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复成长励志想法

剽悍一只猫点中了我的要穴

2017-12-28  本文已影响49人  51f248fe91a7
重复

昨晚听了大名鼎鼎的自媒体人剽悍一只猫的分享课,深觉受益匪浅。猫爷总共讲了十点,其中有一点完全点中了我的要穴。

猫爷首先提了几个问题:有很多人标榜自己一年看了几百本书,听了几十门课程。可是当你问他,读的这几百本书,哪三十本是比较好的?这其中哪五本是特别好的?你能讲好哪一本?你很好的消化了那一本?绝大多数人听到这些问题就懵掉了。

听到这里,我回想了一下近期读过的书,对照了一下这几个问题,确实有点懵——书名倒是基本能记得起来,大概内容也有印象,问题是,哪一本我也讲不好啊!

猫爷说,每一本好书如果不读个十遍,简直就是在暴殄天物。他曾经为了锻炼自己的幽默感,找出罗永浩的《老罗语录》每天不断的重复听了整整七年;他觉得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不错,每天不断的重复听了几百遍;他发现有一门课特别好,每天不断的重复听直到烂熟于心,现在他也能很好的讲这门课了,重点是这课程他已经完全能够运用了。

点中我要穴的,正是猫爷所说的重复力。重复、重复再重复,直到滚瓜烂熟;践行、践行再践行,直到运用自如。在这里他还讲了一个诀窍,一本书读完之后,紧接着就开始读第二遍,这样密集的重复,效果最好。

作为比较喜欢新鲜感的天秤座,我最不喜欢重复。一直以来,我读书很少会读第二遍,这就造成喜欢阅读的我,即便这些年读过很多书,真正印在脑中的却是寥寥无几。细细想来唯一有两本,一本是投资技术分析大师约翰墨菲的《期货市场技术分析》,还有一本是香港波浪大师许沂光的《投机智慧》。

那是十来年前,当时我还是刚刚进入期货公司上班的毛头小鲜肉。因为大学所学专业并非金融,所以那些期货老梆子聊天说到行情,什么“头肩底”、“头肩顶”、“MACD指标”等等,各种专用名词说的我一愣一愣的,压根听不懂。我那个急啊,怎么办呢?还好,我们部门有个老腊肉老张,自诩纵横期货市场几十载,技术分析都研究透了,当时的小鲜肉当然向他请教。老张傲然的扔给我两本书——正是《期货市场技术分析》和《投机智慧》。

我如获至宝,每天下班回家仔细研读,甚至拿出本子和笔,一笔一画的抄将起来。

一年后,当我开始带团队、培训新人操盘,培训课程基本也是以这两本书为蓝本。所以这两本书我读了不下二十遍,可以说做到了烂熟于胸。

直到现在,让我讲这两本书,我可以不假思索张嘴就来。而且我凭借技术分析研究期货、股票盘面那是得心应手。(至于技术分析方法对于证券交易究竟有多大效用暂且不提)。

我相信,即使到了七老八十,我照样能把这两本书的内容完整地复述出来,它们已经彻底的融进我的身体。这,就是重复的力量!

前两天,有位职场新人咨询我,如何能提高演讲能力。我现在可以很好的回答她,什么方法、技巧都不重要,只要不停的说、不停的练、不停的重复、重复、再重复;践行、践行、再践行。一遍、两遍、十遍、二十遍……你一定会成为演讲高手的。

最近,网络上流行一句话,“听过了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原因就在于光“听”,没有实践。所谓“学以致用”,我们成年人不断学习知识,就是要拿来用的

比如,我们要学游泳,书本上的理论背的滚瓜烂熟,却从来不下水,还是不会游;我们要学开车,教练的动作模仿的一模一样,却从来不上路,还是不会开。

才过完冥诞的毛爷爷教导我们说:实践出真知,斗争长才干。所有能真正成为我们自己的知识、能力都是在践行中得到的。

坊间一直有“系统化知识”和“碎片化知识”之争。普遍的共识是只有“系统化知识”才有用,“碎片化知识”非但没有用反而有害。坦白地说,我对这个观点嗤之以鼻。我认为,知识只分有用没用,不应该有什么“碎片化”、“系统化”之说。

一个物理学博士所学的物理知识够系统化了吧,但很可能他连个灯泡都不会换——我们知道在现行教育体制下高分低能者太多了,他们“系统化的知识”都是书本上的,从来不去践行,可以说就没用。相反的,我看了篇文章,里面有个“价格锚点”的概念,而我从来没有消费心理学的知识,我所获的的这个知识够“碎片化”了吧,但是第二天我去和客户进行商业谈判,讨价还价时充分运用了“价格锚点”,成功达到了我的目的。我践行了,能说这个碎片化知识没用吗?

关于践行,还有个72小时法则:如果我们决定要去做什么事,要锻炼什么技能,一定要在72小时之内开始行动,否则你将终身不会去做。所以想做什么,立刻马上现在就开始!

重复、践行是我们普通人面对这个急剧变化的时代的大杀器,用好它,所有挑战都会变为机遇。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