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
没有一个冬天不能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立春,寓意春天的开始。
立春有三候。一候东风解冻,此时东风送暖,大地解冻,泥土里陆续冒出嫩芽儿。
二候蛰虫始振。蛰,藏也;振,动也。蛰居的虫儿睡了一个冬天,开始在洞中慢慢苏醒。
三候鱼陟负冰。陟,升也。河里的冰在融化,鱼儿悄悄游上来,好像背负着醉冰片,忽隐又忽现。
立春花信:一候迎春,二候樱桃,三候望春。
鞭春牛“一年之计在于春”,立春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重大节日,自官方至民间都非常重视。康熙《济南府志•岁时》:“凡立春前一日,官府率士民,具春牛、芒神,迎春于东郊。作五辛盘,俗名春盘,饮春酒,簪春花。里人、行户扮为渔樵耕诸戏剧,结彩为春楼,而市衢小儿,着彩衣,戴鬼面,往来跳舞,亦古人乡傩之遗也。立春日,官吏各具彩仗,击土牛者三,谓之鞭春,以示劝农之意焉。为小春牛,遍送缙绅家,及门鸣鼓乐以献,谓之送春。”
鞭春牛的意义,不限于送寒气,促春耕,也有一定的巫术意义。山东民间要把土牛打碎,人人争抢春牛土,谓之抢春,以抢得牛头为吉利。浙江境内迎春牛的特点是,迎春牛时,依次向春牛即叩头,拜完,百姓一拥而上,将春牛弄碎,然后将抢得的春牛泥带回家撒在牛栏内。由此看出,鞭春牛还是种繁殖巫术,即经过迎春的春牛土,撒在牛栏内可以促进牛的繁殖。
立春日有鞭打春牛的习俗,所以“立春”又叫“打春”。立春日人们要吃春盘、吃春饼、吃春卷、嚼萝卜,所以“立春”又叫“咬春”。
另外,在陕西,立春还有戴春鸡的传统。每年立春的头天晚上,孩子的母亲会做一个漂亮的彩色小公鸡,缝在孩子的棉袄袖子挨肩膀儿的位置上。春鸡要一直戴到正月十六日,在孩子的母亲回娘家的路上扔到河里,让水漂走,借河水长流不息,喻长命百岁之意。因“鸡”和 “吉”同音,取吉祥之意。在立春这天开始戴,也象征孩子从小开始便“吉星高照”了。再者,民俗上有鸡能食五毒吃百虫之说,给小孩子们佩戴春鸡,也有驱邪攮灾之意。
(三)与立春有关的诗词
立春【宋 白玉蟾 】
东风吹散梅梢雪,一夜挽回天下春。
从此阳春应有脚,百花富贵草精神。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宋 苏轼】
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次北固山下【唐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四)立春说“立”
立,本义是笔直的站立,引申为树立,建立。天地立春,人效法天地,我们也应立身,立志,立行,立名,立下一年好光景,立下一年精气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