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老师带班│不达标就重做
2018-09-15 本文已影响67人
康老师心育
早上从五楼平台经过,见门后,还有两三处污迹,像片蝴蝶翅膀一样,在眼前闪着。
我皱了下眉头:昨天刚刚现场指导过卫生标准,要求每一处都要过关,怎么到现在还没有清理呢?
我来到教室,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问:哪位同学负责五楼的卫生区?
杨瑞和郭梦同学站了起来。
我招了招手,示意她们同我出去。
我带她们来到卫生区,指给她们地上的污迹。
她们相互看了看,脸上现出尴尬的神情。
“昨天已经现场指导了,这几天我们正抓卫生标准,你们觉得现在的状态算达标吗?”
她们低着头。
杨同学马上意识到什么,跑回过教室,拿来了笤帚和拖把。
好,马上清理。记住,如果仅仅使用拖把擦不掉的话,你们没有看到后边窗台上有两个小铲子吗?我提醒道。

对于这样的行为,得受到警告,不然,之前的指导就会流于形式,毫无效果。
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了一个“破窗效应”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示范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整个组织就会受到破坏。
我认为,在班级管理中,也得谨防“破窗效应”的负面影响,像这次看似很小的卫生不达标事件,如果不能惩戒警示,可能会为其他卫生区达标带来不好的开始。
来到教室,我再次对学生说:昨天我们刚指导过卫生标准,居然有同学对地面污迹视而不见,导致卫生不能达标,按照之前的约定——每发现一次,提醒一次,本组的劳动时间再延长一天。
同学们你看我,我看你,也只好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