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蔡徐坤,我竟然不会去了解袁隆平!我很惭愧!
导语:说起蔡徐坤是何许人也,做为80后比较落后的我,真心不知道,直到今天早晨看到一篇关于蔡徐坤的粉丝调侃国耻,袁隆平被骂上热搜的文章后,我才带着深深的敬意细致的了解一下袁隆平这位伟人!
对于“伟人”这个词,在我的记忆中,是一幅幅整整齐齐挂在小学走廊上的外国人物画像,都是离我们很久远的“古代人”,让我们摸不着看不见,通过简短的人物介绍就可以完全了解伟人一生的贡献,但是袁隆平不一样,他是实实在在真真切切的伟人,他的贡献会随着他生命的延续而不断增加!
他曾经是一名乡村教师,所以很想亲切的称之为袁老师,看惯了现在太多被莫名其妙冠以老师的人,普普通通的文艺演员叫某某老师,抖音快手的吃播也能被称为老师,但此袁老师非某些人的某“老师”,他有着很多高于这些“老师”的伟人品格与卓越贡献,是一名真正有着改变世界胆识的耕耘者!
失去一名中国空军天才,增添一位世界水稻之父!
1930年9月7日,袁老师出生于北京,1936年至1949年跟随父母就读过三所小学,三所中学,两所高中,如此频繁的更换学校,并没有阻碍他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1947年暑假,读高中一年级时获汉口赛区男子百米自由泳第一名;获湖北省男子百米自由泳第二名。1949年至1953年在西南农学院农学系农作物专业学习,袁老师还有一个当军人的梦,学习期间,曾报名参加空军,体检、政审合格,后因在校大学生更需参加经济建设,而未入伍,继续留校学习。
“山外青山楼外楼,自然探秘永无休。成功易使人陶醉,莫把百尺当尽头”
1953年后分配到偏远落后的湘西雪峰山麓安江农校教书。 虽然他当时只是一个安江民校的教师,但面对当时严重饥荒,他立志用农业科学技术击败饥饿威胁。1960年7月,他在农校试验田中意外发现一株特殊性状的水稻。他利用该株水稻试种,发现其子代有不同性质。因为水稻是自花授粉的,不会出现性状分离,所以他推论该为天然杂交水稻。随后他把雌雄同蕊的水稻雄花人工去除,授以另一个品种的花粉,尝试产生杂交品种。1961年春天,他把这株变异株的种子播到创业试验田里,结果证明了1960年发现的那个"鹤立鸡群"的植株,是"天然杂交稻"。
1964年他开始杂交水稻研究,1973年,攻克了"三系"配套难关。同年10月,他在苏州召开的水稻科研会议上发表了《利用"野败"选育三系的进展》的论文,正式宣告中国籼型杂交水稻"三系"已经配套。1976年杂交水稻开始在全国稻区推广,开辟了粮食大幅度增长的有效新途径,生产实践表明,杂交水稻一般比常规水稻增产20%左右。近年来,杂交水稻年种植面积超过2亿亩,约占水稻总种植面积的50%,而产量约占水稻总产的60%,为我国水稻的单产和总产跃上新台阶做出了重要贡献。
1995年8月,他郑重宣布:中国历经9年的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可以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正如袁老师在育种战略上所设想的,两系法杂交水稻确实表现出更好的增产效果,普遍比同期的三系杂交稻每公顷增产750—1500公斤,且米质有了较大的提高。至今,在生产示范中,全国已累计种植两系杂交水稻1800余万亩。
1998年8月,他又向新的制高点发起冲击。他向时任总理朱镕基提出选育超级杂交水稻的研究课题。经过近一年的艰苦努力,超级杂交稻在小面积试种获得成功,亩产达到800公斤,并在西南农业大学等地引种成功。截至目前,“超级稻”最高达到每公顷18吨(实验田里数据),“海水稻”也种上了戈壁滩。
面对不断庞大的中国人口和日渐萎缩的中国农业,他忧心忡忡,年近90的他,还在为中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这样的老人,难道不值得我们在端起每一碗饭的时候,都心生敬意吗?
粮食是人类的根本,是世间万物的基石,我们要学会感恩和感激,“袁隆平”将是我对孩子吃第一口米饭时必须告诉他记住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