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原则

2020-05-09  本文已影响0人  墨_0b54

七条原则

开闭原则(Open Closed Principle,OCP)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关闭。当应用的需求改变时,在不修改软件实体的源代码或者二进制代码的前提下,可以扩展模块的功能,使其满足新的需求。

使用方法:

  • 可以通过“抽象约束、封装变化”来实现开闭原则,即通过接口或者抽象类为软件实体定义一个相对稳定的抽象层,而将相同的可变因素封装在相同的具体实现类中。
  • 因为抽象灵活性好,适应性广,只要抽象的合理,可以基本保持软件架构的稳定。而软件中易变的细节可以从抽象派生来的实现类来进行扩展,当软件需要发生变化时,只需要根据需求重新派生一个实现类来扩展就可以了。

里氏替换原则(Liskov Substitution Principle,LSP)子类可以扩展父类的功能,但不能改变父类原有的功能。所有引用基类(父类)的地方必须能透明地使用其子类的对象。

  1. 子类可以实现父类的抽象方法,但不能覆盖父类的非抽象方法。
  2. 子类中可以增加自己特有的方法。
  3. 当子类的方法重载父类的方法时,方法的前置条件(即方法的形参)要比父类方法的输入参数更宽松。
  4. 当子类的方法实现父类的抽象方法时,方法的后置条件(即方法的返回值)要比父类更严格。
    https://blog.csdn.net/u012361379/article/details/88062769

使用方法:

  • 子类继承父类时,除添加新的方法完成新增功能外,尽量不要重写父类的方法。
  • 如果通过重写父类的方法来完成新的功能,这样写起来虽然简单,但是整个继承体系的可复用性会比较差,特别是运用多态比较频繁时,程序运行出错的概率会非常大。
  • 如果程序违背了里氏替换原则,则继承类的对象在基类出现的地方会出现运行错误。这时其修正方法是:取消原来的继承关系,重新设计它们之间的关系。

依赖倒置原则(Dependence Inversion Principle,DIP)要面向接口编程,不要面向实现编程。高层模块不应该依赖低层模块,两者都应该依赖其抽象;抽象不应该依赖细节,细节应该依赖抽象。

使用方法:

  • 每个类尽量提供接口或抽象类,或者两者都具备。
  • 变量的声明类型尽量是接口或者是抽象类。
  • 任何类都不应该从具体类派生。
  • 使用继承时尽量遵循里氏替换原则。

单一职责原则(Single Responsibility Principle,SRP)一个类,只有一个引起它变化的原因。应该只有一个职责。对象不应该承担太多职责,否则类应该被拆分,一个类只负责一项职责。(方法也应该是这样)

使用方法:

  • 发现类的不同职责并将其分离,再封装到不同的类或模块中。

接口隔离原则(Interface Segregation Principle,ISP)一个类对另一个类的依赖应该建立在最小的接口上。尽量将臃肿庞大的接口拆分成更小的和更具体的接口,让接口中只包含客户感兴趣的方法。

使用方法:

  • 接口尽量小,但是要有限度。一个接口只服务于一个子模块或业务逻辑。
  • 为依赖接口的类定制服务。只提供调用者需要的方法,屏蔽不需要的方法。
  • 了解环境,拒绝盲从。每个项目或产品都有选定的环境因素,环境不同,接口拆分的标准就不同深入了解业务逻辑。
  • 提高内聚,减少对外交互。使接口用最少的方法去完成最多的事情。

迪米特法则(Law of Demeter,LoD)只与你的直接朋友交谈,不跟“陌生人”说话。如果两个软件实体无须直接通信,那么就不应当发生直接的相互调用,可以通过第三方转发该调用。

“朋友”是指:当前对象本身、当前对象的成员对象、当前对象所创建的对象、当前对象的方法参数等,这些对象同当前对象存在关联、聚合或组合关系,可以直接访问这些对象的方法。

使用方法:

  • 在类的划分上,应该创建弱耦合的类。类与类之间的耦合越弱,就越有利于实现可复用的目标。
  • 在类的结构设计上,尽量降低类成员的访问权限。
  • 在类的设计上,优先考虑将一个类设置成不变类。
  • 在对其他类的引用上,将引用其他对象的次数降到最低。
  • 不暴露类的属性成员,而应该提供相应的访问器(set 和 get 方法)。
  • 谨慎使用序列化(Serializable)功能。

合成复用原则(Composite Reuse Principle,CRP)尽量先使用组合或者聚合等关联关系。其次才考虑使用继承关系来实现。

使用方法:

  • 合成复用原则是通过将已有的对象纳入新对象中,作为新对象的成员对象来实现的,新对象可以调用已有对象的功能,从而达到复用。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