阅读中获益并改变我们的生活。这是一本运用脑科学、认知心理学和行为经济学知识,帮助人们养成阅读习惯的指导书。作者向我们展示了10种读书方法,可根据需要应用于我们的职场和生活。
接下来,我就给大家简单介绍“读我、多读、泛读、慢读、观读、再读、笔读、朗读、难读、掩读”这10种读书方法,同时重点分享“观读”和“笔读”,这两个是我目前刻意练习的读书方法。
1 读我:阅读自己
“无论你认为自己行还是不行,你都绝对是正确的。”——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创立者,亨利·福特
很多人认为我们长大了之后大脑就不再变化,甚至会退化。但实际上,脑科学研究证明:我们的大脑在不断地变化,大脑受视觉、听觉、行为、思考、学习、认知、记忆等几乎所有脑活动影响,脑神经组织每时每刻都在变化。
大脑的无限变化是由我们的生活方式决定的,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能拥有像爱因斯坦一般的大脑,但我们个人的选择和行为会导致自身不可思议的成长和飞跃。我们必须要认识到这一点:任何时候我们都能成长。
2 多读:多多阅读
“我们在阅读中成为自己。”——德国作家 马丁·瓦尔泽
科学家对比了菜鸟读书者和熟练的读书爱好者的大脑。
菜鸟读书者在读书的时候,大脑的活动程度高、活动区域广泛。为了识别信息并理解其意思,需要运用到大脑的许多领域,也就是意味着他们需要多消耗一些时间,才能够理解文字的意思。但熟练的读书爱好者的大脑已经开辟了一种方法,能在眨眼间识别视觉信息和其内在含义信息,读书效率很高。读书越来越熟练的话,就无需使用基础的两侧大脑活动体系,只使用高效的左脑系统就可以了。
当菜鸟读书者的大脑在为了对文字进行第一层理解而艰苦奋战的时候,熟练读书家的大脑已经在构建良好的自动文字解读系统中完成了对文字的理解,并且在此基础上已经开始了隐喻、推论、类比、记忆等信息,在更高级的层次上活动了。
3 泛读:多样阅读
“人不应追求丰富地拥有,而应追求丰盛地存在。”——韩国法顶禅师
泛读,就是不局限于某一个主题或题材,而去做广泛多样性的阅读。长时间的泛读可以让我们变得更具批判性思维、更具有创造力、更具世界视野。
读书也是扩大知识边界的过程,一个人读的书越多,他认知的宇宙就会越大,就越发感到自己的无知,当我们认识到自己无知的时候,我们必然会变得谦逊。
4 慢读
“书有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需咀嚼消化。”——弗朗西斯·培根
慢读就是含英咀华细嚼慢咽的过程。首先,在你读过的书中,选择一本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经典书籍;然后反复阅读,把书中的内容差不多都记在脑中;然后再做一次“派生阅读”,把作者所有的著作读一遍、阅读相似主题的书;然后按章节对书的内容做概述;然后按章节写下自己的思考;最后,选取一个或多个主题,写一篇一万字左右的文章。
5 观读:带着观点阅读
“你在看,我是在观察。”——夏洛克·福尔摩斯
“看”是彻底主观的行为,眼见一定为实吗?不一定,我们常常因为脑中的“刻板印象”,或是因为“视觉盲点”,我们以为我们看到了真相,但其实我们只是看到了自己认为正确的东西。
“1000个人的眼中有1000个哈姆雷特”,不同人的视角不同,而读书是能够实现视角采集的最佳手段。去看一下不同作家对同一件事的观点有什么不同?和你的观点区别在哪里?
观读分两种,一种是在读书的过程中吸收观点,通过书籍来看世界。
“真正旅程不在于造访一块新的土地,而在于用新的视角,用其他人的视角,用上百人的视角去看宇宙,他们每个人都在看,他们的目光中又有着上百个宇宙。”
——法国意识流文学先驱 著名的小说家 马塞尔·普鲁斯特。
我们在读书的时候,就好比用作者的视角在看这个世界,我们一边读书,一边参与到作家的意识活动中,我们用外国人、旅行家、历史学家的眼睛看世界,通过深入准确地观察,转变脑中的固有思维模式。我们又可以重新看待这个世界,重新看待这个自己。尤其是在我们阅读小说的时候,我们不仅能够体验作者的视角,还能代入到书中各种人物的视角。
第二种是带着一定的观点阅读。
同样是《咖啡的历史》这本书,当我以一个经营者、一个职员、一个投资家的身份去读这本书,会有不同的阅读需求和不同的收获。
带着一定的观点阅读有利有弊,利处在于当你带着一定观点阅读的时候,你的注意力集中在某一点,使我们能够更精准地看到之前没有看到的东西。弊处在于当你秉持一定的观点时,很容易陷入到“隧道效应”之中,会忽视掉自己不认同的观点。
6 再读:再次阅读
“读书不读第二遍,不能算是读书家。”——日本历史文化评论家 松冈正刚
“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就算你读的是同一本书,但你自己已经不是过去的自己了。再读就像是一次自我的时间旅行,你可以通过再读书发现自己无意识的变化,可以看到过去的自己,也能与变化之后的自己相遇。
7 笔读:边写边读
“不动笔墨不读书。”——中国教育家 徐特立
笔读是指读书的时候在书上划线,做记号,贴便签,甚至读完之后提笔写文的读书方法。
这个方法是非常有用,第一,你可以将书中的精华部分划线,下一次再阅读的时候就只用读重点的部分就可以了。第二,你可以将书中的精华部分摘抄,积累成为你的写作素材。
有一句名言说“写作是完整读书的终点”,有很多读者读了很多的书,也认认真真地整理了很多的资料,有一颗写作的心,却在提笔的时候心生畏惧,那我们要如何开始写作呢?
