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爱.诗享天下文海里的一盏明灯春花秋月(精美文集)

诗//净居寺怀古

2019-04-27  本文已影响159人  远风远
净居寺远景

那年的春天偏于婉约
同根三异树上
一片苏轼的影子飘落
凋零了清风明月我
也凋零了今时今日的香火

还俗的晨钟暮鼓
把院墙围困的光阴解脱
平仄的读书声
被那条贬谪后的山路消磨
越来越清瘦的夜
定是吟诵了
太多人世间的悲欢离合

肃穆的菩萨像前
只剩下空空的因果
僧人舍弃肉身的蒲团
度化长跪的枯草成佛

扎根在古井中的木檩
等待那声久远的
——阿弥陀佛
将会在修行的暗水里
生长新的禅机
开出白色幽莲的花朵

(远风远原创,转发请告知。插图来自网络,侵权立即删除) 净居寺

注:1、同根三异树——寺旁有一棵年逾千载的银杏,树高7丈余,干粗3、4人围,树上寄生一檀一柏,人称“同根三异树”。
2、苏轼读书堂——元丰三年(1080年)正月下旬,苏轼谪黄州,途经光山,慕名游览大苏山净居寺,写下了《游净居寺诗并序》,此间还有诗《梅花二首(光山度岭作)》,是为诗坛千古名唱。元丰四年至六年,苏轼在黄州任,常寓净居寺“第以福乡灵境,故往往寄啸而逃禅焉”,选寺后山阳半腰一平地,建读书堂。
3、木檩条传说——据言唐朝有一众云游僧,某日至大步岭,见景色怡人,就决定在此建庙。他们四处化缘备料,其中一和尚在古井里发现有木檩,遂扯起了数根,待清数的和尚说够了,那井里的檩条再也无法扯起。民间有人说,在晴好的天气,每当明月当顶时,还隐约可看到井水里的木檩头。
(以上资料引自网络)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