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我与地坛》:看清这个世界,然后爱它
《阿甘正传》里有一句经典台词: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会是什么味道。
有网友脑洞大开:生活就像一个装满巧克力的巧克力桶,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自己会胖成什么样子。
当我们被投掷到人世间的时候,就注定了一切都是个未知数。没有人会准确地预言到自己会如何有计划地度过一生,因为我们总在瞬息万变的世界里,追着“计划永远赶不上的变化”。
“由谁去充任那些苦难的角色?又由谁去体现这世间的幸福、骄傲和快乐?只好听凭偶然,是没有道理好讲的。就命运而言,休论公道。”
谈到史铁生,有人说他是“被上帝抛弃的人”,原本风华正茂的他,正值青春岁月,就被无情地宣判为“瘫痪”。
他,在“最狂妄的年龄废了双腿”,又被命运无情捉弄,却依然教会我们好好活着。
我们都天真地以为“上帝为你关上了一扇门,肯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可在他的命运里,却还是被残忍地捉弄,已逾而立之年的他竟然又患上了严重的肾病。
年过半百,却又经常通过透析来维持因尿毒症而备受威胁的生命。
也有人说他是“被上帝吻过的天使”,他用文字去热爱那爱捉弄人的上帝、也热爱着这个“残酷”的世界。
初读《我与地坛》,大概是十多岁的样子,唯一能想象得就是要多勇敢有多勇敢。可如今随着年岁的增长,再凑近《我与地坛》,总有说不出的滋味和无尽的感想。
伟大的作品往往都是作者本身的一部成长记录史,来源于生活,却也高于生活。一方面,在支撑着自己的信念。再者,也砥砺着迷茫的一代。
千千万万的苦难突然降落到一个年少方刚的少年身上,仅仅让我们从最远的旁观者角度,就顿觉深深的绝望。可在史铁生的命运里,来了一场超成功的反转。
他将自己浓缩并逃离到一个古老的地坛,从此开始了心灵最深处的共鸣。有时候他也会烦躁,甚至厌恶这个充满恶意的世界,但他仍对这个世界抱有无法我们都无法想象的感念。
试问一个人该有多强大,才能发出“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的声音?
当地坛成为他内心的治愈良药,越来越成为他心底的依靠,无不在引导着他以一种更乐观地姿态活着,再去坦然地面对磨难和死亡。
一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其实也早已远远超过我们成千上万倍,我们总会恐惧着日常琐事,更害怕着人从一出生就要去思考的关于“死亡”,以及“人为什么要活着”的问题。
在《我与地坛》中,作者最愧疚的莫过于母亲,就像他在文中道出的那样: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他的母亲虽平凡,却最伟大。
人生的长路上,总是有人在替你操劳,就像“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母亲往往就是我们生命中的一道光,即使再黑暗的夜,我们还是脱离不了到达彼岸的方向,所以千万“别学着跟母亲倔强”。
之前在网上看过这样一段评论:他孤独而倔强地行走,走过生,却渴望死;走过绝望,却寻找希望。
再读《我与地坛》,多的是对人生的思考,多的是对生活的坚定,多的是对命运的坦然~
最近院线上映的《非凡任务》里,为了摧毁毒品窝点,不畏艰险,品尝了人间最痛苦的折磨,只为了前行的路更加顺畅。
总有一天,当你熬过所有难熬的日子,品尝过人生的百味,再不经意地回头看,一路上所有受过的苦难都终会照亮你前行的路。
世界囊括无尽精彩,也容纳无尽苍凉,即使这样,我们也要努力地去认清它,然后,好好地爱它。