你可以写与书相关的一件小事,或者是当天发生的事情,只要能坚持写下去,写作的内容就会随着写作的次数增多而变得越来越丰富。
你也可以写一段与书中内容有关的想法,一句话也可以写,一句一句的积累下来就能够变成优秀的文章。
你也可以写一小段短小的书评,概括书上的内容,附上一段对书的评价。刚开始的时候可能会很吃力,但如果能持之以恒地写下自己的见解,你会发现你在不经意间就具备了写简短书评的能力。建议你可以将你的书评发表出来,因为在别人的反馈之下,你会发现自己的缺点,摸索到提升的方向。
8 朗读:出声阅读
“诗是我的,可是朋友,当你朗读这诗时,可以将它看作是你的。”——罗马帝国诗人 马提亚尔
朗读要求我们在阅读文章时带着更多的情感,这样会倾注更多的能量,但我们也会得到相应的好处,通过更深的理解文章,我们得以在更高更深的层面上与作者邂逅。
9 难读:越读越难
“如果你不知道去哪儿的话,就往前走吧。”——《爱丽丝梦游仙境记》
成年人第一个不读书的理由是没有时间,第二个就是不喜欢读书,没有读书的习惯。但我们却会在网络上花费大量的时间,我们将时间花费在网络上,那相应的读书时间也必然会减少。习惯上网的大脑会让我们读书困难,从而厌恶读书,难以养成读书的习惯。那我们应该如何治愈难读呢?
一个很蠢,但是药到病除的方法就是:当你读书读累了,或者读厌倦了,或者觉得很难的话,别停下继续读就是了。
所有人的大脑都时常讨厌读书,你可以试一下,一直不停地读书,只要一直读下去,就会发生“认知失调”,因为厌恶读书的自己和一直读书的自己在大脑中产生了冲突,大脑就要想尽办法解决这种不一致,而大部分人都认为读书是很有意义的事情,可以反映出更优秀的自我形象,于是大脑就会开始自我合理化,原来我喜欢看书啊,看书的感觉很不错嘛。这种变化会慢慢的呈现出来,对书的厌恶感会渐渐的消失,书本会渐渐变得有趣起来。
另一方面,经常接触书籍的话,会产生“曝光效应”,经常身处在书中,对书的无感也能转变成为好感。
10 掩读:合上书读
“闲暇是所有财富中最好的财富。”——古希腊著名哲学家 苏格拉底
合上书读有两个含义,一是超越阅读,指的是追求读书内在化,合上书本之后,自我思考、写作、向他人传递书的思想,将书本与世界连接。
另一个含义是,跳出阅读,指的是追求读书的可持续,合上书本后自在地进行休息或者散步或者睡觉做梦。
我们在睡觉的时候,记忆碎片在熟睡期通过海马组织,活跃于大脑皮层,大脑会将清醒时接受的新记忆与旧记忆进行整合,创造出其他新的记忆。在睡眠时,帮助长期记忆形成的CREB蛋白也会得到补充。在清醒时消耗的认知资源也会再度被充满。所以越是学习强度大,充足的睡眠就越重要。
以上就是为大家介绍的10种读书方法:“读我、多读、泛读、慢读、观读、再读、笔读、朗读、难读、掩读”。这十种读书方法并不是孤立的,往往可以结合在一起,对于一本书,你可以用多种读书方法。
比如说我自己喜欢用“泛读”+“观读”+“笔读”,对于自己感兴趣的某一个主题,我会挑选5本及以上同主题的书籍,通过主题阅读的方法阅对比不同作者之间的观点的异同点。再选取其中一本书我认为最好的书,以不同的角色去读它,比如我读第一遍的时候,是一个提问者,在书中找答案;读第二遍的时候,是一个作者,梳理书的框架和结构,这本书怎么写会更好呢?读第三遍的时候,我是一位老师,结合书中的内容和我自己的经验,去教会我的学生这本书的精华。
如果你不知道去哪儿的话,就往前走吧。
如果你不喜欢读书的话,就不停地读吧。
谢谢你看到了这里!10种读书方法,你打算从哪一个开始练习呢?
我是和你一起阅读一起成长的易贝,我们下次分享见!
附:No.11 分享火箭图《极致阅读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